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
1.(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所示,一只猴子倒挂在树枝上,则猴子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  )
A.地球 B.树枝 C.空气 D.猴子
【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
【解析】【解答】图中,猴子受到自身重力、树枝施加的拉力、空气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树枝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树枝,而浮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时,发出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
2.(2024八上·甘州月考)小明家安装了新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小明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产生好奇,于是拆下旧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观察。关于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 B.中间薄、边缘厚的不透明镜片
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D.中间厚、边缘薄的不透明镜片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光线经过镜头发生折射而成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摄像头的镜头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3.(2024八上·甘州月考)一位集邮爱好者在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一张邮票,下列情形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4.(2024八上·甘州月考)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C.两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D.通过凹透镜的两束光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
【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凹透镜的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不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故A错误;
BC.光线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经折射后会聚于焦点,透镜两侧各一个,为实焦点,故B正确,C错误;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折射光线比原来光线远离主光轴,但不是不能相交于一定,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远离主光轴折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靠近主光轴。
5.(2024八上·甘州月考)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要想产生力的作用,只要有施力物体就可以了
C.要想产生力的作用,只要有受力物体就可以了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
【解析】【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
B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必然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BC错误;
D.磁铁吸引铁钉时,不接触磁铁也可以吸引铁钉,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等;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形变,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6.(2024八上·甘州月考)一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10 N,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5 N的力拉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如图所示,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0 B.2.5 N C.5 N D.10 N
【答案】C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5N的力拉测力计,两个拉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则测力计的示数是5N,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7.(2024八上·甘州月考)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钥匙形状如A图示,则幻灯片应如何插法(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钥匙像,屏幕上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像时,放到的实像是倒立的,且左右相反,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让钥匙的齿向左,尖端向下,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幻灯机成像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2024八上·甘州月考)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4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判断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可能为(  )
A.15cm B.10cm C.6cm D.3cm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说明8cm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4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说明14cm大于二倍焦距,综上判断为焦距可能为6cm,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9.(2024八上·甘州月考)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超级月亮”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是平面镜 B.它的目镜是凹透镜
C.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缩小的像 D.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像
【答案】C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故AB错误;
CD.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法线】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会变高
D.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后,需将光屏左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判断出活塞向右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中,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为30.0cm,则30.0cm>2f,即f<15.0cm,故A错误;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蜡烛不断燃烧变短,光线过凸透镜光心,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像将向上移动,故C正确;
D.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光屏左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靠近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是水凸透镜的表面更凸,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可判断向凸透镜内注水,活塞向左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凸透镜的厚度变大,会聚能力变强,使像靠近凸透镜移动。
11.(2024八上·甘州月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u>2f,此时f故选A。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再次成像,两次成像,一次放到,一次缩小。
12.(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图中,物距为:40.0cm-10.0cm=30.0cm,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则30.0cm=2f,则f=15.0cm,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时,物距为:40.0cm-30.0cm=10.0cm,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当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可以计算焦距大小,再根据蜡烛位置,判断物距,判断成像特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计18分)
13.(2024八上·甘州月考)透过球形鱼缸看到水中的“鱼”要比真实的鱼   (选填“大”或“小”),所看到的“鱼”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是鱼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大;正立;虚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球形鱼缸盛水后,相当于水凸透镜,鱼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则从球形鱼缸的外侧看缸里的金鱼,比真实的鱼要大。故第1空填:大;第2空填:正立;第3空填:虚。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4.(2024八上·甘州月考)夏天,小丽哥哥喜欢把装水的矿泉水瓶放在车内驾驶台上(如图),小丽向哥哥解释说这样做不好,因为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   ,对阳光有   作用,易形成高温区产生危险。
【答案】凸透镜;会聚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矿泉水瓶装水后,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光会聚后,易点燃易燃物,发生危险。故第1空填:凸透镜;第2空填:会聚。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5.(2024八上·甘州月考)在跳水比赛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不能脱离   而存在。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改变了跳板的   ;后者改变运动员的   。
【答案】相互的;物体;形状;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反作用力。
