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课时2 时间的测量 误差1.知道时间的国际单位,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2.正确利用秒表测量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与错误有区别,会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方法来减小误差。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较时间的长短。时间的长短会改变吗?请欣赏电影《星际穿越》片段,感觉时间长短的改变。知识点一: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2.常用单位:秒 符号:s年、天(日)、时(h)、分(min)(一)时间的单位3.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min = 60 s1 h = 60 min=3 600 s(二)测量工具1.古代的测量工具:人们用日晷、沙漏、滴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日晷沙漏铜壶滴漏2.现代的测量工具: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一些工具,钟、表、机械(电子)秒表、原子钟等。手表石英钟电子秒表机械秒表(三)用秒表测量时间1. 练习使用秒表。按动秒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或数字)的变化,了解秒表的使用方法.秒表启动、暂停按钮归零按钮秒表的归零与启动(1)认识停表点击播放视频3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151267891011345121314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1大格是______,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1大格是_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30 s15 min0.1 s0.5 min1 min1 s先读小盘.单位是分.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指针的位置.再读大盘.单位是秒,若是前半分钟则读_______,若为后半分钟则读_______.测量值= 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0~30 s30~60 s(2)秒表的读数方法3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151267891011345121314如图秒表的示数为____min____s=______s.小盘针分针对应最大整数值小盘分针之后后半分钟,大盘秒针以30~60 s读数9445842.使用秒表测量用秒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正常行走时,你每迈一步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如何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思考测量20次脉搏跳动的总时间t总,则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为:。最短的激光脉冲 约10-17s 地球自转的周期 8.6×104sμ子的寿命 约10-6s 地球公转的周期 3.2×107s钟摆的周期 1s 地球的年龄 1.4×1017s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 9.58s 质子的寿命 约1039s一些时间以下描述最接近1秒的是( )A. 通常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B. 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C. 普通手表秒针转一圈的时间D. 人步行12米所用的时间A大约10s左右365天1min3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151267891011345121314利用具有秒表功能的设备测量脉搏跳动的时间.如图所示为小明某次测量自己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此时停表的示数为____s;小明脉搏跳动1次所用的时间为_____s,可估测出小明1 min脉搏跳动_____次.80.875累积法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知识点二:误差甲、乙两位同学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甲同学乙同学分度值 准确值 估读值 物体长度1cm2cm0.2cm2.2cm1mm2.2cm0.07cm2.27cm甲、乙两个测量值哪一次精确度高?为什么有差别?是否都是正确的?你能测量出物体的真实长度吗?甲、乙两个测量值中乙的精确度高,因为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小。甲的精确度尽管没有乙的高,但是测量值也是正确的。物体有一个真实长度,但几乎无法测量出来,测量值和长度的真实值总是有差别。1.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就叫误差。2.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误差呢?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读数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错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粗心等造成,可避免。[例] 木块长度真实值:2.58 cm甲同学测量:2.57 cm乙同学测量:2.65 cm注意:误差不是错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B差错是错误,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有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18.82cm、18.83cm、18.81cm、18.81cm、17.28cm,其中有一个数据是有问题的。那么错误的是 ,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17.28cm18.82 cm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数,可能会不一样,但其他数值应一致,故该数据为错误数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18.82cm+18.83cm+18.81cm+18.81cm)/4=18.82cm 保留和测量结果相同的位数。时间的测量 误差时间的测量误差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min,h测量时间的工具练习使用停表内容: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共26张PPT)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课时1 长度的测量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4.知道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人们常常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判断小棒的长短判断两橙色小圆大小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1.长度的单位长度基本单位:米,符号:m长度、时间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量就是单位。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5米0.75米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2.长度单位的换算1 km=______m=_____m 1 dm=_____m=_____m1 cm=______m=_____m 1 mm=______m=_____m1 μm=_________m=______m 1 nm=_____________m=______m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mdmcmmmnmμm10310310310310-310-310-310-310101010-110-110-11 0001030.110-10.0110-20.000 0010.00110-30.000 000 00110-610-9单位换算方法步骤数值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0.58 μm=0.58×10–6 m=5.8×10–7 m数值不变单位换算科学记数法进率相乘D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A.15.16cm=15.16×10﹣2cm=0.1516mB.15.16cm=15.16cm×10﹣2m=0.1516mC.15.16cm=15.16÷10﹣2m=0.1516mD.15.16cm=15.16×10﹣2m=0.1516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卷尺直尺三角尺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用卷尺测量门窗用游标卡尺测量螺母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零刻度线单位分度值:1mm测量范围:0~8cm(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线。使用任何有刻度的测量工具和仪器之前,都应该先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观察零刻度线是否已经磨损。(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3)量程: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即测量范围。2.认识刻度尺3.正确使用刻度尺(1)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思考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还能用吗?√×××思考1:判断下列测量的正误。起点×√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测量结果,还应包括数字和单位。铅笔长度为_________5.74cm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位数,而测量结果又反过来反映了刻度尺的属性(即精确程度).例如:某次测量结果是1.234 5 m,其中倒数第二位4所在单位是mm,说明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 cm和1.2 cm的意义是不同的,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需要估读至分度值下一位.温馨提示测量作业本和课本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厚度作业本课本测量活动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物体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相互配合法(卡测法):借助其他测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换为可用刻度尺测量的长度.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3)化曲为直法:用一段不可伸长的棉线,一头固定在地图上的甲地起始点,在棉线上做好标记,使棉线与地图线路重合,在结束点再做一次标记,将棉线拉直,测量两标记点之间棉线的长度,该长度即为地图中甲地到乙地的线路长度。甲地乙地(4)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过,记下轮子滚过的圈数.曲线的长度=轮子的周长×转过的圈数A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_________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1mm7×10-5=70×10-6 m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表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如图所示方法测出的硬币直径是 cm。2.5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硬币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4.50cm-4.60cm之间偏左,读数不超过4.55即可。(2.51-2.54均可)一些长度或距离 链球菌半径 (3~5)×10-7m 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86m人头发丝直径 约7×10-5m 地球半径 6.4×106m一张纸厚度 约10-4m 太阳半径 7.0×108m我国铁路标准轨距 1.435m 银河系半径 7.6×1020m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方法来粗略地测量长度.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来估测长度?比一比,看看谁知道得最多.尝试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如教室的宽度).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中学生一拃(zhǎ)的长度约为15 cm、中学生肩宽约为50 cm、中学生的手臂长约50cm、中学生手宽约为10 cm、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中学生正常走一步的长度约为60 cm等;从教室的一侧沿墙壁正常走向另一侧,记录走的步数,结合中学生正常走一步的长度,即可计算出教室的长度或宽度.一拃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m)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单位其他单位:km、dm、cm、mm、μm、nm单位换算长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课时1 长度的测量(26页).pptx 1.1 课时2 时间的测量 误差(22页).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