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12)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一、单项选择题1.(2025·扬州)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这主要是因为( )A.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出现2.(2024·镇江)“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这昂扬的旋律和熟悉的歌词,曾唱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的“中国最强音”。这首歌曲诞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3.(2024·镇江)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来信,信中指示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该指示肯定了( )A.城市中心论 B.井冈山道路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全面抗战路线4.(2024·南通)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秋收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到《黄河大合唱》的传唱。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5.(2024·盐城)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它们合作的一场军事行动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了全国。这场行动发生在( )A.A段 B.B段 C.C段 D.D段6.(2022·扬州)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7.(2023·苏州)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时间 组织情况 党员人数1923年下半年 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 约20人1925年12月 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 共53人1926年初 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通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 100人左右1926年底 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 共525名(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A.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B.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8.(2022·常州)“从实践意义说,这次转移是由城市到农村的历史转折点,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端。”材料中的“这次转移”是指( )A.进军井冈山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D.转战娜陕北9.(2022·宿迁)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 D.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0.(2022·盐城)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A. 上海 B.南昌 C.长沙D.井冈山11.(2022·镇江)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扩大 B.北伐胜利进军C.红军战略转移 D.七七事变爆发12.(2025·浦口模拟)如图反映了 ( )A.北伐胜利进军的图景 B.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长征战略转移的路线 D.三大战役胜利的概况13.(2025·玄武模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口号或论断,反映了其革命目标和战略思想的变化。下列口号或论断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③打土豪,分田地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14.(2025·玄武模拟)“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部队)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B.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阀统治C.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受挫折 D.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15.(2025·连云港模拟)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在此,毛泽东强调的是( )A.寻求共产国际的支持 B.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C.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方针 D.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16.(2025·江阴模拟)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来信,信中指示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该指示肯定了( )A.城市工人运动 B.井冈山道路C.进行武装斗争 D.全面抗战路线17.(2025·邗江模拟)下图为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员佩剑。该剑最有可能见证( )A.国共合作进行北伐 B.国民党一大广州召开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国民大革命走向胜利18.(2024·淮滨模拟)对下图的变化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A.五四运动的有力支持 B.国共两党合作的推动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三大战役取得关键胜利19.(2024九下·盐城模拟)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 B.北伐胜利进军C.开展土地改革 D.全民族抗战开始20.(2024·盐都模拟)下图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的主要任务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二、非选择题21.(2023·镇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22.(2022·苏州)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我党的成功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其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材料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10 CABBA BAABD11-20 BBCCB BACBC21.(1)实践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作用:指明斗争目标;找到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凝聚)人心(人民)。(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1)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2)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3)条件: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