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荷城第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荷城第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广西贵港市荷城第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八上·贵港月考)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  )
A.mm B.cm C.m D.k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身高约1.70m,结合长度单位换算为:1.70m=170cm=1700mm=1.70×10-3k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中学生的身高为1.7m左右,结合长度单位换算解答。
2.(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用厚的刻度尺测量一工件的宽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C、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和物体的左边对齐,故AC错误;
B、刻度尺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左侧对齐,和所测量的边平齐,且刻度线紧贴物体,符合要求,B正确;
D、刻度尺没有和所测量的边平齐,倾斜了,D错误。
故选B。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并且要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2024八上·贵港月考)艺术节上,我们远远地就能分辨出是二胡声还是古筝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我们远远地就能分辨出是二胡声还是古筝声,是因为二胡和古筝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B.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不是错误操作造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通过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为城市道路旁常有的“禁止鸣笛”标志,是为了(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6.(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天舟三号”和“天舟四号”的运动状态不一致,故““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故A正确,C错误;
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运动状态相同,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运动状态不一致,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7.(2024八上·贵港月考)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通过的路程与运动的时间之比,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和路程和时间无关。
8.(2024八上·贵港月考)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A中没有带单位;B中的分度值是1cm;C是正确的;D中的分度值是0.1m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实验过程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 B.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C.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D.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答案】D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刻度尺的使用;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A.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是刻度尺和课本长度关系,采用了对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利用量筒和水,通过量筒中前后体积差,是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其他不变,采用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需要从多组数据中寻找规律,采用了归纳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音调的影响因素有多个,实验时,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是控制变量法;通过多次实验总结规律,是归纳法的利用;通过便于观察的现象表示不易观察的物理量,是转换法的利用。
10.(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B.幽暗的电影院中银幕中的画面很亮,银幕是光源
C.图甲和图乙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看书时,书面发生的反射为图乙的反射
D.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A,C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A.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故A正确;
B.电影院中银幕的画面很亮,是银幕反射其他光源的光,银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这故B错误;
C.根据图甲、乙图,入射光线都平行,甲的反射光线也平行,乙的反射光线不平行,则甲图发生镜面反射,乙图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书面发生的反射为图乙的漫反射,故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在空气中,光速为3×108m/s;光滑的物体发生镜面反射,粗糙物体发生漫反射;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11.(2024八上·贵港月考)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地上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亮不是光源,它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故A错误;
B.杯中的人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地上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时,光线被人挡住,形成光照射不到的黑色区域,故C正确;
D.月亮和地球之间存在真空,月光能照射到人,则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光源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月亮不是光源;水中倒影是光反射现象;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2.(2024八上·贵港月考)次声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
A.振动频率低 B.传播能量小 C.振动幅度小 D.传播速度慢
【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能听到。
13.(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显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物,它们的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猎豹的速度为40m/s=44×3.6km/h=144km/h,
旗鱼的速度是108 km/h;褐海燕的速度为:,则速度最快的是褐海燕。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1m/s=3.6km/h,结合,计算速度,判断速度大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性质
D.在学校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C
【知识点】声速;音色;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根据音色不同,辨别乐器的不同,故B正确;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声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止声音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利用声音做某事,是声音传递了能量;阻止声音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5.(2024八上·贵港月考)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移宫换羽”——改变乐曲的音调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答案】A,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移宫换羽”原指乐曲换调,即改变乐曲的音调,故A正确;
B.“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是发声体本身的特性,“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故C正确;
D.“响鼓也要重锤敲”,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
16.(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后开始,,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B,C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图中,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t=0时刻,A在O点,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故A错误;故B正确;
C.图中,A从第3s后开始,5s末A、B相遇,则A的路程长,时间短,则vA>vB,故C正确;
D.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用时相同,根据,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图像,判断物体出发位置和时间的不同;根据,判断速度大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7.(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cm。如图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答案】5.35;336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根据铅笔对应的位置,则铅笔的长度为7.35cm-2.00cm=5.35cm;
图乙中,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则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后过半格,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s,分针过了中间的小格,则秒针读数超30,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s,即秒表的读数为5×60s+36s=336s。故第1空填:5.35;第2空填:336。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18.(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一列火车迎面驶来,以   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以火车司机为参照物,火车是   的。
【答案】铁轨;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 火车行驶,火车和铁轨之间有位置变化,以铁轨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
以火车司机为参照物,火车与火车司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第1空填:铁轨;第2空填:静止。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19.(2024八上·贵港月考)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用二胡演奏时演奏者一只手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拨弦后使其   而发声;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二胡时,演奏者通过推拉弓的运动,使弦振动而发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空气。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
20.(2024八上·贵港月考)物理兴趣小组在相同的玻璃杯中灌入不同量的水,制成了“水杯琴”乐器(如图所示)。当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的杯口,水杯会发声,声音是由   (选填“杯壁和水”或“杯内空气”)振动产生的,发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答案】杯壁和水;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当用力敲击杯口时,杯壁和杯中的水振动发声,可知,声音是由杯壁和水振动产生的。
用相同的力敲击杯口,杯子的振幅相同,产生的声音响度相同;杯子相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杯中的水的多少不同,杯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第1空填:杯壁和水;第2空填:音调。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1.(2024八上·贵港月考)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3∶2,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
【答案】2∶3;8∶1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通过相同的路程,根据速度比和,则所用的时间之比:,
根据路程比和速度比,计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故第1空填:2:3;第2空填:8:15。
【分析】根据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利用,计算时间和时间比值。
22.(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AOS=60°.图中的反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光线在   (选填“水”或“空气")中.