运动员对跳板施力时,跳板变弯,发生了形变;跳板对运动员施力时,将运动员弹起,运动状态改变了。故第1空填:相互的;第2空填:物体;第3空填:形状;第4空填:运动状态。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6.(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没破,A破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A、B接触处,A受到B对它的力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B受到A对它的力。
【答案】形状;等于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将A、B两个核桃在一起捏,A破了,A的形状发生变化,则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A、B接触处,A受到B的力和B受到A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则A受到B的力大小等于B受到A的力。故第1空填:形状;第2空填:等于。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运动状态;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17.(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1所示,小丽通过电脑学习课外知识.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   (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图能反映近视眼的成因,需要配戴由   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答案】强;甲;凹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折射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图2中的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可以使像远离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强;甲;凹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18.(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所示,在玻璃板上滴加水滴,水滴相当于一个   透镜;玻璃板下面放置一小物体,如果通过小水滴看不清,可以在水滴上方放一个放大镜,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水滴就相当于此光学仪器的   (选填“物镜”或“目镜”),待观察物体通过水滴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凸;显微镜;物镜;放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水滴的中间厚,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
水滴接触物体,成放大的像,相当于放大镜,水滴上方放一个放大镜,可以把物体二次放大,可组成显微镜。水滴靠近物体,相当于物镜,物体在水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水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第1空填:凸;第2空填:显微镜;第3空填:物镜;第4空填:放大。
【分析】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使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从而看清楚。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0分)
19.(2024八上·甘州月考)完成下列光路图。
【答案】 ,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图中,光线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图中,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分析】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折射后和主光轴平行;光线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0.(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下图,题中已画出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a)、(b)方框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图中,入射光线平行,经第一个透镜后远离了主光轴,是有发散作用的透镜,应是凹透镜;光线经第二个透镜后,靠近主光轴,则透镜有会聚作用,应是凸透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1.(2024八上·甘州月考)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20N的拉力F,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把它表示出来。
【答案】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拉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20N,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过作用点沿水平向右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并标符号F;如图所示。
【分析】沿物体受到的拉力方向,画出有向线段,表示拉力。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计24分)
22.(2024八上·甘州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   cm,此时弹簧发生了   (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2;6;弹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合理即可)
【知识点】弹力;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弹簧的长度和拉力关系时,(1)图中,当拉力为0时,弹簧没有形变,长度为2cm,则弹簧的原长为2cm。
(2)图中,弹簧在受6N拉力,其长度为8cm,则伸长量为:8cm-2cm=6cm,图中,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根据图像,拉力不大于6N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变化图线呈线性变化,则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分析】(1)弹簧不受拉力时的长度,是弹簧的原长;
(2)根据图像,当弹簧受到拉力后的长度,结合原长,计算伸长量;
(3)根据实验数据,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3.(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在光线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小玉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光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其目的是   ;
(3)小玉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40.0 13.3 倒立缩小实像
2 30.0 15.0 倒立缩小实像
3 24.0 17.2 倒立缩小实像
4 20.0 20.0 倒立等大实像
5 15.0 30.0 倒立放大实像
6 13.3 40.0 倒立放大实像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③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   ;
(4)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完整的像;
(5)用蜡烛做实验有各种缺点,用LED光源替代蜡烛进行实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若小玉用LED光源重做上述实验,应该选择光源的形状是   。
A.“F”形状  B.“H”形状  C.“Y”形状
【答案】暗;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10.0;增大;变大;可逆性;能;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1)实验时,烛焰的光线较弱,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便于观察;
(2)实验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①根据表格中数据,当,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②根据表格中数据,当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③进行多次实验,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4)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线透过剩余凸透镜仍能成像,光屏上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A.“F”形状,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探究像与物体的左右关系,适合作光源,故A符合题意;
BC.字母“H”、“Y”是轴对称图像,不能看出像与物体是否左右相反,故不能作光源,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中,便于观察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等于像距,则物体在二倍焦距点,可以计算焦距;且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再次成像,利用了折射时,光路可逆;
(4)挡住部分凸透镜,凸透镜成像仍完整;
(5)实验时,选用不对称的光源,便于比较像和物体是否倒立的关系。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计12分)
24.(2024八上·甘州月考)(1)如图甲所示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近”)黑板,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空玻璃杯放在一张画着两个向左箭头的纸片前,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透过水杯看到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原因   。
【答案】凸;远离;缩小;实;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清水和玻璃杯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当箭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看到了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1)手机拍摄时,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看到黑板上的文字成缩小的实像;为了同时看到黑板上的文字,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增大物距,则手机应远离黑板。
(2)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清水和玻璃杯组成凸透镜,当箭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
【分析】(1)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的大小不变。
25.(2024八上·甘州月考)有一根弹簧,用5N的力拉它,总长度为12cm;若用10N的力拉它,总长度为14cm,求弹簧的原长为多少?
