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宇宙速度一、重点归纳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定义: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数值:约7.9 km/s。2.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定义:物体完全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数值:约11.2 km/s。3.第三宇宙速度定义:物体脱离太阳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需考虑地球公转速度)。数值:约16.7 km/s(高中阶段只需记忆数值)。二、难点解析公式推导中的黄金代换利用 将公式中的天体质量 转换为重力加速度 和半径 ,简化计算。逃逸速度的物理意义动能需克服引力势能:第三宇宙速度的复合效应需同时考虑脱离太阳引力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影响(高中阶段通常直接记忆数值)。变轨问题卫星加速后可能进入椭圆轨道或逃逸轨道,需结合能量守恒分析速度变化。三、典型例题例题1:第一宇宙速度计算已知地球半径 ,表面重力加速度 ,求第一宇宙速度。解:例题2:不同天体的宇宙速度比较某行星质量为地球的4倍,半径为地球的2倍,求其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比值。解:例题3:第二宇宙速度推导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求第二宇宙速度。解:四、易错点提醒单位换算:注意将千米(km)转换为米(m),避免计算错误。公式混淆:区分第一、第二宇宙速度公式中的系数(1 vs. √2)。天体参数变化:当题目给出密度或重力加速度时,灵活运用比例关系推导。通过掌握以上内容,可系统理解宇宙速度的核心知识并解决典型问题。经典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如图甲所示,“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后,立即被太阳引力俘获,沿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b运动到达火星,被火星引力俘获后环绕火星飞行,轨道b与地球公转轨道a、火星公转轨道c相切。如图乙所示,“天问一号”目前已由椭圆轨道I进入圆轨道II,进行预选着陆区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v满足7.9km/s< v <11.2km/sB.“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v满足11.2km/s≤v <16.7km/sC.“天问一号”在轨道II上的速度大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D.“天问一号”在椭圆轨道I上经过M点的速度小于在圆轨道II上经过M点的速度2.2023年11月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已知卫星质量为m,围绕地球的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环绕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受到的向心力为B.卫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C.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D.地球的平均密度为3.宇宙速度是从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和恒星际飞行器所需的最低速度.下列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B.若飞行器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则飞行器将绕地球做椭圆运动C.若飞行器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则飞行器将绕太阳运动D.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4.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已知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B.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介于地球的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5.若已知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忽略地球自转影响,仅由这些信息不能计算出( )A.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B.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D.近地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6.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密度较大区域的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不断聚集可能形成恒星。恒星最终的归宿与其质量有关,如果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8倍将坍缩成白矮星,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20倍将坍缩成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将坍缩成黑洞。设恒星坍缩前后可看成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质量不变,体积缩小,自转变快。不考虑恒星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已知逃逸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的倍,中子星密度大于白矮星。根据万有引力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恒星表面任意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相同B.恒星坍缩后表面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比坍缩前的大C.恒星坍缩前后的第一宇宙速度不变D.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小于白矮星的逃逸速度7.2023年10月5日,“新视野”探测器再次成功飞掠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并发回小行星“天涯海角”的真实画面.若小行星“天涯海角”的半径为,围绕太阳做半径为、周期为的匀速圆周运动;“新视野”探测器在以小行星“天涯海角”中心为圆心、半径为的轨道上绕其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影响.已知地球的公转半径为、公转周期为,则有( )B.C.小行星“天涯海角”表面重力加速度为D.小行星“天涯海角”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潘多拉是电影《阿凡达》虚构的一个天体,其属于阿尔法半人马星系,即阿尔法半人马星系B-4号行星,大小与地球相差无几(半径与地球半径近似相等),若把电影中的虚构视为真实的,地球人登上该星球后发现:自己在该星球上体重只有在地球上体重的倍由此可以判断( )A.潘多拉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倍B.潘多拉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倍C.若在潘多拉星球上发射卫星,最小发射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D.若在潘多拉星球上发射卫星,第二宇宙速度是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9.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进了新时代,设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1;火星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2,火星的半径为R,火星的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3,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的密度为B.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大小为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速度之比为D.从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远到地球与火星相距最近的最短时间为10.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圆满发射成功,并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最终空间站在距离地面H高处以恒定的角速度ω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密度为B.地球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C.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D.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近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及深空探测任务后续规划。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2025年前后实施,拟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设想嫦娥六号被月球俘获后进入椭圆轨道Ⅰ上运行,当经过近月点M点时启动点火装置,完成变轨后进入圆形轨道Ⅱ上运行,已知月球半径为R,圆形轨道Ⅱ距月球表面距离为nR,椭圆轨道I远月点距月球表面距离为kR,如图所示,忽略其他天体对嫦娥六号的影响,关于嫦娥六号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要在M点点火使其加速才能完成B.在轨道Ⅰ上的近月点速度是远月点的倍C.在轨道Ⅰ上运行周期是轨道Ⅱ上运行周期的倍D.在轨道Ⅱ上运行速度为月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12.如图所示,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为减小沾在火星车太阳能板上的尘土对火星车的影响,“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能板可以像蝴蝶一样扇动翅膀。若在扇动太阳能板时,沾在太阳能板边缘、距火星地面高度为h的某块尘土无初速下落,经过时间t落在地面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忽略火星大气的影响。求:(1)火星的质量;(2)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13.美国航天局的“机智”号直升机在火星表面尝试动力飞行,并且在起飞后成功着陆,这是人类首次用飞行器探测其他天体表面.当“机智”号悬停在空中时,直升机旋翼提供的动力为F,已知“机智”号的质量为m,火星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火星自转的影响.求:(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以及火星的质量;(2)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14.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古人幻想的“嫦娥奔月”将变成现实。假若宇航员登陆月球后,释放一个实验用飞行器,飞行器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升到离月球表面10m高时,从飞行器上落下一小球,经过5s小球落到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半径约为1800km,求:(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根号表示)宇宙速度参考答案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9.【答案】BCD 10.【答案】BC 11.【答案】BC12.【答案】(1);(2)13.【答案】(1)(2)14.【答案】(1);(2)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