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34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2024·浙江6月选考12题)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存在于淋巴B. 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C. 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D. 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024·湖北高考9题)磷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B. 细胞呼吸生成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C. 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 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显著下降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C.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D. 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含量降低C.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 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的稳定(2023·河北高考8题)小鼠注射某药物造成肾功能异常,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血浆蛋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蛋白丢失可造成血液中抗体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B. 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渗出至组织液的水增多C. 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高于血浆和形成的渗透压D. 小鼠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升高(2025·陕西延安宜川中学高三一模)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纤维蛋白原、尿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2025·江西南昌高三联考)内环境并不是处于一种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B. 淋巴液中的免疫细胞能增强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C. 血浆中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与组织液中的差别不大D. 皮肤水疱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山西吕梁高三统考)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静脉注射药物比口服能更快地将药物成分送到组织细胞B. 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细胞内的乳酸能与发生反应C. 饭后,肝脏毛细血管静脉端血浆中的血糖含量低于动脉端D. 组织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与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有关(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脑脊液。脑脊液中绝大部分是水,浓度较高(约为神经细胞的10倍),蛋白质含量很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脑脊液是一种体液,和组织液同属于内环境B. 脑脊液中的水主要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C. 神经细胞的浓度低,渗透压低于脑脊液D. 与脑脊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更高(2025·湖北十一校高三联考)2024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体医融合,战胜卒中。脑卒中患者易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甚至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肺过度通气导致血液高于7.45),或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导致呼吸性碱中毒B. 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D. 内环境的维持与肺、肾密切相关(2025·广东茂名高三调研)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分别指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B. 由图中、、、构成的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2025·山东德州高三期末)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进入血液中会参与体液调节B. 上图反映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 图中只有激素、神经递质可作为信息分子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二、多选题(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系统之间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某一生理现象B. 图中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与特异性受体结合C. 内分泌系统分级调节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肾上腺素受体D. 该调节网络的调节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2024·湖北一模)乳酸循环是人体代谢中一个重要的循环过程,包括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乳酸通过血液进入肝细胞中,经过糖异生作用重新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血液又被骨骼肌细胞摄取,具体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肌细胞生成乳酸常发生于剧烈运动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 骨骼肌细胞中不能进行糖异生过程,根本原因是缺乏酶3C. 由图可知糖异生是一个放能过程,与的水解相联系D. 乳酸循环既可防止乳酸过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又可避免能量浪费(2025·渝琼辽名校仿真模拟)抽血检查是常见的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均为图中的④和①B. 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呼吸酶等C. 从②中产生扩散到④中至少需要通过8层磷脂分子D. 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三、非选择题(2025·山东潍坊考前模拟)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如和)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指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1)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 ,易出现 现象。(2)正常人大量饮水后晶体渗透压 ,此时,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血容量是指血管里的血液量,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可致使血压暂时性升高,推测其机理是 。(3)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的现象。体外实验表明,若红细胞处于低于0.45%溶液中,会出现溶血现象,请从血浆渗透压的角度分析,溶血发生的原因是 。(2025·福建连城一中高三月考)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 时间 治疗前水 肿指数 治疗后水 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 水肿指数A组 (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 ;② 。一、单选题答案:D解析: 淋巴细胞可存在于血浆(如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组织液(如炎症部位浸润的淋巴细胞)和淋巴(如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中,并非局限于某一种细胞外液。故答案为D。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终产物CO 可与水反应生成,进而解离为(A正确)。