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试卷历史(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 )A.完成国家统一 B.开通大运河 C.实现经济飞跃 D.开创科举制2.数轴学习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唐朝时期的时间轴,其中①、③处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B.唐朝建立、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3.下列三幅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唐朝的()敦煌榆林窟第25窟《耕稼图》(局部) 唐三彩骑驼乐俑图 开元通宝A.陶器生产技术 B.海外贸易发达C.农业产量极高 D.社会经济繁荣4.阅读下面材料,杜甫诗中所描绘的“世乱”的影响是( )A.使唐室内地空虚 B.引发了黄巢起义C.使唐朝由盛转衰 D.导致了唐朝灭亡5.《唐会要·杂录》载:“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与以上局面相关的是( )A.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B.西域正式归入中央统辖C.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真经6.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新法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材料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 )A.实施的背景 B.改革的内容 C.取得的成效 D.失败的原因7.“大宋皇命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这段材料记载的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约 C.郾城大战 D.宋金和议8.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 ”应填写()A.元朝 B.南宋 C.清朝 D.明朝9.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图中 处应填写的民族是( )A.吐蕃B.匈奴C.突厥D.回回10.如图是某校学生在学习宋元时期三大科技发明时收集的图片资料。从该资料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宋元时期交通发达 B.宋元时期的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C.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 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11.下表反映的是()“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A.戚继光抗倭和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C.岳飞抗金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D.郑和下西洋和郑成功收复台湾12.在起义的过程中,起义军领袖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当时还流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其部队逐渐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材料中的“起义”( )A.结束了中原分裂割据局面 B.建立全国性统一王朝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D.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13.有人用“盛世与危机”概括中国的明清时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之所以出现了危机,主要是因为( )A.文化专制和闭关政策 B.白银外流与殖民入侵C.重农抑商和焚书坑儒 D.外族入侵和军阀割据14.对如下所示大事年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事件 郑成功收 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 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 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 归祖国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封建社会的危机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15.“京剧正是循勃兴花部之俗并有所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它虽认真吸取昆曲成就,但力避其雅,唱词浅白、音乐简明、表演生动而火爆,更重要的是反映着更普遍民众的心声。”由此可见,京剧的兴盛得益于( )A.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B.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C.符合广大民众的需要 D.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二、辨析改错(8分)16.科技文化反映时代风貌。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唐朝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诗圣”的美誉。【 】改正:(2)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改正:(3)元朝汤显祖的《窦娥冤》,通过浪漫手法描写了含冤窦娥,鞭挞了黑暗势力。【 】改正:(4)清代的小说创作成就突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改正:三、材料解析(17题10分,18题10分,共计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缫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摘自王建《凉州行》(节选)(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民族交融涉及哪些方面。(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民族交融的特点。(2分)材料二:元世祖忽必烈再次完成统一大业,无疑是这一时期各民族冲突与诸政权互动水到渠成的历史性结局。在这一时期中,有着时断时续的民族战争,但也应看到,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者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促进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摘编自虞云国《试论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境内诸政权的互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2分),并列举史实加以说明。(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2分)18.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图一 唐朝中央机构 图二 明朝中央机构工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中央机构的制度名称。(1分)与图一相比,图二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根据所学,指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2分)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制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固然曾对某朝某代的社会结构的稳定起过作用,但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其结果禁锢了思想,阻碍学术的进步,使社会闭塞,严重阻碍中国文化健康发展。——摘编自李宁艳《浅议明清文化专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具体表现(2分),并概括材料中作者对文化专制政策的看法。(2分)(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2分)(1)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按照时序排列:(填写字母)。(4分)EA(2)上述材料中,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主题的材料是:__和__(填写字母)(2分),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主题的材料是:___和__(填写字母)(2分),材料B和C研究的主题是:___ ___(2分)。(3)仿照以下示例,从上述图片任选一个进行解读(示例除外)。(2分)示例:图A:《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是明朝一部科技巨著,该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试卷历史答案一、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D C C D A B D B A C A A C二、辨析改错(8分)16. (1)×,将“诗圣”改为“诗仙”。(2)×,将“纪传体”改为“编年体”(3)×,将“汤显祖”改为“关汉卿”。(4)√三、材料解析(17题10分,18题10分,共计20分)17.(1)方面:农业生产、服饰、手工业、音乐。(2分)特点:相互学习、双向交融。(2分)(2)方式:民族战争、榷椎场贸易、使者聘问。(2分)史实:宋辽澶渊之盟后开展榷场贸易。(2分)(3)认识:民族交融是主流,各民族共同推动国家发展。(2分)18.(1)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变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2分)强化措施:设锦衣卫、八股取士。(2分)(2)表现:八股取士、文字狱。(2分)看法:阻碍思想文化进步。(2分)(3)趋势:皇权不断加强。(1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1) B→D→E→C→A→F(2)科技:A、D;经济:E、F;主题:中外交流(3)示例:图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效率,促进文化传播,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