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评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评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测评卷(试卷)
2025-2026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6分)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25分)
1.班级要招募黑板报小书写员了,请抄写下面的名言,参加评选。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争取当上黑板报小书写员。(3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2.除夕即将来临,相信你一定非常期待!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感受欢快的气氛吧!注意读准拼音。(9分)
tiān yá bō li diǎn zhuì
海角共除夕,万家灯火团圆夜。窗上
着喜庆的剪纸,这些剪纸都有着吉祥的祝福。屋内灯火通明,庭前烟花灿烂,人们
xǐ yuè fèi téng bèng tiào
的心情在这一刻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
gāo cháo bào zhú
着,把除 夕 的热闹气 氛 推 向。 欢 笑声、声 共 同
pǔ xiě
了一曲除夕之歌。
3.选择正确的答案。(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单薄——薄纸 坑蒙拐骗——蒙昧无知
B. 哽咽——呜咽 异曲同工——曲高和寡
C. 漂白——漂流 排山倒海——翻箱倒柜
D. 藤蔓——蔓延 参差不齐——喜忧参半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政府 抵御 报怨 计高一筹
B. 斗篷 景像 沮丧 斩钉截铁
C. 苹藻 疙瘩 慷慨 自做自受
D. 幽静 咆哮 干燥 别出心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读书时一定要学会思考,千万不要囫囵吞枣。
B.写人物传记最怕考证不准确,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C.妹妹十岁了,饱经风霜的笑脸显示了她的天真烂漫。
D.刚才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简直是天籁之音,他虽然已经离开茅屋,但仍余音绕梁。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1分)
A.细雨迷蒙中,丁香格外妩媚,绽放着她的笑颜。
B.燕子去了,有雨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C.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天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纯洁美丽。
D.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是一种收获,倾听是一种乐趣。
(5)根据语境,把合适的词语的序号填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2分)
①厉声呵斥 ②自言自语 ③婉言谢绝 ④由衷赞叹
A.“今天我有事,你们先去吧!”我 了伙伴的盛情邀请。
B.“停下!”他 ,“这道题又错了,重新再读一遍题目!”
C.我身边的同学看到泰山的日出,不禁 道:“这简直太壮观了!”
D.“家里的日子已经够难的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呢 ”她 。
(6)下列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题目“少年闰土”是用文章中主要人物作题目的
B.题目“开国大典”直观地写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C.题目“桥”仅指帮助村民脱险的那座木桥
D.题目“盼”直接表达了“我”盼望下雨的急切心情
(7)根据语境,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书为你指路 ②书给你抚慰 ③书使你振作 ④书帮你解疑
书是益友,当你痛苦时, ;当你困惑时, ;当你迷茫时, ;当你消沉时, 。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②①③
(8)对下面语段的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人们常说“传道解惑”,这里的“道”,不仅指学说和知识,还指研究的方法、好问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了方法才能获得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鸳鸯绣好给你看,但不告诉你这鸳鸯图是怎么绣出来的。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学不仅要授人知识,还要教人获取知识的方法。
A.“传道”重要的是教绣鸳鸯的方法
B.“传道”与“解惑”的区别
C.“传道”既要传授知识,也要教人方法
D、“解惑”远比“传道”重要
4.读下面三个短语,你想到了什么 选择一个,把想到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4分)
诱人的美食 迷人的美景 经典的美文
啊!
二、按语境选择合适的诗词或名言,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1分)
1.字字成美景,脉脉传真情:
“九曲黄河万里沙, ”,气势磅礴的黄河令人震撼;“ ,望湖楼下水如天”,瞬息万变的西湖令人赞叹;“绿树村边合, ”,淳朴自然的村庄令人向往;“ ,两山排闼送青来”,清朗幽静的田园风光令人舒畅。“移舟泊烟渚, ”是孟浩然触景而生的孤寂之情,“ ,听取蛙声一片”是辛弃疾想到丰收的喜悦之情。
A.卷地风来忽吹散 B.浪淘风簸自天涯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青山郭外斜
E.稻花香里说丰年 F.日暮客愁新
2.句句是经典,拳拳报国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红军革命必胜的信念;“位卑 ”是陆游赤诚的爱国心;“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中国才有真进步”是鲁迅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尽力于国事,贡献全部精力的赤诚之心;“ ,视死忽如归”是曹植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A.未敢忘忧国 B.惟有他发扬起来
C.捐躯赴国难 D.鞠躬尽瘁
E.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共34分)
三、阅读一。(16分)
竹炭、绿植真能吸甲醛
①搬新家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喜事,甲醛污染却让人担心。除甲醛奇招层出不穷,用竹炭、绿色植物……然而,这些真的有效吗
②有些广告声称,竹炭对甲醛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有实验佐证。我们先不去考量它的实验过程,关键问题是——竹炭能不能锁住这些甲醛
③实验结果令人失望。一旦把这些饱吸了甲醛的竹炭放到没有甲醛污染的空房间里,甲醛会被迅速释放。3小时内,每克竹炭中的甲醛含量下降了一半,1天后几乎全部挥发——除污产品变成了污染源。
