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一、单项选择题1.(2025·连云港)下图漫画《工学商打倒曹、陆、章》创作于1919年6月。该漫画表明( )A.科举考生积极备考 B.工人运动此起彼伏C.罢市风潮席卷全国 D.爱国群众联合斗争2.(2025·连云港)系列主题电影《建党大业》《长征》《百团大战》《大决战》《开国大典》共同再现了( )A.国共合作实现后的欢欣场景B.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的豪迈气概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D.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的宏伟气势3.(2024·宿迁)著名学者郭齐勇在评述《国史大纲》时说,即使在外患纷乘、国难深重的困境中,我国无数仁人志士仍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企盼和信心,并以满腔的热忱为之奋斗。在20世纪早期,符合“外患纷乘”引发我国“仁人志士奋斗”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B.甲午战争 维新变法运动C.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 D.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爆发4.(2024·南通)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这反映( )A.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 B.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5.(2024·苏州) 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A.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C.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6.(2024·盐城) 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上记录了“一、感知会议:确定党的名称”“二、感悟会议: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据此可知,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7.(2022·无锡)“至于偌大广场,没有扩音设备,三千学生如何集会?有称站在天安门前石狮子头上作演讲的……现场中大部分人实际上听不清演讲内容,只是因为有很多标语,加上不时呼口号,知道大致意思。”结合下图,判断发生在中国近代的该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8.(2019·镇江)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9.(2023·徐州)如图揭示了(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C.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10.(2023·盐城)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如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1.(2023·南通)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12.(2025·仪征模拟)1920年8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一刊物(下图),其作用是( )A.改变了工人的境遇 B.宣传了马克思主义C.启迪了农民的觉悟 D.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3.(2024·虎丘模拟)“……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哲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反映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B.宣告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C.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D.推动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4.(2024·南京模拟)“在6月3日北京学生与反动政府形成尖锐对立的情况下,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人群众以罢工形式参加斗争。”该“运动”是( )A.变法维新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5.(2024·赣榆模拟)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记录表。由此可知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 部分活动1922年5月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A.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B.以罢工形式反抗蒋介石的反动统治C.注重发动群众进行革命D.在农村中广泛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6.(2024·连云港模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下列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 )A.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B.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C.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D.在全国各地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17.(2024·泰州模拟)“五四”一代革命青年狂热推崇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及其自由抗争精神。20世纪20年代初,中共党内同志以“浪漫”形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主张。延安时期,“革命的浪漫主义”被党的领袖视作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有的精神。据此可知,“浪漫”内涵的变化( )A.适应了现实斗争需要 B.表明民众革命意识增强C.助推了浪漫文艺兴起 D.体现民主革命的曲折性18.(2024·建湖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站在上海这座城市,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中共一大的召开③《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④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商人罢市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19.(2024·建湖模拟)“五四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五四运动的浪潮。”该材料显示的五四运动的特点为( )A.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C.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D.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持久性20.(2024九下·海门模拟)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按照党的章程和革命需要,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从昨天走向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光明前程。中共二大最杰出的贡献在于(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D.提出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非选择题21.(2025·南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然而,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从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当代学者提出: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相关论述(1)依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一观点的理解。22.(2024·镇江)伴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日益觉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争失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当时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纷纷集会、请愿,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摘自吴玉章《辛亥革命亲历记》材料二 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罢工和抵制日货,迫使北洋政府屈服,6月7日被捕学生被释放。——摘编自(美)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时期这样,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居民还是海外华侨,都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摘编自王树祥《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百年觉醒的新里程碑》(1)据材料一指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巴黎和会的决议”引发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迫使政府屈服”的主要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1-10 DCDCC ACAAA11-20 BBCDC BADCD21.(1)经济措施: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编制国家预算;教育措施: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2)联系: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化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影响。(3)理解:“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辛亥革命未彻底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弥补了这一不足,是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奠定基础。22.(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公车上书)(2)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主要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3)主要表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影响: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民族伟大复兴(4)根本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