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范冲淹渔家傲·秋思壹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词作大意,熟读成诵,理解词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叁贰学习目标词 诗历史题目题材内容文体知识词与诗的区别诗庄词媚(大意是说诗歌一般庄肃严整,词相对婉约媚气。)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历史悠久,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词牌大多与内容无关,但不同的词牌宜表现不同的内容一般有题目,题目和内容密切相关多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偏重作者个人情感多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浮),偏重社会性群体共有的情感文体知识词 诗形式 分段规格押韵对仗语言风格划分一般分上下两片,层次感较强一般不分段规格复杂。按字数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句式参差多变。许多词牌都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规格相对简单。有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平仄通押,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由不同的词牌规定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灵活,没有统一要求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偏于口语直白习惯分为豪放、婉约二派传统上没有像词那样明确的两派之分偏于典雅含蓄“渔家傲·秋思”题目解说“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季节;“思”即忧思之情。题目的意思是戍边将士在边塞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背景链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诵读感悟诗词解释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衡阳雁去塞下西北边疆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译文诗词解释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千嶂边声四周边塞特有的声音与军中号角声一同响起,层峦叠嶂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译文诗词解释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羌笛,一种乐器。羌管燕然未勒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士的头发都白了,眼里流出思乡的热泪。译文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人不寐出征的士兵。征夫1.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上阕:描写下阕:抒情探究分析2.“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作用:渲染边塞孤寂荒凉的环境氛围,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一是天气异天气极冷,与中原地区的气候大不相同。二是声音异充满了边塞特有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在中原地区是不可能听到的。三是环境异烟雾弥漫,孤城紧闭,与中原地区华灯初上的太平景象不同。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象。这句话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突出边地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上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肃杀的边塞战地风光图。通过环境描写,突出边塞条件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景“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这里用了东汉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至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成就功业的渴望。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互文。“将军白发征夫泪”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描绘了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6.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这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理解这两句的含义以及包含的情感?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下阕:苍凉悲壮中透露出激越奋发的基调,集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报国之心和思乡之愁。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情互文。“将军白发征夫泪”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描绘了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理解这两句的含义以及包含的情感?抒情渔家傲·秋思写景抒情雁去 边声 千嶂长烟 落日 孤城肃杀、荒凉、形势严峻浊酒 归无计羌管 人不寐白发 征夫泪凄凉、悲壮、慷慨、悲愤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结构梳理主旨归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下面的两首诗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其感情有什么异同?【甲】使至塞上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拓展延伸异【甲】诗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意思是诗人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诗人在此引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他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渴望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乙】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业未成的愁苦之情。同都表现了边关战事紧迫,戍边战士的爱国情怀以及慷慨雄壮之情。典型考题1.根据提示默写诗词名句。(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典型考题2.下列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上片后三句里,边声、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C.“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B【解析】B项“边声”“角声”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不是“视觉角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