【答案】30°;空气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图中,∠AOS=60°,所以∠AOP=90° 60°=30°;而∠COP=∠AOP,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PQ为法线,RS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B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则反射角的大小是30°。
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线是由水中进入空气,即折射光线在空气中。故第1空填:30°;第2空填:空气。
【分析】根据图像中的相等的角,结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法线、界面的位置、折射光线的位置;利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判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大,判断界面两侧的介质。
四、作图题(共4分)。
23.(2024八上·贵港月考)(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已知入射光线AO,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2)请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示意图。
【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1)图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反射光线O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OC,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平面镜成像时: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1)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小;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对称图像,画出像的位置。
(1)法线已画出,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OC,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然后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4.(2024八上·贵港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快,硬纸片振动得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注意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会变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填字母)。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答案】快;高;频率;振幅;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1)实验时,纸在钢锯齿上滑动时,滑动速度越快,硬纸片振动得越快,则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尖细,即声音的音调越高,可知,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拨锯条时,用的力越大,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则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3)若在月球表面做实验,仍能看到硬纸片振动,但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则听不到声音,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调和频率有关;
(2)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和振幅有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可以看到物体振动,但人耳不能听到声音。
25.(2024八上·贵港月考)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
(3)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是   的。
【答案】(1)
(2)小;便于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0.24
(4)变速直线
(5)运动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
(1)实验时,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较小,可增加了小车的运动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停表,全程的时间是:t1=10:35:05-10:35:00=5s,
计算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4)图中,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到C点时,速度大于0,即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是保持不变的,故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5)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与金属片的位置有变化,则小车是运动的。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下滑慢,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图像,判断时间,利用,计算速度;
(4)小车在斜面上滑行,速度逐渐变大,是变速运动;
(5)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1][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增加了小车的运动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全程的时间是
t1=10:35:05-10:35:00=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4)由实验看出,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到C点时速度大于0,即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是保持不变的,故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5)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与金属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小车是运动的。
26.(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40° 40°
3 20° 20°
(1)实验中,纸板应   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3)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与OA重合,说明了   .
(4)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5)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目的是   
(6)白色硬纸板的作用   我们在白色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的径迹,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   反射。
【答案】(1)垂直
(2)D
(3)光路是可逆的
(4)同一平面内
(5)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6)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漫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1)实验中,硬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不在硬纸板上,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实验中,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
(2)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故选D;
(3)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A射出,则光路是可逆的;
(4)实验时,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看不到反射光线,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反射角大小,多次实验探究普遍的规律性;
(6)实验中,白色硬纸板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白色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是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时,承接光线的纸板和镜面垂直;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可以探究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承接光线的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探究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反射角,可以探究规律的普遍性;
(6)白色物体可以呈现光路;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1)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实验中,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
(2)在此题中,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即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若将AO向ON远离,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远离法线,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故选D;
(3)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A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多次实验来寻求实验的普遍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6)[1]实验中白色硬纸板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我们在白色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27.(2024八上·贵港月考)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3)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承接到像(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和像到玻璃板的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答案】较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不能;虚;不变;距离;大小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1)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看起来更清晰,避免环境光线冲淡成像光线,使成像不清晰。
(2)利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时,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当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由于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将不变。
直尺可以测量长度,便于比较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
两段等长的蜡烛,可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用玻璃板后的蜡烛代替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是等效替代法。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像更清晰;
(2)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像的位置放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像,则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当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不变,则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利用刻度尺可以探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实验时,利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代替前面蜡烛的像,利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六、综合应用题
28.(2024八上·贵港月考)小高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下表是他用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已知他平均步长为。
总步数 步
速度
消耗能量 大卡
(1)他完成表中步数所需要的时间;
(2)若他以该速度再坚持跑,则他今天一共跑的路程。
【答案】解:(1)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他通过的距离为
完成图中步数所需要的时间是
(2)若他以该速度再坚持跑,通过的距离为
他今天一共跑了
答:(1)所需要的时间是;
(2)若他以该速度再坚持跑,那么他今天一共跑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步长和步数,计算距离;根据,计算时间;
(2)利用s=vt,计算铁管的距离,再计算总路程。
29.(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1)桥头有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甲汽车30min通过了大桥。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超速?
