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2024九下·宝应模拟)人民英雄身上的定力和韧劲,时代楷模身上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共同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列精神中,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有( )A.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B.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C.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D.抗美援朝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2.(2024九下·铁东模拟)“朝鲜战争给中国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它团结全国人民来支持新的革命政权。它使敌对分子沮丧,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说明该事件( )A.加强了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B.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3.(2025八下·大竹期末)某班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A.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B.修建青藏铁路C.和平解放西藏 D.西藏自治区的建立4.(2025八下·宁明期中)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C.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D.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5.“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6.(2024八下·钟楼月考)下图为1954年发行的一张宣传画,几个少先队员围在收音机旁,听广播里志愿军叔叔讲战斗故事。这些故事( )A.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B.介绍了解放西藏的英雄事迹C.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场景 D.宣传了土地改革的主要成就7.(2024八下·苏州期中)民主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8.(2024八下·苏州期中)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有藏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C.册封达赖喇嘛 D.西藏和平解放9.(2024八下·淮安期中)下侧地图反映的战争(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是中国反抗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0.(2024八下·新沂期中)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A.发展了国民经济 B.巩固了新生政权C.走上了社会主义 D.实现了祖国统一11.(2024八下·盐都期末)中国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和当家作主,我国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描述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南京解放C.新中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12.(2024八下·盐都期末)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这属于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意义13.(2024八下·新沂期中)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相关历史资料,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新中国的政权巩固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4.(2024八下·锡山期末)建国初期变革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建立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2024八下·锡山期末)建国初期这件事使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捍卫了新生政权、推动了国家统一、维护了民族团结。以上评述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三大改造完成 D.香港澳门回归16.(2024八下·锡山期末)中国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这一伟大事件的意义是( )A.开启了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探索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7.(2024八下·淮安期末)1950年10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战歌激励着无数英雄儿女开赴前线。这一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D.对外开放18.(2024八下·淮安期末)下边图1到图2中“民”的变化主要源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2024八下·无锡期末)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2024八下·无锡期末)某班同学创作了以“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主题板报,下列事件能入选主题版块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运动二、非选择题21.(2024八下·吴江期中)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进行了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利益面临挑战的时候能不能应对,敢不敢出手,确实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60多年前的中国,面对这样的历史考卷,敢于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说“不”,交出了令后人骄傲和满意的答案。毛泽东在1953年9月总结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说的一句话是对这个答案最好的诠释:“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摘编自刘国新《抗美援朝的政治影响及其在当下的意义》材料二 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彻底消失了,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摘编自新华网《百个瞬间说百年—1952,农民盼了几罩于的事实现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及目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并概括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中的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22.(2024八下·江阴月考)图片记录着历史。下列图片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筹备到成立再到巩固的历程。请仔细阅读图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图一所示文件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制定于哪一次会议?(2)图二所示事件发生于何时?成为中国哪一节日的来历?有何标志性意义?材料三(3)图三中“协议”的签订反映的是我国1951年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参考答案1-10 DDCAC ACDDB11-20 CDCAB BCACC21.(1)主要原因:新中国刚刚成立,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成为当务之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的请求。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从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3)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开展各项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22.(1)临时宪法;一届政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