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提优卷A(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提优卷A(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提优卷A
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10分 成绩:
一、根据拼音写同音字。(8分)
1.xiān 直播带货在前几年还是新( )事,如今却在社会上( )起了热潮。
2.lín ( )近放学时,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没有带伞的亮亮只好( )着雨回家了。
3.xī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上主火炬“雪韵丁香”在大屏幕上渐渐( )灭,现场掌声却经久不( )。
4.zāo ( )遇困境时,我们不能只顾着悲观难过,而应该积极应对,再( )糕的事情也会有解决的办法。
二、结合图片,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拥 yōng①抱(一抱)。②围着:~被而眠|前呼后~。③拥护:~军优属。[拥护]忠诚爱戴,竭力支持:~改革开放。④聚到一块儿:~挤|一~而人。⑤持有:~有|~兵百万。
1.没腿深的水里,站着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 )
2.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
3.一群年轻人拥着一位老师傅走了出来。 ( )
4.这些大国工匠都拥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是中华民族大厦的“顶梁柱”。
( )
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9分)
1.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用“弱”字组成的不同词语。(2分)
(1)他虽身材( ),却一直帮( )的爷爷进行康复训练。
(2)这帮乌合之众只是仗着人多欺负( ),如果你逃避就显得太( )了。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
忐忑不( ) 势不可( ) 自( )自受 奄奄一( )
汹涌澎( ) 三长两( ) 心( )肉跳 喜出( )外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心神不定的有 、 。(1分)
(2)我还能写出与画“—”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 。(1分)
(3)老班长看到水塘里有鱼,顿时 。(选词填空)(1分)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0分)
1.下列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狞笑(níng) 寡妇(guǎ) 报怨 B.搀扶(cān) 青稞(kē) 跌跌撞撞
C.呻吟(shēn) 蜷缩(juǎn) 倾听 D.祭奠(diàn) 魁梧(kuí) 猛然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下面语段中加点字分别表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忱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A.思考 解释安慰 认同 B.解释安慰 认同 思考
C.认同 思考 解释安慰 D.思考 认同 解释安慰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C.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D.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4.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样子。
B.“他像一座山。”这句话写出了老汉体形高大、魁梧的特点。
C.“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恰当地写出了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也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
D.“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中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前后矛盾,反映了桑娜矛盾、纠结的人物性格。
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桥》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
B.《穷人》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
活》等。
C.《金色的鱼钩》中对人物语言和心理等的描写,展现了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D.《爱的教育》是加拿大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关爱如同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如同
,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关爱如同 ,
。(续写句子)(3分)
2.亮亮在和同学交流《穷人》一文的写作特色时说:“我认为《穷人》的心理描写非常精彩,如描写桑娜复杂、矛盾的心理。我由此想到昨天在公交车上,我为给不给老爷爷让座而犹豫不决。当时,我在想:
”(2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如 的老支书、 的桑娜夫妇。
2.《桥》一文的结尾写道:“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文在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是 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七、口语交际。(4分)
亮亮想参加学校举行的读书会,读书会在每周三放学后举行(节假日除外),每次时间为一小时。他会怎样说服妈妈支持他参加呢 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说服妈妈。
【第一步】懂礼貌,表来意。
来到妈妈面前,亮亮说:“ ”
【第二步】说想法,讲理由。
为了得到妈妈的支持,亮亮会这样对妈妈说:“

【第三步】看反应,找对策。
如果妈妈担心每周参加读书会会影响亮亮的学习,亮亮会说:“
”如果妈妈同意了,亮亮会说:“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桥(节选)(14分)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抓)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瞥 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 拉)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⑧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动词,打“√”。(3分)
2.语文要素·画“ ”的句子是 描写,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请写下来。(3分)
3.文中老汉冲小伙子“吼”了两次,这两次“吼”的意义不同。第一次“吼”,是因为 ,表现了老汉 ;
第二次“吼”是因为 ,表现了老汉 。(4分)
4.文章多以短句组成,每一自然段也极为简短,这样写的意图是(2分) ( )
A.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时产生顿挫、紧迫之感。
B.使语句更为严谨细致,以便详细地叙述故事。
C.使表达内容更为丰富,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5.选文以“桥”作为题目,其深刻内涵是(2分)(多选) ( )
A.老汉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B.这座桥是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C.老汉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二)童 年(节选)(11分)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傲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 ”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见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感到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 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例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我也开始挣钱:每逢休息日,我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成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去捡,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到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
每次外祖母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子尖上。 (有删改)
1.文中一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3.短文写的是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之后,“我”与外祖母生活的情景。你从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2分)
4.短文结尾写外祖母瞅着“我”挣的钱默默哭了,外祖母为什么哭了 (2分)
5.学校文学社要将《童年》改编成话剧,打算邀请你做编剧,用“关键事件”讲述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你会选取哪些重要的情节 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写完整。(2分)
九、习作。(30分)
金陵城里故事多。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每天都在上演着丰富多彩的故事。请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选择一组,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创编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
第一组:人来人往的地铁口 身体虚弱的李敏 步履匆匆的男子
第二组:夕阳西下的小区 倔强的王军 唠叨的妈妈
第三组:大雪纷飞的街头 执勤的交警 跌倒的外卖骑手
注意:①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③试着写写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A)参考答案
一、1.鲜 掀 2.临 淋 3.熄 息 4.遭糟
二、1.③ 2.④ 3.② 4.⑤
三、1.示例:(1)瘦弱 病弱(2)弱小 软弱
2.安 当 作 息 湃 短 惊 望
(1)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2)示例:自言自语 自说自话(3)喜出望外
四、1.D 2.C 3.B 4.C 5.D
五、示例:1.夏日里的一阵清风 春天里的一场细雨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2.让,还是不让呢 让吧,毕竞是老爷爷,我们要关心和照顾老年人。可是车上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他们不给老爷爷让座呢 你看,老爷爷面前的那个小伙子,不正熟视无睹地坐着玩手机吗 但看到老爷爷颤巍巍地站着,我的心里很过意不去……
六、1.人物 情节 环境 示例:大公无私 勤劳善良
2.父子 让人既感到在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增加了故事的悲壮色彩,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七、示例:妈妈,学校每周都会举行读书会,我想报名参加。妈妈,您平时不是一直鼓励我多读能丰富我的学习生活,让我从中受到教育。妈妈,读书会都安排在放学后,目前是每周一次,一次一个小时。我不会耽误学习的,您就同意我参加读书会吧。谢谢妈妈,我一定认真读书,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八、(一)1.掀 瞪 推
2.环境 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老汉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光辉形象。
3.老汉发现小伙子违反了党纪而气愤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优秀品质 老汉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 深爱儿子的感情
4.A
5.ABC
(二)1.①外祖父买菜做饭的时候,吃得差些;②外祖父特别注意倒给他的茶的茶色和浓度;③家里点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
2.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突出了外祖母的宽厚、善良。
3.外祖母热爱生活、宽厚善良、慈祥、能干,心疼“我”,对“我”有着无私的爱。
4.外祖母为“我”的自立、懂事而感动,也为“我”小小年纪就要去挣钱养家面心疼,以及为自己不能让“我”过上好日子而愧疚。
5.示例;阿廖沙给桌布染色,被外祖父毒打 两个舅舅争夺家产,家里乌烟瘴气,使阿廖沙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到歧视 发生大火,外祖母沉着应对,阿廖沙深受感染 母亲逝世后,阿廖沙被赶出家门,去“人间”谋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