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1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单项选择题1.(2024·镇江)某历史教师采用朋友圈推文阐述这一历史事件。据右图指出他们探究的是( )孙文武昌首义、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我们终于推翻了清王朝!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功!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2024·常州) 少年时代的瞿秋白在常州府中学堂念书。一天传来一则消息,他十分高兴,立即拿起剪刀剪下辫子,连跑带跳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据此推测,这则消息是( )A.维新变法开始 B.辛亥革命爆发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中共一大召开3.(2023·徐州)有学者认为:“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清政府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革命”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4.(2023·西宁)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B.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5.(2023·苏州)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护国战争6.(2022·连云港)蔡元培在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该挽联描写的是( )A.谭嗣同视死如归的气概 B.梁启超变法图强的济世情怀C.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D.李大钊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7.(2025·连云模拟)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当时(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8.(2025·栖霞模拟)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一跃成为新政府领导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趋炎附势之徒竞相加入。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B.清朝统治迅速分崩离析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潜藏失败隐患9.(2025·江苏模拟)1913年出版的《海上光复竹枝词》中写道:“武昌起义众心惊,报馆齐张革命声。争向门前探捷报,望平街上路难行……但看某城光复矣,眉飞色舞竟忘餐。”这说明当时民众( )A.拥护禁烟斗争 B.抵制经济侵略C.支持辛亥革命 D.声援五四运动10.(2024九下·钟楼模拟)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近代的动荡时期。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袁世凯 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概括成以下哪组关键词( )A.武装革命、民主共和、转移权力、国家分裂B.师夷长技、民主共和、转移权力、军阀混战C.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复辟帝制、国家分裂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复辟帝制、军阀混战11.(2024·建湖模拟)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了以下内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由此判断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 )A.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过程C.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D.中国近代反抗侵略的过程12.(2024·建湖模拟)有学者指出:“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开始在实践和认知两个层面上走向从传统天下观向现代国家观的艰难转型…培养民智,促使“臣民”向“国民”转变,改变“柔性疆域”意识,树立领土主权原则,建立现代政府…”,其中与促使“臣民”向“国民”转变有关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C.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13.(2024九下·宿迁模拟)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来说,这次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次革命”是指( )A.十月革命 B.土地革命 C.国民革命D.辛亥革命14.(2024九下·秦淮模拟)“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国民”一词始于(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5.(2024·赣榆模拟)下列时间轴中序号⑤(1368年—1911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6.(2024·江苏模拟)中国以清帝退位的形式和平解决了南北战事,结束帝制,“南北战事”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17.(2024·泗阳模拟)“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8.(2024九下·盐都模拟)下图是青岛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据此分析,此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19世纪中后期 洋务运动1898年 戊戌变法1911 年 辛亥革命1915年 新文化运动A.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中国人民的反抗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024九下·洪泽模拟)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曾国藩选择了自强,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民族危亡 B.建立民主共和国C.推翻清王朝 D.实行君主立宪制20.(2024九下·盐城经济技术开发模拟)下图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二、非选择题21.(2024·宿迁)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标。(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目前,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2.(2022·常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它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它的失败使人们逐渐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另外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先推倒祸国殃民的大小军阀及帝国主义,一切英好理想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发表重要淡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摘编自《新中国7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辛革命的历史影响。此后中国人找到了怎样的“新道路”?(2)依据材料二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纲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邓小平回答了哪些“重大认识问题”。(4)从上述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可以总结得出那些历史经验?参考答案1-10 CBCAC CDDCA11-20 BCDCD ACBAC21.(1)变化:放弃改良,进行革命。(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国民政府。(3)影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素:“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22.(1)影响: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新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2)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重大认识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等。(4)历史经验: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人民至上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