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本章复习1.(2024·连云港)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A. 花香满园 B. 尘土飞扬 C. 雪花飘飘 D. 落叶纷纷2.(2024·武汉)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BA.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B. 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C. 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D. 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3.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第3题图A. 甲图:盛夏时节,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B. 乙图: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C. 丙图:王亚平在空中课堂中将装有界面清晰的水和油的瓶子(丙图左所示)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丙图右所示)D. 丁图:使玻璃板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4.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A.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 的冰没有内能B.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 的冰没有热量C.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5.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 )DA. 铁块的末温高 B. 铜块的末温高C. 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D. 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6.装修房屋时,如果选用不环保的材料会闻到对人体有害的刺激性气味.材料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是______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选用优质环保的材料进行装修.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第7题图7.(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 的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两个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引力(2)如图乙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脱脂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筒内的脱脂棉燃烧.向下压缩活塞的目的是通过对______(填“脱脂棉”或“空气”)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从而增加其内能使其温度升高.空气做功8.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第8题图(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____.电加热丝(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使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____相同.质量吸收热量(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乙9.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 “某地冬季雾霾弥漫”,这是分子的运动B. “铅块很难被压扁”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 “海绵容易被压扁”说明分子间存有间隙D.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10.关于冰的熔化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11.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关于两种液体的质量、及比热容、 ,下列关系式中可能成立的是( )DA. , B. ,C. , D. ,12.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AA. B. C. D.13.水稻是喜温植物,早春育秧时,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温度降低时,水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较多的热量.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放出了 的热量,则该秧田内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比热容热传递第14题图14.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__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这种液体在 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甲15.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气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气缸内蒸气体积膨胀对外______,内能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做功减小第15题图16.、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 ,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现将放入甲杯.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 ,乙杯水温降低了,不考虑热量的损失,则、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BA. B. C. D.点拨:物体放入甲杯水后, ,则它们的共同温度为,的温度由升高到 ,则,水放出的热量 ,A吸收的热量 ,根据热平衡方程: ,即 ,代入相关数据得: ;物体放入乙杯水后, ,它们的共同温度为,的温度由升高到 ,则,水放出的热量 ,B吸收的热量 ,根据热平衡方程: ,即 ,代入相关数据得: ;A、两物体质量相等,即,所以 .(共15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作业1 热量 比热容(1)——热量 认识比热容1.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理学家的辛勤工作.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科学的贡献,许多物理量的单位用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BA. 帕斯卡 B. 焦耳 C. 牛顿 D. 瓦特2.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A. 一杯水倒掉一半 B. 一杯水放进冰箱凝固成冰C. 一杯水加热变成 的水 D. 一杯水从楼上拿到楼下3.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CA. 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变化小B. 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 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液4.如图所示为济南和青岛两市某年全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由图可知:济南全年的平均气温和青岛相差不大,但济南的平均高温要明显高于青岛,而平均低温要比青岛低.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因为( )第4题图A. 海水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B. 海水的内能比沙子的内能大C. 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D. 海水的温度比沙子的温度高C5.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BA. 质量不同的水,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B. 质量不同的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C. 质量不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D. 质量不同的水和煤油,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6.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热量______,数值上也等于它的________.相等比热容7.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杯水温度由冷却到 ,比热容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把这杯水喝掉一半,比热容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质量为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不变不变8.炎炎夏季,县城气温往往比乡下要高 ,这就是热岛效应,人们修建人工湖、喷水池,主要利用水的________较大来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热量后沙子温度变化____(填“高”或“低”).比热容高9.关于热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热量是表示物体含热的多少B.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C.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D.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10.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表:物质 物质水 铅酒精 干泥土煤油、冰 铁、钢小明阅读了表后,得出了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B. 在太阳光照射下,湿泥土比干泥土升温慢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1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第11题图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12.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BA. 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B. 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C. 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D. 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第13题图13.在沿海地区炎热的天气里,由于陆地与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易形成海陆风;白天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海水比陆地升温____(填“慢”或“快”),地面与海面上空的空气形成对流,形成海风,如图____(填“甲”或“乙”)所示.