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古人常借登高抒怀。杜甫登顶泰山,以“______,______”(《望岳》)尽显少年豪情;陈子昂独上幽州台,“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道尽人生孤独;而王安石“______,______”(《登飞来峰》),在登高时则展现出高瞻远瞩的境界。
(2)古诗中往往蕴藏着启迪人生的智慧。行至困境,前路似被山水阻断,陷入“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的迷茫与惊喜交织时,我们领悟到坚持的力量;而当生命走向尾声,以“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奉献精神,诠释着价值的永恒传递。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①红军已和佩特留拉的部队交战了整整一个星期。攻城的红军一次比一次顽强,一次比一次猛烈。奋不顾身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已经冲进了车站附近的街道。
②谢乔夫师第三团的士兵kuì退下来,朝市区狼狈逃窜。红军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继续进击,他们用刺刀开路,终于消灭了敌人的零星jū击部队,占领了所有街道。
③谢廖沙一家都躲在地窖里。但是,现在他非常想到上面去看看。妈妈一再阻拦,谢廖沙还是从阴冷的地窖里跑了出来。通往市区的公路上人影全无。突然有一个红军战士跳上了公路,他卧倒在地,顺着公路朝前打了一枪。紧接着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④谢廖沙看见他们弯着腰,边追赶,边打枪,其中有个中国人,晒得黝黑,两眼布满血丝,只穿一件衬衣,身上缠着机枪子弹带,两手攥着手榴弹,也英勇地猛追过来。
⑤这是冲进市区的第一支红军队伍,谢廖沙高兴极了,他跑到公路上,使劲地喊了起来:“同志们万岁!”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uì退( ) 逃窜( ) jū击( ) 黝黑( )
(2)“狼狈逃窜”是______短语,“人影全无”是______短语。
(3)上述文段节选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谢廖沙在红军进城时表现得非常兴奋激动,这一情节对塑造谢廖沙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3. 复兴学校开展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解说其构成元素和寓意。
(2)本次活动包含抗战历史展览、老兵故事分享会、抗战歌曲合唱等内容。请你设计活动流程,80字左右。
(3)学校准备邀请抗战老兵李爷爷来讲述抗战经历,请你结合活动主题,为采访李爷爷准备一个问题。
(4)下面是李华在活动中撰写关于“铭记抗战历史”主题演讲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小题。
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图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卢沟桥畔,奋起抵抗的枪声,唤醒沉睡的雄狮;【甲】______,______,______;是台儿庄战场,浴血拼杀的身影,捍卫民族的尊严;是百团大战中,奋勇出击的战士,打破日寇的封锁。它悲壮的历程,铭刻着民族的坚韧,彰显着先辈的牺牲,【乙】让每个中华儿女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得到增强。
①仿照前后句子的格式,在【甲】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使之构成排比。
②画线句【乙】有语病,请修改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母爱手册
施立松
①今年是母亲的本命年。我要给她买红袜子红内衣,她说:“不用!我过了八个本命年了,从不曾穿红着绿的,还不是好好的!”说罢,她拍拍自己有些佝偻却依然硬朗的腰板。
②每天,她4点就起床,先烧壶开水,再去洗漱。6点,她轻推我的房门:“要晨练,该起了!”比闹钟还准时。
③我蹲在门口穿鞋,她拎着布袋站在我身边。布袋里,有防晒帽、水杯、拉力带、小哑铃,还有擦汗的毛巾,她一样不落。
④晨练回来,她拦在卫生间门口:“先擦擦汗,坐下来歇会儿,大汗后马上洗澡不好!”
⑤洗澡后,发现换下的衣服不知所踪。阳台上传来洗刷刷的声音。
⑥“你咋又洗上了?放洗衣机洗好了!”我着急。
⑦她看了我一眼:“天天换的衣服,我还能洗不干净吗?用什么洗衣机,浪费!”
