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均失败中国的道路在哪里?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首先发生的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即辛亥年,因此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概念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一个偶然吗?1840年-1899年清政府面临哪些统治危机?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局如何?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求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没有解决统治危机更没有解决民族危机内忧外患,帝制飘摇天朝梦未醒自强梦破碎维新梦幻灭(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史料一《辛丑条约》的签订木偶中国史料二: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史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物质基础)(4)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阶级基础)史料四: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邹容:《革命军》(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革命军》刚一问世,便不胫而走,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成为引导志士仁人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成立地点1894年 兴中会 华侨、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黄兴、宋教仁 湖南长沙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上海史料五:(6)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史料六: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保路运动史料六:1911年,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8)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社会背景:《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无力挽救;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有利时机:保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金冲及必然的革命 偶然的辛亥辛亥革命的爆发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2)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5省纷纷独立。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形势图及武昌起义形势图 武昌起义15个省宣布独立二、辛亥革命的过程2.建立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 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总统府、中山陵二、辛亥革命的过程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清政府(1)原因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攻陷汉口、汉阳政治讹诈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革命党人施压革命阵营立宪派和旧官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二、辛亥革命的过程④1912.3.10①1912.2.12清帝退位②1912.2.13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③1912.2.15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民国大总统⑤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二、辛亥革命的过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五条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03.11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自由平等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封建等级制度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2)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三权分立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原则?有何意义?孙中山:“予三十年如一日之恢复中华、创立民国之志,于斯竟成。”1、意义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家的权力归属发生了什么变化? 政体的变化?(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易错提醒】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可以说结束了封建政体或封建帝制,但不能说结束了封建制度。三、辛亥革命的影响Q1:国旗上的龙和五色分别象征什么?Q2:国歌的内容分别表达了什么主题?巩金瓯[ōu],承天帱[chóu],民物欣凫 [fú]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hào],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末“国歌”严复作词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中华民国国歌》(2)思想:巩固满清封建统治解放思想,文明开化(3)风俗文化:1、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影响(3)风俗文化: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1、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影响(4)经济:指出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止,民族资本主义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七百家,资本总额一亿三千余万元。1912年到1919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余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龚方铎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新增资本的规模和速度空前(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孙中山全集》第七卷(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Q1: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什么?Q2: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2、局限三、辛亥革命的影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右面是1912年在《民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画:《袁世凯骑木马》。请简要叙述材料画面内容和寓意。袁世凯戴着官帽,穿着朝服,满脸笑容地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木马看似在前进,实际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寓意其假共和、真篡权的面目。【史料思考】2、局限三、辛亥革命的影响*缺乏科学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美国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中国同盟会组织不够严密*未发动广大民众2、局限三、辛亥革命的影响3、总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Q1:“反帝”的成果?——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Q2:“反封建”的成果?——推翻清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国Q3:为什么是“比较完全意义”?(1)“反帝”的有限:①目标: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结果:未改变半殖民地的性质(2)“反封建”的有限:仅仅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未改变半封建的性质。(地主阶级统治,封建自然经济,封建思想文化)三、辛亥革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