资源简介 课题: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本框主要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职权和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本框内容是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体层面的具体要求,也是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路径,并为理解下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提供运行层面的论据。据此,设置“人大和人大代表该如何行使职权”的议题在“怎么样”层面引领学生理解、应用和迁移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职权的知识。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政治生活素养,很多学生将到行使选举权的法定年龄,对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具有一定的认知意向。从与高一年級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议中学”的教学方式抱有期待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从课前调查中获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职责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和父母的交流或零散的浏览之中.不够广泛和深入。宜于课前让学生搜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人大相关的信息,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以便顺利参与课堂的议学活动。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掌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权;熟记人大代表的产生、职权和义务。 2.能够分析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学会区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 3.:增强对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运行的理解,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利益,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通过学习,全面理解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2.科学精神:明确我国的国情,理解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使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必然性。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3.法治意识:明确国家权力机关在宪法和相关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国家权力机关是党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成为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公共参与:感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观点的正确性,树立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反映给人大代表和监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区分与应用和人大代表的职权、义务 2. 难点:厘清“人大集体职权”与“人大代表个体权利”的差异教学思路 “一案到底·四阶推进”:以 AI治理议案为案例贯穿始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建构—难点突破—价值升华”四个阶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融合提升。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 、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类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议学情境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 播放人大代表雷军在两会期间关于AI换脸的发言、播放课前拍好的学生影像,利用AI工具换脸;AI造假新闻,引出总议题人大、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推动“AI”良性发展?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中大多数人已有16周岁了,再过两年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大家知道人大和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职权的吗?今天我们就结合当下热点话题AI,模拟人大和人大代表来一次当家作主的体验式“热身”。 时政关联:结合时事热点,以2025年人大代表雷军的议案切入,拉近人大、人大代表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体现政治课堂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驱动:通过提问“人大与人民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权力来源,为新课铺垫。新课讲授 总议题:人大、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来推动“AI”良性发展?子议题一:沉浸式体验(上)——AI打假 人大在行动 议学情境一:《生活中的AI诈骗》议学活动 议学任务 议学小结 设计意图1.观看视频《生活中的AI诈骗》引出议题 2.展示今年人大代表相关提案 3.模拟人大会议议程——沉浸式体验(上) 会议议程体验 1.小组讨论议学问题: 结合材料及教材P45思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权力从何而来? 请从人大的地位和人大与政府的关系看,政府为什么要在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从环节一中可以看出人大有哪些职权?除此,人大还有哪些其他职权?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国家权力属于谁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职权 可视化思维: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流程图,将抽象的权力运行过程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路径; 案例渗透:结合 AI提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大立法权的实际应用,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子议题二:沉浸式体验(下)——推动落实 代表记心中 议学情境二:模拟人大会议,人大代表提案议学活动 议学任务 议学小结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模拟人大会议议程——沉浸式体验(下) 1.作为安徽省的人大代表,你决定起草一份关于守护AI良性发展的议案,在安徽省人大会议上提交。小组内选一名学生作为发言的“人大代表”,提交本组议案。 2.大会上,其他“代表”也提出了建议,请其他小组继续对《构建AI良性发展生态的建议》进行补充。 1.请说明小组内是如何进行选举的? 2.说明起草保护AI议案的原因。作为“人大代表”,在起草议案之前,你会进行哪些准备? 3.在此次安徽省人大会议议程中,“人大代表”都行使了哪些职权? 在参与会议的过程中,你作为“人大代表”行使了哪项职权?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 2.人大代表的地位 3.人大代表的职权 4.人大代表的义务 角色代入:模拟人大代表提案与质询,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价值观引导:通过提出能帮助AI规范化发展的意见,让学生体会人大代表“为民发声”的责任,树立社会责任感。课堂总结 视频展示:播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片段,强调其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讨论: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 通过系统性学习,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这一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国情,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显著优势。 历史与当下结合:议思升华,播放人大制度发展视频,从历史脉络中理解其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 深度思辨:讨论“人大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引导学生从制度层面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业设置 收集2025年两会期间你所感兴趣的议案,整理成100-200字的文稿,下节课进行分享。 构建知识框架 分层理念:基础题(知识梳理)、实践题(时评写作)、拓展题(模拟议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兼顾巩固与拓展; 实践导向:通过撰写时评或模拟议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践行“知行合一”。板书设计 建构知识体系,达成内容再认,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框架。 结构化呈现:以树状图形式梳理知识框架,突出“人民—人大—其他机关”的逻辑主线;亮点设计 “一案到底”:以两会热议话题AI串联全课,实现情境-知识-实践闭环; “角色浸润”:通过人大代表提案、质询等角色任务,沉浸式体验民主决策; “游戏闯关”:职权连连看、限时竞赛等游戏化解构复杂概念; “分层进阶”:基础→实践→拓展三级作业,适配差异化学情; “情感升华”:通过历史对比、矛盾抉择自然升华制度自信。 通过“热点贯穿-角色代入-游戏激活-情感升华”四维联动,将抽象政治理论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知识入脑、信念入心、行动入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