⑧“快去吃饭,早餐该凉了!”她提醒。餐桌上,摆着我的减肥餐——蒸玉米、热牛奶、煮鸡蛋,还有蔬菜和水果。
⑨每次我去上课,她早早杵在衣柜前:“灰西装配蓝衬衫,要么碎花裙搭白开衫,别穿得灰扑扑的,没点精气神!”下班回到家,一锅萝卜骨头汤已在厨房里,不冷不热,正好入口。“讲课最费嗓子,快喝点润润。”她催促着。
⑩超市工作人员都认识她。她拎着布包逡巡货架,对着价签眯眼端详半天,然后掏出老年机:“囡,那人说用鸭梨还是雪梨?”我咳嗽,她不知从哪里得了偏方,梨炖款冬能止咳,于是直奔超市。
她气喘吁吁地进门。“叫外卖送不就好了!跑那么远!”我心疼她。“超市买,不用多花钱!”她理直气壮。
冰箱门上,贴着她自创的“象形文字备忘录”。画三个圈圈代表还剩三颗鸡蛋,波浪线是该买鱼了,歪歪扭扭的草则表示老家菜园的韭菜可以割来包饺子了……
我嫌超市里的蔬菜不好吃,她就回两三公里外的老家去种,玉米、白萝卜、红薯、花菜,还有其他多种绿叶蔬菜。菜园里的作物总比别人家早熟半个月。霜降未至,萝卜就顶着嫩绿缨子探出头;清明前后,别人刚播种苋菜,她种的已能摘来焯水凉拌。
菜种太多,吃不完,她让我拿去送同事送朋友。“不值几个钱,送来送去麻烦!”我不肯去。她生气:“这是钱的事吗?是健康,送健康!”
一天晨练回来,进门喊半天,没人应。原来她在阳台上剥豆子,坐在洗衣台上。我瞠目结舌:“你怎么坐上去的?”
“这有啥难的,手一撑就上来了呀!”她轻描淡写,“看看这红米豆,红玛瑙似的,等下煮给你吃!”
有段时间,家里的网络老掉线,叫师傅来修,师傅总也不来,让人甚是烦恼。有天从外面回来,看到她蹲在路由器前研究,吓得我赶紧阻拦。“电视上说这可能是‘接触不良’,你看看现在是不是好了?我年轻时学过修收音机呢!”她振振有词,“你不总笑我是你的‘95后’生活秘书吗?我这‘秘书’还称职吧!”
暮色爬上窗棂,夕阳的微光透过纱帘洒进来,她踮脚将我昨天带回来的讲座海报挂在书架前的身影,与40多年前在村小教室帮我挂手抄报的身影渐渐重叠。
她用漫长的光阴写成一部母爱的操作手册,告诉我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一直把你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哪怕你已年过半百。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12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处于本命年却不在意穿红着绿,展现出她朴实、传统的性格特点。
B. 母亲去超市购买食材,还坚持自己去而不叫外卖,体现出她的节俭。
C. “我”嫌超市蔬菜不好吃,母亲就回老家种菜,而且种的作物比别人家早熟。
D. 文章将“我”对一些生活琐事的看法与母亲的进行对比,意在突出两代人不同的生活理念。
5. 文中详细描述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我”的诸多照顾,请简要概括。
6. 请你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设计)
这是钱的事吗?是健康,送健康!
7. 文章结尾回忆母亲40多年前在村小教室帮“我”挂手抄报的身影,有什么作用?
8. 文章题目“母爱手册”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17分)
鸽子花开
钟法权
①太阳从佛顶山的西边一点点缓慢下移,橙红色的光芒将凤凰山上成片的鸽子树盛开的鸽子花照射得更加光洁夺目。随着微风泛起,在白色的花丛中,白头翁的响亮叫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迎春的轻音乐演唱会,响彻整个山谷,以庆祝鸽子花超凡脱俗地盛开。
②凤凰山与窑上人居住的山寨近在咫尺,它以山体形似凤凰被窑上人称为凤凰山。窑上人之所以叫它凤凰山,还在于凤凰山上生长的树木不是普通的青冈树、麻栎树之类的杂树,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珙桐树,也叫鸽子树,面积达到了3000余亩,据林场调查人员统计,百年以上的珙桐树有1000多棵,300年以上的有500多棵,最具代表的要数凤凰山旁的周家祠堂前的那棵珙桐树,树龄达500余年。这棵珙桐树既是凤凰山珙桐树的树王,也是整个窑上的十大树王之一。
③凤凰山如此大面积的珙桐树,历经几个世纪没被砍伐,因曾被划为禁止砍伐的森林,才得以生生不息地茁壮成长。
④周家祠堂那棵有着500多年树龄的珙桐树,之所以长成佛顶山的树神,那是因为它是周前朝家的风水树,而周前朝祖祖辈辈都是佛顶山的书香世家,在过去既是周家的祠堂,也是周家开办私塾的书院,因为周家世代耕读传家,自然十分看重祠堂门前的珙桐树,这棵珙桐树由当初的遮阳树,慢慢长成了周家的风水树,后来又成了窑上人共有的树神。
⑤每年四月,当桃花、杏花、梨花凋谢的时候,凤凰山上的鸽子花已由当初的粉黄色,蜕变为纯白色,晶莹透亮的花朵,一经太阳照射,满山变幻出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让人看后,仿佛置身于雪海银山。
⑥俗话说,一树不成林,一花不成春。整个凤凰山以无数棵鸽子树构成鸽子飞翔的林海,以数不清的鸽子花构成了像千万只白鸽栖落枝头的雪白世界。
⑦珙桐树又名鸽子树,也叫空桐、柩梨子。佛顶山下的凤凰山上生长的珙桐为野生树木,开花时花色雪白,花形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鸽,一些西方植物学家把珙桐称为“中国鸽子树”。
⑧每到四月,珙桐繁花盛开时,远远望去,像一只只美丽的白鸽栖息在茂密的绿荫丛中,像白玉雕琢落在翡翠色的树枝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当茂盛的白花凋落后,绿叶满枝的树枝上,便被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替代,当微风拂过,那些小灯笼像少女挂在耳朵上的耳环而随风摇曳。