【答案】解:设不受外力时,弹簧原长为L,当弹簧受拉力F1=5N时,长度为12cm,则
当弹簧受拉力F2=10N时,长度为14cm,则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可得
解得L=10cm,即弹簧的原长为10cm。
答:弹簧的原长为10cm。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受到不同拉力,弹簧长度,判断受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再计算受到5N拉力时的长度,判断原长。
1 / 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
1.(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所示,一只猴子倒挂在树枝上,则猴子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  )
A.地球 B.树枝 C.空气 D.猴子
2.(2024八上·甘州月考)小明家安装了新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小明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产生好奇,于是拆下旧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观察。关于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 B.中间薄、边缘厚的不透明镜片
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D.中间厚、边缘薄的不透明镜片
3.(2024八上·甘州月考)一位集邮爱好者在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一张邮票,下列情形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4.(2024八上·甘州月考)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C.两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D.通过凹透镜的两束光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
5.(2024八上·甘州月考)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要想产生力的作用,只要有施力物体就可以了
C.要想产生力的作用,只要有受力物体就可以了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6.(2024八上·甘州月考)一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10 N,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5 N的力拉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如图所示,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0 B.2.5 N C.5 N D.10 N
7.(2024八上·甘州月考)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钥匙形状如A图示,则幻灯片应如何插法(  )
A. B. C. D.
8.(2024八上·甘州月考)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4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判断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可能为(  )
A.15cm B.10cm C.6cm D.3cm
9.(2024八上·甘州月考)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超级月亮”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是平面镜 B.它的目镜是凹透镜
C.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缩小的像 D.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像
10.(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会变高
D.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后,需将光屏左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判断出活塞向右运动
11.(2024八上·甘州月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2.(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计18分)
13.(2024八上·甘州月考)透过球形鱼缸看到水中的“鱼”要比真实的鱼   (选填“大”或“小”),所看到的“鱼”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是鱼的   (选填“实”或“虚”)像。
14.(2024八上·甘州月考)夏天,小丽哥哥喜欢把装水的矿泉水瓶放在车内驾驶台上(如图),小丽向哥哥解释说这样做不好,因为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   ,对阳光有   作用,易形成高温区产生危险。
15.(2024八上·甘州月考)在跳水比赛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不能脱离   而存在。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改变了跳板的   ;后者改变运动员的   。
16.(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没破,A破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A、B接触处,A受到B对它的力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B受到A对它的力。
17.(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1所示,小丽通过电脑学习课外知识.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   (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图能反映近视眼的成因,需要配戴由   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18.(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所示,在玻璃板上滴加水滴,水滴相当于一个   透镜;玻璃板下面放置一小物体,如果通过小水滴看不清,可以在水滴上方放一个放大镜,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水滴就相当于此光学仪器的   (选填“物镜”或“目镜”),待观察物体通过水滴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0分)
19.(2024八上·甘州月考)完成下列光路图。
20.(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下图,题中已画出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a)、(b)方框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1.(2024八上·甘州月考)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20N的拉力F,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把它表示出来。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计24分)
22.(2024八上·甘州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   cm,此时弹簧发生了   (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23.(2024八上·甘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在光线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小玉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光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其目的是   ;
(3)小玉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40.0 13.3 倒立缩小实像
2 30.0 15.0 倒立缩小实像
3 24.0 17.2 倒立缩小实像
4 20.0 20.0 倒立等大实像
5 15.0 30.0 倒立放大实像
6 13.3 40.0 倒立放大实像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③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   ;
(4)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完整的像;
(5)用蜡烛做实验有各种缺点,用LED光源替代蜡烛进行实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若小玉用LED光源重做上述实验,应该选择光源的形状是   。
A.“F”形状  B.“H”形状  C.“Y”形状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计12分)
24.(2024八上·甘州月考)(1)如图甲所示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近”)黑板,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空玻璃杯放在一张画着两个向左箭头的纸片前,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透过水杯看到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原因   。
25.(2024八上·甘州月考)有一根弹簧,用5N的力拉它,总长度为12cm;若用10N的力拉它,总长度为14cm,求弹簧的原长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
【解析】【解答】图中,猴子受到自身重力、树枝施加的拉力、空气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树枝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树枝,而浮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时,发出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
2.【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光线经过镜头发生折射而成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摄像头的镜头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3.【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此处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4.【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凹透镜的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不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故A错误;
BC.光线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经折射后会聚于焦点,透镜两侧各一个,为实焦点,故B正确,C错误;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折射光线比原来光线远离主光轴,但不是不能相交于一定,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远离主光轴折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靠近主光轴。
5.【答案】A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
【解析】【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
B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必然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BC错误;
