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课第二框)一、教材分析1. 地位与作用本框题属于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三目,三目内容在逻辑上层层递进,同时也是第一框的进一步展开。知识逻辑为:“物质→运动→规律→方法论”。2. 核心内容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方法论: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明确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学习,认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个不难做到。对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本节课将通过中美关税战热点事件分析,引导其辨析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提升实证分析与公共参与能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政治认同 通过中国反制关税战的案例,理解国家政策对经济规律的遵循,增强制度自信。科学精神 辨析规律与现象的区别,用数据验证规律的客观性(如美国通胀率上升)。法治意识 分析WTO规则与规律的关系,树立国际规则意识。公共参与 设计“反制策略提案”,践行规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规律的含义及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难点:辩证理解“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改变规律作用形式”。五、教学方法1. 情境探究法:以中美关税战为主线,贯穿政策变动、数据对比、策略推演。2. 议题式教学:围绕“逆全球化是否违背经济规律”展开辩论。3. 项目式学习:设计“一句话反制提案”,融合跨学科分析(经济、政治)。六、教学过程设计总框架:情境线:关税战现象 → 经济规律本质 → 中国应对策略任务线:观察现象 → 分析规律 → 实践应用1. 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中美关税战《关税战的“动”与“静”——中美贸易博弈实录》等视频内容。提问学生:政策变动是否意味着运动?关税政策变动是否体现‘运动的绝对性’?“数据背后有哪些‘不变’的规律?”教师总结: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思考1:刻舟求剑为什么没有成功?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思考2:“仁者心动”犯了什么错误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举例:从2018年至今 美国对中方的关税政策不断变化调整 关税——经济运动的载体设计意图:链接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关于 “物质与运动” 相关内容,为后续教学奠定兴趣基础。2. 探究环节:规律分析(15分钟)材料展示:美股在关税政策宣布后连续暴跌,科技股市值蒸发万亿美元。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压力。数据展示: 1. 美国通胀率从2%升至6%(违背供需规律)。 2. 中国东盟贸易额增长20%(遵循区域合作规律)。 思考:材料体现了规律的什么特点?教师总结:3、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加数据实证,引出规律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强化规律客观性认知。活动2:辩论赛——规律普遍性思辨辩题:“美国‘逆全球化’政策是否违背经济规律?”论点示例:正方:违背全球化分工规律(如产业链断裂)。反方:短期保护本土产业符合发展规律。教师总结:②规律具有普遍性,逆全球化政策终将受规律反噬。”设计意图:培养辩证思维,理解规律普遍性。3. 迁移环节:策略实践(10分钟)活动:反制策略“一句话提案”情境:基于美方对中国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已达145%,请你从中国优势(光伏产能80%)与劣势(芯片依赖),提出反制策略。要求:引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说明如何“尊重规律+主动作为”。示例:“扩大光伏出口替代芯片损失,顺应比较优势规律。”教师总结: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1)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小结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方法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是什么)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怎么做)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设计意图:将哲学原理转化为政策分析工具,增强公共参与意识。4. 总结升华哲学提炼:板书图示:物质 → 运动(政策变动) → 规律(客观性) → 方法论(实事求是)价值观升华:“顺规律者兴,逆规律者衰。中国崛起是‘循规律、重实际’的必然结果。”设计意图:通过整合零散知识点为可视化逻辑链,帮助学生构建理论框架,理解现象背后的哲学本质,培养“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跃迁,同时实现知识体系化与价值观内化的双重目标。作业布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以“物质→ 运动(政策变动) → 规律(客观性) → 方法论(实事求是) ”逻辑链,分析“双减政策”背后的哲学依据(200字以内)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1. 预设不足:部分学生易将“政策调整”等同于“规律失效”,需增加更多数据对比(如中美制造业增长率差异)强化规律客观性认知。2. 改进方向:可引入简易模拟实验(如多米诺骨牌演示“规律作用条件改变”),弥补无设备课堂的互动短板。3. 延伸思考:未充分探讨AI等科技对规律认知的挑战,后续可设计“规律观重构”微写作任务,衔接科技与哲学前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