(2)乙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经2min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①乙汽车2~6min内行驶的路程;
②乙汽车0~6min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案】解:(1)由图乙可知,港珠澳大桥的长度为
则甲汽车通过大桥的速度为
由图乙可知,汽车通过大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所以甲汽车已经超速;
(2)①由图丙,乙汽车2~6min内的速度为90km/h,所以2~6min内行驶的路程为
②乙汽车0~6min行驶的路程为
所以乙汽车2~6min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答:(1)甲汽车已经超速;
(2)①乙汽车2~6min内行驶的路程5km;
②乙汽车0~6min行驶的平均速度为80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结合交通标志牌,判断是否超速;
(2)根据s=vt,计算行驶的路程;结合路程关系,计算总路程,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30.(2024八上·贵港月考)在装有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次,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从敲击开始到听到第二次响声所用时间为0.68s,第一次听到响声到最后一次听到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铁管的长度;
(2)从敲击至听到第三次响声的时间;
(3)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解:(1)铁管的长度为
(2)从敲击至听到第三次响声的时间为
(3)从敲击至听到第一次响声的时间为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
答:(1)铁管的长度为1020m;
(2)从敲击至听到第三次响声的时间为3s;
(3)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铁管的长度;
(2)利用声速,根据,计算时间;
(3)根据声音传播的时间差,利用,计算速度。
1 / 1广西贵港市荷城第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八上·贵港月考)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  )
A.mm B.cm C.m D.km
2.(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用厚的刻度尺测量一工件的宽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上·贵港月考)艺术节上,我们远远地就能分辨出是二胡声还是古筝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5.(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为城市道路旁常有的“禁止鸣笛”标志,是为了(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7.(2024八上·贵港月考)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8.(2024八上·贵港月考)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9.(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实验过程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 B.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C.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D.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0.(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B.幽暗的电影院中银幕中的画面很亮,银幕是光源
C.图甲和图乙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看书时,书面发生的反射为图乙的反射
D.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1.(2024八上·贵港月考)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地上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12.(2024八上·贵港月考)次声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
A.振动频率低 B.传播能量小 C.振动幅度小 D.传播速度慢
13.(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显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物,它们的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2024八上·贵港月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性质
D.在学校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5.(2024八上·贵港月考)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移宫换羽”——改变乐曲的音调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16.(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后开始,,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7.(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cm。如图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18.(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一列火车迎面驶来,以   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以火车司机为参照物,火车是   的。
19.(2024八上·贵港月考)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用二胡演奏时演奏者一只手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拨弦后使其   而发声;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20.(2024八上·贵港月考)物理兴趣小组在相同的玻璃杯中灌入不同量的水,制成了“水杯琴”乐器(如图所示)。当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的杯口,水杯会发声,声音是由   (选填“杯壁和水”或“杯内空气”)振动产生的,发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21.(2024八上·贵港月考)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3∶2,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
22.(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AOS=60°.图中的反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光线在   (选填“水”或“空气")中.
四、作图题(共4分)。
23.(2024八上·贵港月考)(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已知入射光线AO,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2)请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4.(2024八上·贵港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快,硬纸片振动得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注意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会变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填字母)。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25.(2024八上·贵港月考)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
(3)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是   的。
26.(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40° 40°
3 20° 20°
(1)实验中,纸板应   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3)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与OA重合,说明了   .
(4)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5)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目的是   
(6)白色硬纸板的作用   我们在白色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的径迹,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   反射。
27.(2024八上·贵港月考)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3)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承接到像(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和像到玻璃板的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六、综合应用题
28.(2024八上·贵港月考)小高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下表是他用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已知他平均步长为。
总步数 步
速度
消耗能量 大卡
(1)他完成表中步数所需要的时间;
(2)若他以该速度再坚持跑,则他今天一共跑的路程。
29.(2024八上·贵港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1)桥头有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甲汽车30min通过了大桥。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超速?