比热容大慢乙14.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老师用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将质量相等的、 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第14题图(1)此实验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判断物质吸热多少.加热时间(2)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从开始加热到末温都为时,、 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___(填“ ”“ ”或“”) (两种液体都没有沸腾).0 1 2 3 4 522 26 30 34 38 4210 18 26 34 42 50(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填“”或“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4)若用这两个加热器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 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如果要你从、 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冷却液,应选择液体___(填“”或“ ”)致冷效果更好.15.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 )BA. 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B. 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C. 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D. 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共18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作业2 热量 比热容(2)——热量的计算1.对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B. 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大小、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C.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是吸热或放热有关D.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变化大小成反比2.一杯水,温度由加热到时吸收的热量为,再由加热到时吸收的热量为(忽略水的质量变化),与 的大小关系为( )BA. B. C. D. 无法判断3.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之比是 ,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A. B. C. D.4.质量均为的铝块、铅块、水银和水 ,将铝块和水银的温度从加热到,铅块和水的温度从加热到 ,则吸热最多的是( )CA. 铝块 B. 铅块 C. 水 D. 水银5.表格中列出了四种物质的比热容,当它们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最大的是(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色拉油DA. 水 B. 酒精 C. 煤油 D. 色拉油6.小明家安装了燃气热水器.已知水进入热水器前的温度是 ,洗澡时热水器输出热水的温度设定为,小明洗一次澡用热水 .求水从热水器中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解:水的质量;水吸收的热量.7.质量为的金属锅中放有的水,现把它们从加热到 ,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的热量.求:(1)水吸收的热量.解:水吸收的热量.(2)金属锅的比热容.解:金属锅吸收的热量,由 可知,金属锅的比热容.8.1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温度为的水,当吸收了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解:由 得水升高的温度;理论上水的末温 ,由于水的沸点为,所以水的温度将升高到 .9.关于地球的温室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 适度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环境的必要保证B. 温室效应会使海平面下降、淡水枯竭C. 过度的温室效应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D. 倡导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第10题图10.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 )CA. 最大 B. 最大 C. 最大 D. 一样大1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吸热之比是 ,则它们升高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可能分别是( )BA. B. C. D.12.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的冰到 的冰,吸收热量;的冰变为的水,吸收热量;的水到 的水,吸收热量.已知 ,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不考虑热量散失,则( )CA. B.C. D.13.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 )AA. 热量从铜块传递到铁块 B. 热量从铁块传递到铜块C. 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 无法确定第14题图14.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 )BA. B. C. D.15.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相同温度,则 ( )B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C.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第16题图16.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小明用等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物质进行对比,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___(填“”或“ ”)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在内温度升高了____ ,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水的比热容为40第17题图17.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 ,丙物体质量为 ,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吸收热量如图所示.(1)甲物体的比热容 为______.3000(2)甲、乙、丙三个物体的比热容由大到小排列是___(填选项字母).A.B.C.D.A(3)若乙物体温度降低,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 .(4)若由丙这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000相同18.有一个质量为,温度为 的铁球,投入到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加热较长时间.然后将铁球取出,放入装有质量是 ,初温是水的容器中,直到它们达到热平衡,忽略热量损失.求:(1)铁球在沸水中吸收的热量.解:铁球在沸水中吸收的热量.(2)铁球和容器中的水热平衡时的温度.解:将铁球取出,放入装有质量为,初温是 水的容器中,直到它们达到热平衡,忽略热量损失,则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铁球放出的热量,即,设热平衡时的温度为,所以 ,即,解得: .19.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平衡后水温降低 ,取出甲(不计热量和水的损失),再把乙投入杯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 ,由此可知( )BA. 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 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 甲的比热容与乙相等 D. 无法比较比热容大小点拨:先后将甲、乙两物体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水放出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乙物体比甲物体少升高了 ,即乙物体的末温低;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物体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共16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作业3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 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 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 物体中有些分子在运动,有些分子静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3.(2024·淮安)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煮粽子,厨房里粽香四溢.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D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是运动的第4题图4.做完广播体操后,来到餐厅,妈妈为你端上香喷喷的早餐(如图).关于人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A. 是一种扩散现象B. 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温度越高,香味越浓D. 温度越高,香味越淡5.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A. 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B.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D. 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第6题图6.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下方可以吊起 的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BA. 分子间有空隙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间存在斥力D.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7.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_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填“引力”或“斥力”).扩散剧烈引力8.“酒香不怕巷子深”,远处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_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_(以上两空均填“大”或“小”).运动小大9.