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40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40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40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
一、单选题
(2025·黑龙江大庆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只借助于淋巴循环相联系
B.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C. 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
D. 溶菌酶、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2025·辽宁凌源实验中学高三联考)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 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
C. 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D. 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2025·福建三明高三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C.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 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025·广东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通常体内具有吞噬功能的一群细胞被称为吞噬细胞。下列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能发挥作用
B. 吞噬细胞能使被HI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
C. 记忆细胞、吞噬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D. 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2025·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B. 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C. 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2025·华师一附中调研)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排除猴痘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 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 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2025·安徽天长中学高三联考)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下列对注入后家兔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反应,蛇毒属于抗原
B. 蛇毒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
C. 蛇毒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使之分泌细胞因子
D. B细胞受到相应的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025·安徽当涂一中高三联考)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体内,HPV和抗体结合产生的沉淀需要吞噬细胞参与清除
B. 人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丙型肝炎病毒的淋巴细胞有吞噬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C. 丙型肝炎检测的依据之一是检测血浆中是否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D. 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025·江苏南京高三联考)如图为胞内寄生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调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和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和呈递抗原
B. 丙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 吞噬细胞通过①过程杀灭抗原属于第一道防线
D. 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会刺激甲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025·宿迁模拟)细胞免疫主要参与对胞内寄生的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及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其免疫源一般为寄生原生动物、真菌、移植器官或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信号
B. 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C. 记忆T细胞可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相同抗原的刺激则逐渐死亡
D. 细胞免疫可导致靶细胞裂解并彻底消灭胞内寄生的病原体
(2024·湖南模拟预测)通常认为,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免疫才具有免疫记忆,呈现二次免疫“既快又强”的特点,而先天免疫不具有免疫记忆。最新的研究发现,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也能发生功能改变,使得先天免疫也能产生免疫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源性抗原诱导的“训练免疫”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加剧
B. “训练免疫”不依赖于T、B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记忆
C. 二次刺激后,吞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图中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2025·河北石家庄市15中期末)无胸腺裸鼠(先天无胸腺)常作为免疫学研究的实验动物,用大剂量X射线作用于无胸腺裸鼠,杀死小鼠所有的血细胞并使骨髓丧失制造血细胞的能力,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等量注射) 抗体 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甲 生理盐水 无 无 无
乙 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 无 无 有
丙 来自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少 弱 无
丁 来自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正常 正常 正常
A. 无胸腺裸鼠能产生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成熟的T淋巴细胞
B. 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增殖、分化,也能处理、呈递抗原
C. 体液免疫需要B细胞和T细胞的共同作用
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细胞的增殖、分化都需要细胞因子促进
二、非选择题
(2025·江苏徐州高二上期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编码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的统称。人体的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等细胞内的MHC基因表达的MHC分子与免疫有关。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及MHC分子发挥效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 、 抗原,该过程的实现主要与其细胞中的________(细胞器)的作用密切相关。
(2)图中吞噬细胞中的MHC基因经________(填过程)表达出MHC分子,每个人的细胞表面的MHC分子都与别人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MHC分子在免疫系统中作用极其重要,据图分析其主要功能有________和________。
(3)Th细胞(辅助性T细胞)膜上有相应的特异性受体,能识别和结合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 ,从而迅速产生更多抗体。
(4)淋巴细胞一般需要两个或以上信号刺激才能被活化。如在细胞免疫过程中, 、 (答2个)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2025·江苏模拟)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以免疫介导为主的促炎型肝病,若不进行临床干预,可迅速发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目前常采用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图1是该病部分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患者糖皮质激素部分分泌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图1中CYP2D6和FTCD可能是一类________,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信息给辅助性T细胞,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的功能。图1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调节方式有________。
(2)机体免疫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存在免疫细胞的功能性筛选,即淘汰免疫能力过强和过弱的免疫细胞,其主要意义是________。
(3)TNF-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它可以刺激下丘脑合成、分泌________,从而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上升。长期大剂量应用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因机体存在________调节机制,从而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减少,甚至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研究表明,人体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约有90%以上与内环境中的CBG结合而呈无活性状态,而外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却在人体内呈高活性状态,原因可能有________。
(4)为研究地塞米松改善模型鼠(人工诱导肝衰竭)病情的效果,研究人员使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鼠肝脏免疫细胞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结果说明,地塞米松在改善模型鼠病情中发挥________(填“免疫抑制剂”或“免疫激活剂”)作用。
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鼠肝衰竭早期施用地塞米松使肝内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多,由此推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改善模型鼠肝衰竭中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 抑制组织修复
B. 促进组织修复
C. 诱导促炎型细胞发生凋亡
D. 抑制促炎型细胞发生凋亡
(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花粉过敏是接触过花粉的机体再次接触花粉后,产生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
(1)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________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