细胞呼吸中ATP的合成需要磷酸基团,与磷酸盐体系相关(B正确)。缓冲体系中的离子(如HP、HC)多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进出细胞,并非自由扩散(C错误)。过度运动产生的乳酸超过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会导致酸中毒(D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D解析: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乳酸积累不会导致pH显著下降(A错误)。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通过组织液和血浆(B错误)。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内(细胞内液)进行,而非内环境(C错误)。促进乳酸运输至肝脏代谢,可减少肌肉中乳酸积累,缓解酸痛(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D解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肺泡通气量增加以提高供氧(A正确)。高原缺氧会引发过度通气,导致CO 排出过多,血液中CO 含量降低(B正确)。缺氧时肌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供能(C正确)。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 (而非H CO )反应,维持pH稳定(D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C解析:血浆蛋白中包含抗体,其丢失会降低免疫力(A正确)。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吸水增多(B正确)。血浆中Na 和Cl 形成的晶体渗透压高于蛋白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C错误)。肾功能衰竭时,尿素排出受阻,血浆中尿素氮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D解析:血浆中含有葡萄糖、纤维蛋白原(凝血相关)、尿素(代谢废物)(A正确)。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如Na 、Cl )和蛋白质有关(B正确)。血浆中的葡萄糖可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供能(C正确)。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发生在肌细胞内(细胞溶胶),而非血浆(D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C解析: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流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发组织水肿(A正确)。淋巴液中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可增强免疫防御(B正确)。血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远高于组织液(C错误)。皮肤水疱中的液体(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回渗)和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C解析: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比口服(需经消化吸收)更快到达组织细胞(A正确)。肌细胞内的乳酸可与血浆中的NaHCO 反应(B正确)。饭后肝脏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故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含量高于动脉端(C错误)。组织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受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影响(D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B解析:脑脊液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与组织液性质相似(A正确)。水分子主要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少数通过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B错误)。神经细胞内Na 浓度低,渗透压低于脑脊液(C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脑脊液(D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C解析:缺氧会导致过度通气,引发呼吸性碱中毒(A正确)。CO 参与缓冲体系,维持内环境pH稳定(B正确)。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水重吸收,可缓解脱水,并非主要死亡诱因(C错误)。肺调节CO 排出,肾调节酸碱物质排泄,共同维持pH稳定(D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B解析:图中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A正确)。内环境仅包括b、c、d,细胞内液(a)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内环境处于动态平衡中,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D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B解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 (仅产乳酸)(A错误)。图中包含神经(神经末梢)、体液(激素)、免疫(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调节,体现了三者的共同作用(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也可作为信息分子(C错误)。尿液属于外界环境,其浓度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答案为B。二、多选题答案:ABD解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可相互作用(如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影响神经内分泌)(A正确)。信号分子(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均需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正确)。肾上腺素是内分泌腺(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免疫系统中的受体应识别免疫相关信号分子,而非肾上腺素受体(C错误)。该网络的核心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答案为ABD。答案:ABC解析:肌细胞生成乳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而非线粒体基质(A错误)。骨骼肌细胞不能进行糖异生,直接原因是缺乏酶3,根本原因是相关基因未表达(B错误)。糖异生需要消耗ATP(吸能过程),与ATP水解相联系(C错误)。乳酸循环可回收乳酸供能,避免内环境失衡和能量浪费(D正确)。故答案为ABC。答案:ABC解析: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的检样均为血浆(图中④),不包括组织液(①)(A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不应出现在血项指标中(B错误)。CO 从细胞内液(②)扩散到血浆(④)需经过: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共3层膜,6层磷脂分子(C错误)。细胞(②)的物质交换依赖血液运输,故血检可反映健康状况(D正确)。故答案为ABC。三、非选择题答案:(1)降低;组织水肿(2)下降;减少;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3)0.45%NaCl溶液的渗透压低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红细胞吸水破裂解析:(1)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增多,引发组织水肿。(2)大量饮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通过促进水重吸收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3)低于0.45%的NaCl溶液为低渗溶液,红细胞因渗透吸水而破裂,导致溶血。答案:(1)属于;双向(2)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①ACTH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②ACTH治疗后水肿不易反弹,地塞米松停药后易反弹解析:(1)脑脊液是脑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属于细胞外液;其与血浆可通过脉络丛和蛛网膜进行双向物质交换。(2)脑脊液作为内环境的一部分,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4)实验中A组与B组形成相互对照,各组治疗前后形成自身对照。数据显示,ACTH治疗后水肿指数更低,且停药后无反弹,说明其疗效更优且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