D.磁铁吸引铁钉时,不接触磁铁也可以吸引铁钉,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等;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形变,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6.【答案】C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5N的力拉测力计,两个拉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则测力计的示数是5N,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7.【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钥匙像,屏幕上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像时,放到的实像是倒立的,且左右相反,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让钥匙的齿向左,尖端向下,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幻灯机成像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说明8cm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4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说明14cm大于二倍焦距,综上判断为焦距可能为6cm,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9.【答案】C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故AB错误;
CD.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法线】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中,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为30.0cm,则30.0cm>2f,即f<15.0cm,故A错误;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蜡烛不断燃烧变短,光线过凸透镜光心,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像将向上移动,故C正确;
D.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光屏左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靠近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是水凸透镜的表面更凸,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可判断向凸透镜内注水,活塞向左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凸透镜的厚度变大,会聚能力变强,使像靠近凸透镜移动。
11.【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u>2f,此时f故选A。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再次成像,两次成像,一次放到,一次缩小。
12.【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图中,物距为:40.0cm-10.0cm=30.0cm,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则30.0cm=2f,则f=15.0cm,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时,物距为:40.0cm-30.0cm=10.0cm,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当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可以计算焦距大小,再根据蜡烛位置,判断物距,判断成像特点。
13.【答案】大;正立;虚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球形鱼缸盛水后,相当于水凸透镜,鱼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则从球形鱼缸的外侧看缸里的金鱼,比真实的鱼要大。故第1空填:大;第2空填:正立;第3空填:虚。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4.【答案】凸透镜;会聚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矿泉水瓶装水后,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光会聚后,易点燃易燃物,发生危险。故第1空填:凸透镜;第2空填:会聚。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5.【答案】相互的;物体;形状;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反作用力。
运动员对跳板施力时,跳板变弯,发生了形变;跳板对运动员施力时,将运动员弹起,运动状态改变了。故第1空填:相互的;第2空填:物体;第3空填:形状;第4空填:运动状态。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6.【答案】形状;等于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将A、B两个核桃在一起捏,A破了,A的形状发生变化,则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A、B接触处,A受到B的力和B受到A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则A受到B的力大小等于B受到A的力。故第1空填:形状;第2空填:等于。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运动状态;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17.【答案】强;甲;凹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折射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图2中的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可以使像远离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强;甲;凹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18.【答案】凸;显微镜;物镜;放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水滴的中间厚,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
水滴接触物体,成放大的像,相当于放大镜,水滴上方放一个放大镜,可以把物体二次放大,可组成显微镜。水滴靠近物体,相当于物镜,物体在水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水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第1空填:凸;第2空填:显微镜;第3空填:物镜;第4空填:放大。
【分析】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使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从而看清楚。
19.【答案】 ,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图中,光线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图中,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分析】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折射后和主光轴平行;光线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0.【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图中,入射光线平行,经第一个透镜后远离了主光轴,是有发散作用的透镜,应是凹透镜;光线经第二个透镜后,靠近主光轴,则透镜有会聚作用,应是凸透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1.【答案】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拉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20N,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过作用点沿水平向右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并标符号F;如图所示。
【分析】沿物体受到的拉力方向,画出有向线段,表示拉力。
22.【答案】2;6;弹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合理即可)
【知识点】弹力;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弹簧的长度和拉力关系时,(1)图中,当拉力为0时,弹簧没有形变,长度为2cm,则弹簧的原长为2cm。
(2)图中,弹簧在受6N拉力,其长度为8cm,则伸长量为:8cm-2cm=6cm,图中,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根据图像,拉力不大于6N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变化图线呈线性变化,则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分析】(1)弹簧不受拉力时的长度,是弹簧的原长;
(2)根据图像,当弹簧受到拉力后的长度,结合原长,计算伸长量;
(3)根据实验数据,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3.【答案】暗;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10.0;增大;变大;可逆性;能;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1)实验时,烛焰的光线较弱,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便于观察;
(2)实验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①根据表格中数据,当,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②根据表格中数据,当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③进行多次实验,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4)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线透过剩余凸透镜仍能成像,光屏上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A.“F”形状,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探究像与物体的左右关系,适合作光源,故A符合题意;
BC.字母“H”、“Y”是轴对称图像,不能看出像与物体是否左右相反,故不能作光源,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中,便于观察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等于像距,则物体在二倍焦距点,可以计算焦距;且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再次成像,利用了折射时,光路可逆;
(4)挡住部分凸透镜,凸透镜成像仍完整;
(5)实验时,选用不对称的光源,便于比较像和物体是否倒立的关系。
24.【答案】凸;远离;缩小;实;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清水和玻璃杯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当箭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看到了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1)手机拍摄时,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看到黑板上的文字成缩小的实像;为了同时看到黑板上的文字,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增大物距,则手机应远离黑板。
(2)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清水和玻璃杯组成凸透镜,当箭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
【分析】(1)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的大小不变。
25.【答案】解:设不受外力时,弹簧原长为L,当弹簧受拉力F1=5N时,长度为12cm,则
当弹簧受拉力F2=10N时,长度为14cm,则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可得
解得L=10cm,即弹簧的原长为10cm。
答:弹簧的原长为10cm。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受到不同拉力,弹簧长度,判断受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再计算受到5N拉力时的长度,判断原长。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