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 元素符号 分层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 元素符号 分层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 元素符号
 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1.(科技前沿)“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使用了碳化硅(SiC)。碳元素和硅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吃海产品、豆类、小米可以补锌。这里的“锌”指的是 (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3.(2024辽宁中考)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龙形石堆塑主要含钙、铝、铁、硅等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钙 B.铝 C.铁 D.硅
 元素的分布和含量
4.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均匀,从整个地球的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硅 C.铁 D.钙
5.(教材变式)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其中区域1代表的是   元素,区域2代表的是    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区域    ,它的元素名称是    。
 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6.元素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可循,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元素都是“钅”旁
B.固态非金属元素都是“石”字旁
C.有“氵”旁的都是液态非金属元素
D.气态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都是“气”字头
7.(五育文化)劳动技术课上,同学们利用胶水、铁丝、彩纸、蜡烛和竹片等材料,制作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创意灯笼。下列创意灯笼上的元素名称及符号截图中,有书写错误的是 (  )
A B C D
8.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氧元素     ,1个氧原子     ;
钠元素     ,2个钠原子     。
(2)“H”可以表示     、     。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9.水、二氧化碳、二氧化锰的组成中都含有 (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气 D.以上各项都有
10.物质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二氧化硫是由  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
(2)铜是由    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
(3)氯化钾是由            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
1.“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ī)”,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
A.氧 B.硅
C.铝 D.铁
2.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两种相同元素的分子
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发现的元素共有一百多个
B.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相等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4.如图为原子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观粒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5.如图所示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写出你能获得的化学知识。
(1)从微观上:过氧化氢是由    构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      (填“改变”或“不改变”),原子种类    (填“改变”或“不改变”)。
(2)从宏观上:过氧化氢是由    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    (填“改变”或“不改变”)。
6.如图是物质组成及构成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该关系图可知,X、Y、Z、W分别表示的是    、    、    、    。
(2)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    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    和    组成的。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①有些物质由    构成,如氧气、水等。
②构成铁的粒子是    。
③二氧化碳、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7.(科学思维—分析归纳)有以下材料:
元素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7 13
碳 6 8 14
氮 x 7 1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表中x的值为    。
(3)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因如下:
①中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可能相同;
②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A 2.C 3.D 4.A
5.氧 硅 3 铝
6.A 7.C
8.(1)O O Na 2Na
(2)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9.A
10.(1)硫元素和氧元素 二氧化硫分子
(2)铜元素 铜原子
(3)钾元素和氯元素 钾离子和氯离子
能力提升
1.B 解析:《化学鉴原》一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ī)”,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则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B。
2.B 解析:不同种的元素,核内质子数不可能相等,故A、C不符合题意;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故B符合题意;分子和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两种相同元素的分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A项,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目前发现的元素共有一百多种,选项说法错误;B项,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选项说法正确;C项,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选项说法错误;D项,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选项说法错误。
4.B 解析: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白球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灰球表示质子,黑球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5.(1)过氧化氢分子 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 改变 不改变
(2)氢、氧元素 不改变
解析:(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由粒子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改变。(2)过氧化氢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由题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
6.(1)原子 分子 离子 元素
(2)元素 碳元素 氧元素
(3)①分子 ②铁原子 ③氯化钠
解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W为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故Y为分子,X为原子,Z为离子。(2)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①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②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③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则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
7.(1)质子数不同 (2)7
(3)中子数相同,元素种类也可能不同
解析:(1)由元素的概念结合题表中数据可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氮原子的中子数为7,相对原子质量为1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3)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因是中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可能相同;中子数相同,元素种类也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