(2)乙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经2min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①乙汽车2~6min内行驶的路程;
②乙汽车0~6min行驶的平均速度。
30.(2024八上·贵港月考)在装有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次,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从敲击开始到听到第二次响声所用时间为0.68s,第一次听到响声到最后一次听到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铁管的长度;
(2)从敲击至听到第三次响声的时间;
(3)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身高约1.70m,结合长度单位换算为:1.70m=170cm=1700mm=1.70×10-3k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中学生的身高为1.7m左右,结合长度单位换算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C、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和物体的左边对齐,故AC错误;
B、刻度尺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左侧对齐,和所测量的边平齐,且刻度线紧贴物体,符合要求,B正确;
D、刻度尺没有和所测量的边平齐,倾斜了,D错误。
故选B。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并且要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答案】C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我们远远地就能分辨出是二胡声还是古筝声,是因为二胡和古筝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B.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不是错误操作造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通过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6.【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天舟三号”和“天舟四号”的运动状态不一致,故““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故A正确,C错误;
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运动状态相同,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运动状态不一致,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7.【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通过的路程与运动的时间之比,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和路程和时间无关。
8.【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A中没有带单位;B中的分度值是1cm;C是正确的;D中的分度值是0.1m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答案】D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刻度尺的使用;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A.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是刻度尺和课本长度关系,采用了对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利用量筒和水,通过量筒中前后体积差,是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其他不变,采用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需要从多组数据中寻找规律,采用了归纳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音调的影响因素有多个,实验时,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是控制变量法;通过多次实验总结规律,是归纳法的利用;通过便于观察的现象表示不易观察的物理量,是转换法的利用。
10.【答案】A,C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A.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故A正确;
B.电影院中银幕的画面很亮,是银幕反射其他光源的光,银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这故B错误;
C.根据图甲、乙图,入射光线都平行,甲的反射光线也平行,乙的反射光线不平行,则甲图发生镜面反射,乙图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书面发生的反射为图乙的漫反射,故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在空气中,光速为3×108m/s;光滑的物体发生镜面反射,粗糙物体发生漫反射;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11.【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亮不是光源,它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故A错误;
B.杯中的人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地上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时,光线被人挡住,形成光照射不到的黑色区域,故C正确;
D.月亮和地球之间存在真空,月光能照射到人,则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光源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月亮不是光源;水中倒影是光反射现象;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2.【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能听到。
13.【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猎豹的速度为40m/s=44×3.6km/h=144km/h,
旗鱼的速度是108 km/h;褐海燕的速度为:,则速度最快的是褐海燕。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1m/s=3.6km/h,结合,计算速度,判断速度大小。
14.【答案】B,C
【知识点】声速;音色;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根据音色不同,辨别乐器的不同,故B正确;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声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止声音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利用声音做某事,是声音传递了能量;阻止声音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5.【答案】A,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移宫换羽”原指乐曲换调,即改变乐曲的音调,故A正确;
B.“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是发声体本身的特性,“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故C正确;
D.“响鼓也要重锤敲”,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
16.【答案】B,C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图中,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t=0时刻,A在O点,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故A错误;故B正确;
C.图中,A从第3s后开始,5s末A、B相遇,则A的路程长,时间短,则vA>vB,故C正确;
D.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用时相同,根据,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图像,判断物体出发位置和时间的不同;根据,判断速度大小。
17.【答案】5.35;336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根据铅笔对应的位置,则铅笔的长度为7.35cm-2.00cm=5.35cm;
图乙中,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则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后过半格,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s,分针过了中间的小格,则秒针读数超30,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s,即秒表的读数为5×60s+36s=336s。故第1空填:5.35;第2空填:336。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18.【答案】铁轨;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 火车行驶,火车和铁轨之间有位置变化,以铁轨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
以火车司机为参照物,火车与火车司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第1空填:铁轨;第2空填:静止。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19.【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二胡时,演奏者通过推拉弓的运动,使弦振动而发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空气。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
20.【答案】杯壁和水;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当用力敲击杯口时,杯壁和杯中的水振动发声,可知,声音是由杯壁和水振动产生的。
用相同的力敲击杯口,杯子的振幅相同,产生的声音响度相同;杯子相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杯中的水的多少不同,杯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第1空填:杯壁和水;第2空填:音调。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1.【答案】2∶3;8∶1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通过相同的路程,根据速度比和,则所用的时间之比:,
根据路程比和速度比,计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故第1空填:2:3;第2空填:8:15。
【分析】根据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利用,计算时间和时间比值。
22.【答案】30°;空气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图中,∠AOS=60°,所以∠AOP=90° 60°=30°;而∠COP=∠AOP,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PQ为法线,RS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B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则反射角的大小是30°。
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线是由水中进入空气,即折射光线在空气中。故第1空填:30°;第2空填:空气。
【分析】根据图像中的相等的角,结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法线、界面的位置、折射光线的位置;利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判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大,判断界面两侧的介质。