⑨在草长莺飞的春天里,游人们来到佛顶山,除了看绿色的生态,看百花争艳,看绿水山川,更多的游人无不是慕名鸽子树的花海而来,在鸽子飞翔的天地中,感受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⑩初到佛顶山的人,如果站在远处观看,谁也不会想到凤凰山上的洁白会是鸽子花组成的洁白海洋,还以为是发生了倒春寒,下了一场春雪,皑皑白雪落满枝头。走近细看,这才发现眼前的花海,哪里是雪花,原来是像白鸽一样洁白好看的鸽子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她们正跳动着轻盈的舞步,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以幻化之美激荡着游人们的一片春心。
站在观景台上的村支部书记陈金山,无不自豪地对前来观光的旅游者们讲述这片花海生生不息的秘史:“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我们凤凰山上的鸽子树盛开的鸽子花,是长在深山人未识,如今旅游公路开通后,来我们窑上看鸽子花开的人是络绎不绝。”
这是佛顶山献给人类的圣洁礼物,更是大山给居住在窑上的人们的深情回馈。
珍稀的珙桐树,只在中国南方的四川、贵州、湖北等地生存下来,它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在历史的沧桑轮回中,在岁月环境的变迁中,它留给人类的,不仅仅只是悦心的美丽,而且是一种坚强的传导,使得人类在千万年之后,既能观赏到洁白如雪的鸽子花海,还能亲身感受来自上古植物传递的神秘信息。
(选自《人民政协报》2025年3月18日,有删改)
9. 梳理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文章开篇描绘太阳西移时鸽子花在光芒照射下的美丽姿态,以及_______,接着介绍了_______以及山上珙桐树的数量、树龄等情况,重点讲述了周家祠堂前那棵500多年树龄的珙桐树成为树神的缘由,然后详细描写了四月鸽子花盛开时的美景,从_______不同角度展现其视觉震撼力。随后通过陈金山的讲述,反映出_______对当地的影响,最后总结珙桐树的珍贵价值,升华主题。
10.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当茂盛的白花凋落后,绿叶满枝的树枝上,便被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替代,当微风拂过。那些小灯笼像少女挂在耳朵上的耳环而随风摇曳。
11. 文中介绍周家祠堂那棵有着500多年树龄的珙桐树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12. 文章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熙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余从太守沈公①观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圃中花千本,其品以百数。酒酣乐作,州人大集,金槃彩篮以献于坐者,五十有三人。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自舆台皂隶②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明日,公出所集《牡丹记》十卷以示客。凡牡丹之见于传记与栽植培养剥治之方,古今咏歌诗赋,下至怪奇小说皆在。余既观花之极盛,与州人共游之乐,又得观此书之精究博备,以为三者皆可纪,而公又求余文以冠于篇。
盖此花见重于世三百余年,穷妖极丽,以擅天下之观美,而近岁尤复变态百出务为新奇以追逐时好者不可胜纪。此草木之智巧便佞者也。
(选自苏轼《牡丹记叙》)
【注释】①沈公:沈立,北宋水利学家,藏书家。沈立时任杭州的太守,暮春时节,牡丹盛开,邀请被贬到杭州做通判的苏轼同去吉祥寺赏花。②舆台皂隶:舆台,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皂隶,衙门里的差役。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
(3)酒酣乐作 酣:______ (4)公出所集《牡丹记》十卷以示客 示:______
14. 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而 近 岁 尤 复 变 态 百 出 务 为 新 奇 以 追 逐 时 好 者 不 可 胜 纪。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
16. 【甲】【乙】两文分别借牡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写作(55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翻开语文课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里,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律己严格的高尚品德让人感佩;《邓稼先》中,邓稼先为了国家的核事业,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人心。假如有一天,你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成为一名“时空邮差”,可以将书中人物需要的物品、话语或情感传递给他们。你会选择哪位课文人物?在传递过程中,又会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
