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题训练四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题训练四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专题训练四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综合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
1.(传统文化)“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增多
2.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加入水中后不久“消失”——蔗糖分子分解了
B.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3.(2025咸阳秦都区期中)对比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
B.它们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离子都带电,而分子不带电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离子不能
4.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图一         图二
(1)分析图一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图二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已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相同,则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结构示意图的辨别
6.(2024青海中考)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和合成量子点的三位科学家。量子点组成中常含镉等元素。如图是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有关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镉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镉元素符号为Cd
C.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D.镉属于非金属元素
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都属于阴离子
B.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的粒子
C.①③形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D.③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8.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镁、铜、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9.下图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由原子的    (填字母)决定。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原子得失电子后电子层    (填“一定”或“不一定”)改变。
(3)生成物NaCl是由    和    (填符号)构成的。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0.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核心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质子数相同的微观粒子一定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
C.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D.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元素的符号是He B.原子序数:乙>丙>甲
C.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2.(2024乐山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周期表空白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
(2)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4)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共有    种。
13.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A B C D
图2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图2中D结构示意图可用符号    表示。
(3)科学实验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素的化学性质更活泼,从原子结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详解答案】
1.D 解析: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空气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增多。故选D。
2.A 解析:A.蔗糖加入水中后不久“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水分子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故选项解释正确。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3.A 解析:A项,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且都在不断地运动,故说法正确;B项,普通氢原子核中不存在中子,所以原子核不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说法错误;C项,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带电,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带电,而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带电,故说法错误;D项,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单个离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原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说法错误。
4.C 解析:由反应的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的分子种类只有一种,所以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故A不正确;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不正确;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C正确;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故D不正确。故选C。
5.(1)离子、原子、分子 原子核 核电荷数
(2)得到 (3)三
解析:(1)分析图一可以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离子、原子、分子构成的;④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是原子核;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6,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3)氯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故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6.D 解析:A项,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项,镉元素符号为Cd,该选项说法正确;C项,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镉的质子数为48,该选项说法正确;D项,镉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7.A 解析:粒子①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粒子②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A说法错误;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的粒子,故B说法正确;粒子①为氧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粒子③为镁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粒子①③形成的物质是由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粒子③④的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D说法正确。故选A。
8.(1)铜 (2)失去
9.(1)A (2)离子 不一定 (3)Na+ Cl-
10.B 解析:质子数相同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10。故选 B。
11.B 解析:A项,由甲的位置可知,甲为氦元素,元素符号是He,不符合题意;B项,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故原子序数:丙>乙>甲,符合题意;C项,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不符合题意;D项,氖是10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
12.(1)F (2)28.08 (3)5 (4)三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顺序,则题述周期表空白处元素为9号元素氟元素,元素符号为F。(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则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8。(3)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氮原子序数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氮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5,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4)第三周期的钠、镁、铝均带有“金”字旁,均属于金属元素,故共有三种金属元素。
13.(1)79.90 B (2)Br-
(3)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氯原子比硫原子更易得到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