23.【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1)图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反射光线O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OC,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平面镜成像时: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1)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小;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对称图像,画出像的位置。
(1)法线已画出,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OC,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然后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4.【答案】快;高;频率;振幅;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1)实验时,纸在钢锯齿上滑动时,滑动速度越快,硬纸片振动得越快,则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尖细,即声音的音调越高,可知,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拨锯条时,用的力越大,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则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3)若在月球表面做实验,仍能看到硬纸片振动,但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则听不到声音,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调和频率有关;
(2)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和振幅有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可以看到物体振动,但人耳不能听到声音。
25.【答案】(1)
(2)小;便于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0.24
(4)变速直线
(5)运动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
(1)实验时,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较小,可增加了小车的运动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停表,全程的时间是:t1=10:35:05-10:35:00=5s,
计算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4)图中,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到C点时,速度大于0,即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是保持不变的,故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5)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与金属片的位置有变化,则小车是运动的。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下滑慢,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图像,判断时间,利用,计算速度;
(4)小车在斜面上滑行,速度逐渐变大,是变速运动;
(5)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1][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增加了小车的运动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全程的时间是
t1=10:35:05-10:35:00=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4)由实验看出,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到C点时速度大于0,即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是保持不变的,故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5)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与金属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小车是运动的。
26.【答案】(1)垂直
(2)D
(3)光路是可逆的
(4)同一平面内
(5)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6)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漫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1)实验中,硬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不在硬纸板上,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实验中,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
(2)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故选D;
(3)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A射出,则光路是可逆的;
(4)实验时,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看不到反射光线,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反射角大小,多次实验探究普遍的规律性;
(6)实验中,白色硬纸板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白色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是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时,承接光线的纸板和镜面垂直;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可以探究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承接光线的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探究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反射角,可以探究规律的普遍性;
(6)白色物体可以呈现光路;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1)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实验中,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
(2)在此题中,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即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若将AO向ON远离,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远离法线,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故选D;
(3)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A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多次实验来寻求实验的普遍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6)[1]实验中白色硬纸板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我们在白色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27.【答案】较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不能;虚;不变;距离;大小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1)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看起来更清晰,避免环境光线冲淡成像光线,使成像不清晰。
(2)利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时,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当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由于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将不变。
直尺可以测量长度,便于比较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
两段等长的蜡烛,可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用玻璃板后的蜡烛代替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是等效替代法。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像更清晰;
(2)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像的位置放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像,则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当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不变,则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利用刻度尺可以探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实验时,利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代替前面蜡烛的像,利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28.【答案】解:(1)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他通过的距离为
完成图中步数所需要的时间是
(2)若他以该速度再坚持跑,通过的距离为
他今天一共跑了
答:(1)所需要的时间是;
(2)若他以该速度再坚持跑,那么他今天一共跑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步长和步数,计算距离;根据,计算时间;
(2)利用s=vt,计算铁管的距离,再计算总路程。
29.【答案】解:(1)由图乙可知,港珠澳大桥的长度为
则甲汽车通过大桥的速度为
由图乙可知,汽车通过大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所以甲汽车已经超速;
(2)①由图丙,乙汽车2~6min内的速度为90km/h,所以2~6min内行驶的路程为
②乙汽车0~6min行驶的路程为
所以乙汽车2~6min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答:(1)甲汽车已经超速;
(2)①乙汽车2~6min内行驶的路程5km;
②乙汽车0~6min行驶的平均速度为80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结合交通标志牌,判断是否超速;
(2)根据s=vt,计算行驶的路程;结合路程关系,计算总路程,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30.【答案】解:(1)铁管的长度为
(2)从敲击至听到第三次响声的时间为
(3)从敲击至听到第一次响声的时间为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
答:(1)铁管的长度为1020m;
(2)从敲击至听到第三次响声的时间为3s;
(3)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铁管的长度;
(2)利用声速,根据,计算时间;
(3)根据声音传播的时间差,利用,计算速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