④竹炭所谓的吸附能力,主要是因为竹炭中有很多大小以微米计算的微孔结构,能将甲醛收容在孔道里。然而,竹炭却没有特殊的机制来限制甲醛的自由,甲醛可以轻易从竹炭里挥发出来。因此,如何把甲醛“锁”在竹炭里 科研人员似乎真该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⑤有些植物的体内确实存在清除甲醛的防御机制,它们会用特定的化学物质与甲醛反应生产出氨基酸,或者直接变成碳酸和二氧化碳,从而进入物质循环,用于制造新的糖、脂肪或者蛋白质。但是,它们的吸收能力很有限。
⑥就拿被广泛推崇的吊兰来举例。一棵吊兰一天能处理的甲醛总量只有0.36毫克。对于一间100平方米的居室来说,要将甲醛浓度降至安全标准,一棵吊兰需要工作333天,而这还不算从装饰材料里新挥发出来的甲醛。此外,吸收实验的数据是在相对较小的空间里取得的,甲醛需要时刻围绕在植物旁边,才能被有效清除,而这也是实际使用中难以做到的。
⑦在有关通风对甲醛浓度影响的实验中,给居室强制通风3个月后,室内的甲醛浓度就会由最初的0.248毫克/立方米降至0.071毫克/立方米,降幅达到71.3%。 因此,开窗通风才是清除甲醛的最便捷有效的手段。
1.短文列举了很多能吸收甲醛的事物,不包括( )。(2分)
A. 竹炭 B. 吊兰 C. 绿植 D.氨基酸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实验证明,在除甲醛的过程中,竹炭虽然 ,但是 ;像吊兰这样的绿植虽然 ,但是 。因此,清除甲醛最便捷有效的手段 还是 。
3.第⑤段画“ ”部分中的“有些”能否去掉 为什么 (5分)
4.第⑥段中,作者运用 和 的说明方法,写出了 。 (4分)
四、阅读二。(18分)
半个父亲在疼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了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
③小时候,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挖红薯,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势教训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直抽冷气。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疼。我一半的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承受。
⑥父亲脾气暴躁,有一半是因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油灯前,他卷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下不了手,他就自己来。 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味吱吱乱窜,灯火弓起腰,寒风在呼啸,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儿也不疼。我满脸泪水,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一半的疼痛,从此由我默默承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或许,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疼了吗 ”我的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儿也不疼。”
(有改动)
1.读第⑥段中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斩草除根”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读第⑩段中画“ ”的句子,联系全文情节,可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 (4分)
2.根据短文的情节填写表格。(3分)
情节 “半个父亲在疼”的含义
父亲为“我”止血
父亲烫癣
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中,“我”被父亲教训却并不怨恨,是因为感受到了他对“我”的疼爱
B.第⑦段中,父亲“满面春风”,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的癣要好了
C.第⑩段中,“抗拒”是抵抗并拒绝的意思。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要强的性格
D.第 段中,“我”也“满面春风”,主要是因为不想让父亲和孩子担心
4.在第⑥段中,“灯火弓起腰,寒风在呼啸”是 描写,作用是: (4分)
5.生活中,也有人在承受着你的疼痛。这个人是谁 在什么时候帮你承受过疼痛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用两三句通顺的话写下来。(4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共30分)
“一点儿也不疼”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拿起笔,任选以下一题,表达你真挚的情感吧!
题目一:在汉字文化节活动中,同学们研究了很多汉字。在下面汉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题目自拟。
痛 喜 冷 闹 谦 善
题目二:成长路上,各种声音伴随着我们,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有祝福 哪个声音最让你难忘呢 请以“成长路上的 声”为题,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一件事情写一篇习作。注意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期末测评卷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 1. 略
2.天涯 玻璃 点缀 喜悦 沸腾蹦跳 高潮 爆竹 谱写
3. (1)B (2)D (3)C (4)A(5)A. ③ B. ① C. ④ D. ②(6)C (7)B (8)C
4.示例:蟹黄小笼包真诱人 你看,那小笼包晶莹剔透,皮薄如纸,稍微一碰,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轻轻晃动。拨开小笼包薄薄的外皮,丝丝的蟹肉和金色的蟹黄,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二、1. B A D C F E
2. E A B D C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三、1. D
2.能将甲醛收容在孔道里 却没有特殊的机制来限制甲醛的自由 能处理甲醛 其处理量小且需要甲醛时刻围绕在植物身边 开窗通风
3.不能去掉。 如果去掉“有些”,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植物的体内确实存在清除甲醛的防御机制”,与事实不符。“有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
4.举例子 列数字 绿植消除甲醛的能力有限且需要甲醛时刻围绕在它周围,有局限性
四、1.根治癣疾 父亲因为年迈和劳苦,身患腿疾,无法行走
2.“我”受伤,父亲心疼“我” 父亲备受癣疾折磨,“我”万般心痛 “我”背父亲看病,父亲趴“我”背上睡着
3. B
4.环境 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表现了父亲用烧红的铜钱烫癣时的痛苦;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担忧之情。
5.示例:这个人是我爸爸。 当我因为考试失利而难过时,我能感受到爸爸也会难过,而且他会陪伴我、安慰我,帮助我渡过难关。 我要努力让自己变优秀,变开朗,不再让爸爸难过。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