请结合七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故事中需融入课文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背景;(2)想象合理,情节生动,主题积极向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会当凌绝顶 ②. 一览众山小 ③. 念天地之悠悠 ④. 独怆然而涕下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⑧.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⑨.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答案】(1) ①. 溃 ②. cuàn ③. 狙 ④. yǒu
(2) ①. 偏正 ②. 主谓
(3)这一情节生动展现谢廖沙对红军的拥护与对革命的向往,凸显其革命热情;在危险环境中不顾阻拦跑向公路,体现他的勇敢无畏;同时也表明他思想觉醒,认识到革命力量的正义性,为其后续投身革命作铺垫。
3.【答案】(1)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精神,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与世界人民团结维护和平;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数字“80”与时间“1945-2025”明确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跨度。
(2)活动流程:前期联系抗战纪念馆借展文物,邀请抗战老兵,宣传活动。活动时,先开展历史展览参观讲解,接着举办老兵故事分享,最后进行抗战歌曲合唱。后期组织观后感交流与成果展示。
(3)示例:李爷爷,您好!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一定有许多让您难以忘怀的瞬间,有没有某个场景至今想起来还让您心潮澎湃?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4)①示例:是平型关前 勇往直前的战士 阻挡敌人的铁蹄
②改为:让每个中华儿女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答案】4. D 5. ①清晨准时唤“我”晨练并备好物品;②晨练归来,叮嘱先擦汗再洗澡,还手洗“我”的换洗衣物;③日常为“我”准备减肥餐、搭配着装;④“我”咳嗽时按偏方购食材炖汤;⑤自制独特备忘录,从多方面用心照料“我”的生活。
6. 朗读设计:“这是钱的事吗?”“钱”重读,“吗”语调上扬,句末停顿,突出反问。“是健康,送健康!”两个“健康”“送”重读,句中短暂停顿,句末语调坚定,语速稍快。理由:“钱”重读否定用金钱考量,“吗”和停顿强化反问。“健康”“送”重读及坚定语调,凸显母亲送健康的坚决。
7. ①文章结尾回忆这一画面,与当下母亲踮脚挂讲座海报的身影相呼应,跨越时空展现母爱始终如一。②借相似场景强化主题,凸显母爱长久深沉,同时唤起读者对往昔母爱场景的回忆,引发情感共鸣,让人体味到岁月变迁中母爱的永恒与温暖。
8. ①记录生活点滴:文中母亲的日常关怀,从晨练准备到饮食、穿着照料,如手册细则般细致入微。
②蕴含生活智慧:母亲的生活智慧,像自创备忘录、用偏方治病,都是宝贵内容。③指引人生方向:母亲借送菜等行为传递为人道理,指引“我”的人生。④体现母爱永恒: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母爱始终不变,正如手册能长久留存,持续温暖、影响着“我”。
【答案】9. ①. 白头翁的叫声 ②. 凤凰山得名的原因 ③. 远观和近看 ④. 交通变化
10. 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把珙桐树果实比作“绿色小灯笼”与“少女耳环”,“绿色小灯笼”直观展现果实圆润翠绿的形状与颜色;“少女耳环”突出其小巧精致,流露出作者对珙桐树的喜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11. 不能删。这棵树是周前朝家风水树,因周家耕读传家而备受重视,从遮阳树变为窑上人的树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作为树王,见证凤凰山珙桐树数百年繁衍,凸显历史意义。如此特殊的树,能极大激发读者兴趣,使文章可读性更强。
12. ①对鸽子花及珙桐树,满含赞美,其盛开时的洁白、花形的独特以及果实的别致,都让作者由衷喜爱。②对大自然,充满敬畏,惊叹于珍稀珙桐树历经沧桑仍顽强生长。③看到当地因旅游公路开通,鸽子花被更多人欣赏,作者又流露出对乡村发展变化的欣喜。
【答案】13. ①. 多 ②. 洗 ③. 饮酒尽兴 ④. 给……看
14. 而近岁尤复变态百出/务为新奇以追逐时好者/不可胜纪。
15. (1)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2)喝酒喝得非常高兴,从不喝酒的人都醉了。
16. 甲文将牡丹视为富贵象征,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批判世人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世俗风气,表达鄙弃之情。乙文描绘牡丹艳丽及世人追逐新奇的现象,讽刺社会追求浮华、追名逐利之风。
1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