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2 熔化与凝固@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现象1.【传统文化】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D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 D.先熔化后凝固 知识点2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2.【教材实验改编】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甲(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受热均匀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在图乙、丙中描点画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时间/min 0 2 4 6 8 10海波的温度/℃ 40 44 48 48 48 51石蜡的温度/℃ 40 42 46 48 50 52(4)对比表中数据并结合图像,可以发现,①海波在熔化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开始熔化前温度不断 升高 ,熔化时,温度保持 不变 ,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 升高 .(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 吸 热,先变软,后逐渐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整个过程中温度 升高 . 知识点3 熔点和凝固点3.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D )A.塑料、沥青、蜂蜡 B.蜂蜡、食盐、石英C.萘、铁、松香 D.海波、冰、黄金4.(北京中考)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 ℃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B )A.10 ℃ B.30 ℃ C.50 ℃ D.60 ℃ 知识点4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5.【教材素材改编】在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于太低,这主要是利用 ( C )A.蔬菜中的水凝固放热B.蔬菜中的冰熔化吸热C.桶中的水凝固放热D.桶中的冰熔化吸热6.【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其熔点为-26 ℃.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 ℃,这种物质会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而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 ℃以下,这种物质会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能力提升训练7.【教材习题改编】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物质 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 水银 固态 氮熔点/℃ 3 410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59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在-265 ℃时氮呈固态C.铜球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D.-40 ℃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 D )第8题图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多项选择)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 )第9题图A.甲在第6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仍然吸热C.甲的熔点是44 ℃D.乙是蜡烛10.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测量食盐水的凝固点,可以通过测量凝固后的食盐水 熔化 时的温度来确定,理由是 同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相等 ,这样做便于观察固态食盐水的 状态 和温度.1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冬天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抛洒了融雪剂,融雪剂能 降低 (选填“降低”或“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降雪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雪熔化时要 吸热 (选填“放热”或“吸热”).@思维拓展训练12.(贵阳南明区期中)已知海波的熔点为48 ℃,温度为60 ℃的海波液体经过2 min后开始凝固,第5 min时全部变成固态,然后在第7 min温度降低到40 ℃.请在图中作出海波整个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3.(贵阳期末)11月26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贮存了10个月的20万立方米存冰正式启用,为冬季的冰雪景观建设提供了资源.如图所示是由许多块存冰组合搭建的冰雪城堡,使游客领略了冰雪的美丽和神秘.(1)露天贮存的冰块在炎热夏季主要会因哪种物态变化而损耗?(2)在-20 ℃的环境下搭建冰雪城堡,冰块间应该如何粘合呢?结合物态变化知识说出你的办法及理由.答:(1)在炎热的夏季,环境温度较高,冰块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因此,露天贮存的冰块在炎热夏季主要会因熔化而损耗.(2)冰块间的粘合可以通过利用水的凝固来实现.具体方法:在需要粘合的冰块表面喷洒少量的水,然后将两块冰块紧密接触.理由:在-20 ℃的低温环境下,喷洒的水会迅速凝固成冰,从而将两块冰块粘合在一起.13.2 熔化与凝固@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现象1.【传统文化】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 D.先熔化后凝固 知识点2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2.【教材实验改编】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甲(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在图乙、丙中描点画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时间/min 0 2 4 6 8 10海波的温度/℃ 40 44 48 48 48 51石蜡的温度/℃ 40 42 46 48 50 52(4)对比表中数据并结合图像,可以发现,①海波在熔化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开始熔化前温度不断 ,熔化时,温度保持 ,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 .(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 热,先变软,后逐渐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整个过程中温度 . 知识点3 熔点和凝固点3.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塑料、沥青、蜂蜡 B.蜂蜡、食盐、石英C.萘、铁、松香 D.海波、冰、黄金4.(北京中考)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 ℃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10 ℃ B.30 ℃ C.50 ℃ D.60 ℃ 知识点4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5.【教材素材改编】在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于太低,这主要是利用 ( )A.蔬菜中的水凝固放热B.蔬菜中的冰熔化吸热C.桶中的水凝固放热D.桶中的冰熔化吸热6.【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其熔点为-26 ℃.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 ℃,这种物质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而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 ℃以下,这种物质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能力提升训练7.【教材习题改编】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 水银 固态 氮熔点/℃ 3 410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59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在-265 ℃时氮呈固态C.铜球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D.-40 ℃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 )第8题图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多项选择)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A.甲在第6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仍然吸热C.甲的熔点是44 ℃D.乙是蜡烛10.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测量食盐水的凝固点,可以通过测量凝固后的食盐水 时的温度来确定,理由是 ,这样做便于观察固态食盐水的 和温度.1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冬天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抛洒了融雪剂,融雪剂能 (选填“降低”或“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降雪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雪熔化时要 (选填“放热”或“吸热”).@思维拓展训练12.(贵阳南明区期中)已知海波的熔点为48 ℃,温度为60 ℃的海波液体经过2 min后开始凝固,第5 min时全部变成固态,然后在第7 min温度降低到40 ℃.请在图中作出海波整个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3.(贵阳期末)11月26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贮存了10个月的20万立方米存冰正式启用,为冬季的冰雪景观建设提供了资源.如图所示是由许多块存冰组合搭建的冰雪城堡,使游客领略了冰雪的美丽和神秘.(1)露天贮存的冰块在炎热夏季主要会因哪种物态变化而损耗?(2)在-20 ℃的环境下搭建冰雪城堡,冰块间应该如何粘合呢?结合物态变化知识说出你的办法及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2 熔化与凝固 -学生版.docx 13.2 熔化与凝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