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但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引力斥力第10题图10.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AA.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分子之间有斥力C. 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 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第11题图11.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DA. 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 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第12题图12.用细线绑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 ;又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测力计示数为 ;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 .则( )AA. B. C. D.13.如图是同学们在学校的活动情况,可以用来模拟粒子在不同物态中的活动情况,每位同学代表一个粒子.其中____图可理解为组成固态物质的分子,____图可看作液态物质的分子,____图可看作气态物质的分子.乙丙甲第13题图第14题图14.如图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 )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此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大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变得相同后,原来装空气的瓶中气体密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图____放置最不合理.第15题图15.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 ”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说等于2啊.间隙(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引力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你就会怀疑你的智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______.(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装入____________,上方装入____(以上两空均填“水”或“硫酸铜溶液”),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______了.硫酸铜溶液水模糊(4)如图丁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中,发现红墨水在热水里扩散____,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______有关.快温度16.“生活就像剥洋葱,只要一直剥,总有一片会使你落泪”.请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剥洋葱会落泪的原因.解: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剥洋葱时,大量的辛辣刺激的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进入眼睛,刺激眼睛落泪.(共19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作业4 内能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C. 机械能大的物体,它的内能也大D. 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A. 因为足球静止,所以足球的分子动能为零B. 因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所以足球的分子势能为零C. 如果足球运动起来,足球的内能会增加D. 如果足球的温度升高,足球的内能会增加3.下列家庭情景中,画横线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DA. 妈妈把被子晾在阳光下 B. 奶奶正在用热水泡脚C. 爸爸给自行车胎打气 D. 小悦把饮料放入冰箱4.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热水比冷水含有的热量多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有的热量多C. 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具有的热量越多D. 热量等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5.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模型法”等,下面三个例子都运用了上述______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①运动着的篮球具 有动能,运动着的 分子也具有动能 ②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地球 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 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③被压缩的弹簧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类比第6题图6.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_____.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 ______.剧烈减小7.周末,妈妈做了小明最爱吃的“拔丝地瓜”.在油炸地瓜过程中,地瓜的内能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地瓜内能的;做好的“拔丝地瓜”闻起来甜香浓郁,这是______现象.8.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前者是利用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木头的内能.增大热传递扩散热传递做功9.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___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中的“热”是指______增加;“冰熔化时要吸热”中的“热”是指______.温度内能热量第10题图10.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中,老师演示了两个实验.(1)实验一:如图甲所示,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 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增加升高机械内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这个过程中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2)实验二:如图乙所示,向瓶子内不断打气,使得瓶内的气压增大,瓶塞跳起来,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减少第11题图11.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A. 甲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乙烧杯中水的内能B. 丙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丁烧杯中水的内能C. 甲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丙烧杯中水的内能D. 丁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丙烧杯中水的内能第12题图12.(2024·广东)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AA. 吸热,内能增加 B. 吸热,内能减少C. 放热,内能增加 D. 放热,内能减少第13题图13.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黏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DA. 分子动能减小 B. 密度不变C. 分子数增加 D. 内能增大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14.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B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阳光下路面发热C.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D. 搓手时手掌发热15.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D. 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16.某物体具有的动能为,分子总动能为,重力势能为 ,弹性势能为,内能为,则它的机械能是__________;分子的总势能是______ .C第17题图17.如图所示,在气缸中密封有被压缩的空气, 是一种被销钉锁住的活塞, 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将看到的现象:(1)活塞将向____(填“左”或“右”)运动.右(2)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因为气体对______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降活塞减小18.如图是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判断该物质一定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 时刻该物质的内能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在时刻的内能.该物质在 时刻的分子动能______在 时刻的分子动能.晶体小于大于第18题图第19题图19.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自行车内胎、打气筒、温度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装置研究自行车内胎气体的内能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为开始打气 打气结束后静置片刻 突然拔掉气门芯放气 放气后静置片刻.整个过程中,车胎内气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原因.解:从开始打气到打气结束的过程是外界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打气结束到拔出气门芯前由于热传递气体温度下降;拔掉气门芯后气体冲出对外界做功,故气体内能急剧减少,温度降低;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由于热传递气体温度上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1 热量 比热容(2)——热量的计算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pptx 13.1 热量 比热容(1)——热量 认识比热容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pptx 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pptx 13.3 内能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pptx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复习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