(2)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________表面的________结合。
(3)活化的该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________和血管壁________。
(4)花粉过敏是否受遗传和个体差异影响?________(填“是”或“否”)。
(2024·沈阳二中三模)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环状双链DNA病毒,其具有嗜上皮性,主要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目前已分离出100多种亚型,不同的亚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下图为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图示过程为特异性免疫的________过程。
(2)细胞甲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
(3)HPV2价疫苗能预防2种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为检测其能否预防低危型HPV(6、11)的感染,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健康大鼠平均分为4组,分别标记A、B、C、D。
②A、B组接种不含疫苗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分别接种等量的________。
③分别在各组中接种HPV病毒,各组操作是A组接种低危型HPV(6),________,D组接种低危型HPV(11)。
④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的发病率。
(4)预期的结果和结论:若实验结果为A、C 2组发病率相同,B、D 2组发病率相同,则说明________。
(2025·新时代NT教育摸底考试)科学研究证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相互协调,构成人体复杂的调节网络。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细胞因子是一类信号分子,主要是由________细胞分泌的,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人遇到紧急情况时,经过一系列调节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3)ACTH是________激素。正常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含量能够在一定范围维持稳定,原因是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
(4)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一、单选题
答案:C
解析:
免疫器官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联系(A错误)。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
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C正确)。
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答案:C
解析:
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
颗粒酶和穿孔素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B正确)。
NK细胞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NK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均为免疫细胞(D正确)。
答案:B
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如骨髓是B细胞成熟场所)(B正确)。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T、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T细胞在胸腺成熟,B细胞在骨髓成熟(C错误)。
溶菌酶可由非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答案:A
解析:
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A正确)。
使靶细胞裂解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B错误)。
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C错误)。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D错误)。
答案:C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C错误)。
A、B、D项分别描述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免疫活性物质种类及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均正确。
答案:D
解析:
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造成组织损伤(D错误)。
A、B、C项分别描述了免疫防御、监视、自稳功能,均正确。
答案:D
解析:
抗蛇毒毒素产生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
蛇毒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B错误)。
蛇毒需经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刺激辅助性T细胞(C错误)。
B细胞受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
答案:B
解析:
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
A、C、D项分别描述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肝炎检测依据及干扰素的产生过程,均正确。
答案:D
解析:
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A错误)。
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吞噬细胞杀灭抗原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
再次接触抗原时,记忆B细胞(甲)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
答案:D
解析:
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后,病原体需通过体液免疫清除(D错误)。
A、B、C项分别描述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识别、细胞因子的作用及记忆T细胞的特性,均正确。
答案:C
解析:
细胞因子不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错误)。
A、B、D项分别描述了训练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训练免疫的特点及表观遗传修饰的性质,均正确。
答案:B
解析:
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可增殖分化,但不能处理、呈递抗原(B错误)。
A、C、D项分别描述了无胸腺裸鼠的免疫细胞特点、体液免疫的参与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均正确。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加工处理;呈递;溶酶体
(2)转录和翻译;MH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形成MHC-抗原复合体,呈递抗原;作为细胞识别的标记(或区分自身和非己)
(3)MHC-抗原复合体;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4)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第二个信号)
解析:
(1)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处理抗原,实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2)MHC分子的合成需经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个体差异源于MH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MHC分子既能呈递抗原(形成复合体),又能作为自身识别标记。
(3)辅助性T细胞通过识别MHC-抗原复合体接收信号,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快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信号(抗原-MHC复合体结合)和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因子刺激。
答案:
(1)自身抗原;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避免免疫过强导致自身免疫病或过弱导致免疫缺陷
(3)细胞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负反馈;外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CBG的结合率低(或不结合CBG)
(4)①免疫抑制剂;②BC
解析:
(1)CYP2D6和FTCD被免疫系统识别为抗原(自身抗原);抗原呈递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的信息交流依赖细胞膜功能。图中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2)免疫细胞筛选可维持免疫平衡,避免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
(3)TNF-α是细胞因子,可促进下丘脑分泌CRH。长期使用外源激素会通过负反馈抑制内源性激素合成。外源药物活性高可能因与CBG结合率低。
(4)①地塞米松使多数免疫细胞减少,为免疫抑制剂;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促进修复并诱导促炎细胞凋亡(B、C正确)。
答案:
(1)免疫防御
(2)致敏的肥大细胞(或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的肥大细胞);抗体(或特异性抗体)
(3)扩张;通透性增加
(4)是
解析:
(1)花粉过敏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所致。
(2)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3)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过敏症状。
(4)过敏反应与遗传和个体差异相关(如HLA基因差异)。
答案:
(1)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免疫
(2)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PV感染的靶细胞
(3)②HPV2价疫苗;③B组接种高危型HPV(16或18),C组接种低危型HPV(6)
(4)HPV2价疫苗不能预防低危型HPV(6、11)的感染
解析:
(1)穿孔素和颗粒酶为免疫活性物质,图示为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细胞免疫过程。
(2)细胞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是裂解被感染的靶细胞。
(3)实验需设置对照,A、C组验证对低危型HPV6的预防效果,B组验证对高危型的预防效果,D组验证对低危型HPV11的效果。
(4)若C、D组发病率与对照组(A、B)相同,说明疫苗对低危型无效。
答案:
(1)免疫(或辅助性T细胞等);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2)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中枢和效应器(的一部分)
(3)促肾上腺皮质;抑制;负反馈调节
(4)长期焦虑和紧张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或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解析:
(1)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如辅助性T细胞)分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2)紧急情况时,神经调节(下丘脑作为神经中枢)引发体液调节(激素分泌),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也是效应器(分泌CRH)。
(3)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
(4)长期紧张使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免疫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