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雪》课件(共6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 雪》课件(共64张PPT)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了原野、山村、道路……在不同人的眼中,雪有着不同的形象。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 雪》去看看吧。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经典语录】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题。当时,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作者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雪景和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便写下了这首豪放之词。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文学常识
必备知识
词牌名的由来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这些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即词调。不同的词调在字数、句读(dòu)、平仄、韵脚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人们给词调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名。
词牌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①乐曲名。例如“菩萨蛮”“西江月”等。②词中字句。例如“一剪梅”“忆秦娥”等。③词中所咏事物。如咏打鱼的叫“渔歌子”等。
“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创始于初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万氏词律》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沁园春以苏轼词为正格,双调114字。亦名《寿星明》。
必记字词
滔滔
折腰
天骄
妖娆
风骚
成吉思汗
(zhé)
(jiāo)
(yāo ráo)
(sāo)
(tāo)
(hán)
沁园春
莽莽
稍逊
(qìn)
(mǎng)
(xùn)
红装素裹
(guǒ)
字音字形
( )折腰
( )折腾
zhé
zhē
( )数星星
( )数见不鲜
shǔ
shuò
妖ráo( )
不屈不náo( )
jiāo( )傲
jiǎo( )正




( )折本
shé
( )数字
shù
jiǎo( )幸

jiāo( )美

辨析多音字与形似字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天公:指天。
须: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1、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描绘景像在脑中浮现。
(3)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4)融入感情。
整体感知
2、请找出上阕中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
点明所写的地域,总领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互文,写出中国北方广阔大地极其寒冷的特点,突出意境的开阔、气势的宏大。“冰封”“雪飘”静动相衬。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词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打扮得恰到好处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诗人接下来对雪景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这主要是由哪个字领起的呢?它统领了哪些内容?

统领的内容包括: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既是登高望远,也包含作者观景所思所感,显示出作者高大、顶天立地的形象。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共同强调地域宽广,与上文“千里”“万里”相呼应
“顿失滔滔”照应上文的“冰封”,“顿失”两字既写出了变化的迅速、寒威的猛烈,又令人读后想到黄河未冰封时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与“原”都是静态之物,为什么要写其“舞”、“驰”?
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对偶两种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脉怎么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山”“原”化静为动。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还写出了高原的蜿蜒起伏,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怎么理解“欲与天公试比高”?
大雪之后,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山”与“原”仿佛与天相接,想要与天空一争高下,“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原”人格化,表现出奋发向上的蓬勃精神。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写法上与上文的不同。
上文都是对眼前雪景的描绘,属于实写。 “须”表明,这三句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分外”二字透露出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与热爱。
静景
6、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千里冰封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动景
带问自学
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雪景的?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看:红装素裹
总写
详写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概写壮丽雪景
具体描绘北国风光
想象中雪后初晴图
作者描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面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是借景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为祖国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上阕小结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前一句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后一句启下,引出下阕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抒发作者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
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成吉思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具体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秦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焚书坑儒的暴政,钳制读书人思想,推行的严刑酷法使得整个国家危机四伏。
汉武
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促进了以汉族为主题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但是连年征战,劳民伤财。
唐宗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的突出政绩,但是晚年因连续用兵,营造宫室,赋税苛重,加深了阶级矛盾。
宋祖
宋太祖结束了五代混战割据的局面,但是实行了“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种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我国蒙古族杰出的军事家,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凭借着强大的骑兵,多方征战,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大帝国。
对于这些历史人物,作者用一个字对他们进行了总评价,请找出这个字?

“惜”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
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他们短于文治(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
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者居上的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针对各个历史人物,诗人是如何具体评价的?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铁木真)
只识弯弓射大雕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略”“稍”使得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只识”,前两者与后者相比,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两者。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俱往矣”三个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诉尽古代英雄往事,气势逼人,意境宏大。
“风流人物”在这里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开放来理解,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有何含义?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9、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三句为词眼,是本词的主旨所在。作者用
“往昔”与“今朝”对比,用过去的“英雄”与当今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定能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的伟大业绩。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英雄?又是如何评论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抒发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必将不负历史使命,超越过去,创造空前伟大业绩的坚定自信和伟大抱负。
巧妙过渡:祖国河山是这样美好,引得古今英雄竞相为之奋斗,自然引出下文。
下阕总结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
不好。“折腰”意为倾倒的意思,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如果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
思考探究
2、本词旨在赞颂无产阶级英雄,抒发词人的远大抱负,为什么还要描写壮丽雪景、评点历代帝王呢?
(1)描写壮丽雪景是后文抒情议论的基础。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能很自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
(2)评点历代帝王,是为衬托无产阶级英雄人物。评点历代帝王的不足,是为更好地衬托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抱负和气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概括)
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具体)
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想象)
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论今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渡
评古
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分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下阕,评论历代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这首词从雪入题,写了雪中的哪些景物
长城
黄河
高原
群山
作者所选取的景物都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又可以象征伟大祖国的雄伟景观,显示出了他豪迈的意兴与雄伟的气魄。
2.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论
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含蓄地批评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3.最能表现这首词中心思想的是哪一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几句收束全词,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表现了作者对个人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认同,体现了伟大的革命家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坚不可摧的自信心。
4.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
这三句主要是诗人自指,即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对此,最重要的是从文本出发,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和语境加以体会和分析,作者在《沁园春·长沙》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句,与本词颇有相通之处。
“风流人物”应该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是具有挑战一切既有陈规的勇气的人,是一个有才情的人,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用得其所、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些都是“风流人物”应具备的素质。
5.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这首词描写北国雪景时,既有动态的描绘,如“千里雪飘”;也有静景的刻画,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还有化静为动的描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描写使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6.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的?
7.听读这首词,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铿锵有力的音乐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群众,抒发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沁园春·雪
上阕
咏雪
下阕
抒怀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想象虚景:艳丽多姿
古今英雄论
(寓情于议)
评古:短于文治
颂今:风流人物
热爱祖国山河歌颂当代英雄
北国雪景图
(寓情于景)
课堂小结:结构特点
1、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封”字写静,“飘”字写动,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则是巧妙地化静为动。这些都是实景。“须晴日”是词人的想象,是虚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课堂小结:写作特色
2、手法多样,生动形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想象十分奇特,使本来沉静的景物充满活力;“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此外,文中多用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味十足。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积累拓展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沁园春·长沙》是年轻时的毛泽东所写下的一首词,书写的是青年时词人的伟大理想,抒发了他对反动统治者的蔑视和满腔战斗气魄。词如其人,无论是《沁园春·雪》,还是《沁园春·长沙》,都展现出了词人作为革命者的满怀豪情壮志和英雄主义气概,表达着作者心系国家和人民的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