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 淡漠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曹操新课导入秦 — 西汉—东汉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唐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统一阶段性特征: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阶段性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 《三国演义》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背景)《蒿里行》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中央朝廷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底层中央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地方政府军阀割据、混战不休东汉末年,中央朝廷无力征讨起义军,放任各地募兵镇压。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2、曹操的崛起阅读教材思考P92,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曹操在前期做了哪些准备 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他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招揽人才。收编军队,实行屯田。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3、官渡之战的过程结合地图与教材,完善官渡之战相关信息。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兵力对比 2万 10万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声东击西、避实就虚、打击敌人要害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以少胜多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3、官渡之战的过程结合地图与教材,完善官渡之战相关信息。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兵力对比 2万 10万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声东击西、避实就虚、打击敌人要害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以少胜多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新课探究一、官渡之战三国鼎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诗人壮心指的是什么?消灭南方的割据实力,统一全国。那么,曹操的能实现他的愿望吗?统一全国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二、赤壁之战1、历史背景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操②刘备得到诸葛亮等人辅佐后,实力增强。刘备刘备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便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其出山相助。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由来。孙权③孙权雄踞江东,兵多粮足。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二、赤壁之战2、过程合作+展示结合课本93-94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3分钟)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孙刘联军胜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初中历史教学园地zjyzjy(九江西南)公元208年,曹军南下。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曹操前往江陵。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二、赤壁之战2、过程初中历史教学园地zjyzjy(九江西南)公元208年,曹军南下。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曹操前往江陵。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二、赤壁之战2、过程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二、赤壁之战合作+展示(课本95页)策略:请葛亮希望孙刘联合抗曹的策略。关系:这一战略促成了孙刘联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二、赤壁之战合作+展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之比较战役 官渡之战时间 公元200年地点 官渡作战双方特点结果 曹操胜利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赤壁曹操VS袁绍曹操VS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97页课后活动题: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吸取经验教训: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主要因素:1、战术的运用;2、主帅的表现;3、民心所向。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二、赤壁之战【问题思考】关于赤壁之战,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周瑜打黄盖我们要注意区分文学作品和“正史”。《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文学创作,因此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历史。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魏蜀吴的建立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的情况......曹操曹操退守北方,经营关中和西北地区,完成北方统一。刘备刘备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湖北和湖南。三分天下鼎足之势已形成……公元220年,带着未完成一统天下的遗憾,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魏蜀吴的建立阅读96页《三国鼎立形势图》,准确表述魏蜀吴三国建立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定都魏蜀(汉)吴220年曹丕洛阳221年刘备成都229年孙权建业(南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国家?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魏蜀吴的建立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魏蜀吴的建立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新课探究三国鼎立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2、魏蜀吴的发展曹魏孙吴蜀汉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课堂小结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