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14)人民解放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2025·苏州)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体与会同志提出了“四不两少”的要求: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平列。这些规定( )A.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D.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2.(2025·扬州)1947年,党中央在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2025·连云)系列主题电影《建党大业》《长征》《百团大战》《大决战》《开国大典》共同再现了( )A.国共合作实现后的欢欣场景B.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的豪迈气概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D.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的宏伟气势4.(2024·镇江)在下图所示的战役中,民众踊跃地肩挑背负、小车推送,以供应人民解放军的物资需要。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2024·宿迁)据下图人物信息卡,推断人物信息卡( )人物信息卡朱瑞(1905年-1948年),汉族,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1948年10月1日,在参加义县(位于辽宁锦州)战斗中牺牲,时年43岁。他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6.(2024·盐城) 下列毛泽东诗词能印证“南京解放”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D.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7.(2023·扬州)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023·连云)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为(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2023·盐城)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0.(2023·淮安)有学者指出:“有1亿以上人口地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使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人力物力的丰富资源,成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并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保证。”下列与该学者的评论相关的是(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B.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1.(2023·苏州)下图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苏州支部印发的《光明报·号外》(部分)。据此可知( )A.解放区完成土改农民踊跃参军 B.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苏州C.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 D.江南地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2.(2022·盐城)“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了(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3.(2025·海陵模拟)Deepseek成为2025年的年度热点软件,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用Deepseek即时创作了一首诗歌:“刘邓雄师胆气豪,决然跃进战旗飘。千山难阻驱倭志,万水岂拦逐蒋潮。”这首诗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百团大战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14.(2025·盐城模拟)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1948年11月中原解放军与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C.1949年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D.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15.(2025·苏州模拟)有关下面这幅图所述历史事件的意义,正确表述有(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B.国共之间战争态势开始改变C.国共双方战略大决战的开始 D.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6.(2025·灌南模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这表述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 )A.原因 B.影响 C.性质 D.成果17.(2025·栖霞模拟)“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并立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并一定程度上限制富农的土地占有量。这为日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描述的事件最可能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18.(2024·东海模拟)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A.红军长征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19.(2024九下·玄武模拟)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0.(2024·盐城模拟)根据下图反应的史实,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挺进中原揭序幕C.三大战役展威风 D.百万雄师过大江二、非选择题21.(2025·宝应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木刻版画材料二:在宣传效用上,通过记录型图像叙事,用图像将真实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在呈现的过程中加入思想的传递,以实现抗战的宣传动员作用;隐喻型图像叙事塑造我党正面形象,发挥政治宣传作用;艺术型图像叙事将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以一种隐性、柔和、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达到思想教化的宣传作用。——摘编自马爽《抗战时期<晋察冀画报>政治宣传中的图像叙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幅版画创作的历史背景。(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图像叙事在当时特定时期的宣传功能。22.(2024·南通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宵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条件。材料二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及影响。材料三 战争在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已经消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的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和北线都由防御转入了进攻,国民党方面则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一九四 八年七月至十二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兵力的速度大为增加了。——1949年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在第二年发生的 “根本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你认为人民解放军由“劣势转入了优势”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1-10 CACBB DCBAB11-20 BBCAB DCCAC21.(1)《减租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烧毁旧地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2)宣传功能:记录真实事件并传递思想以动员抗战;塑造党正面形象进行政治宣传;以巧妙方式传递观念进行思想教化。22.(1) 条件:土地革命;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进行军事斗争。(2) 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或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影响: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3) 变化: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或国民党由进攻转入防御)。事件: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正确的战略战术、正确的军事策略);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人民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失去民心。(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