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现在来到了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做近似圆周的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上覆盖着甲烷冰,巨大的卫星卡戎是它的伙伴之一。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往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相伴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和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堆,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经过一番漫游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它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它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行程中经历过的所有时空里,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取材于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材料二在茫茫大宇宙中,虽说行星地球只是沧海一粟,但它却是太阳系中唯一可供高级生命栖息的美好家园,是人类永远的故乡。在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里,它适宜的生存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它距离太阳恰到好处——不远也不近。它具有大气层,吸收阳光适度,因而具有适宜万物生存的温度,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摇篮。地球已经在太空中运行了数十亿年。虽说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月亮,但是还有数千个小型人造卫星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地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太阳系中的天体有着很紧密和复杂的关系。潮汐便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最直观而生动的演示。潮汐的作用对地球有深刻的影响:海水对海岸的冲击,岩石圈的形变,都阻碍着地球的自转,起着“刹车”作用。尽管这一力量十分微小,只会使地球的自转在10万年里减慢2秒,但漫长时间“刹车”的结果则出乎人类的意料。海底珊瑚虫的化石生长线留下了地球的时间刻度:16亿年前的地球,每昼夜只有9小时,一年有800多天;6亿年前的地球,每昼夜有20小时,一年有440天。伴随着地球自转减慢,月球也遵循角动量守恒的规则,以每年3厘米的速度渐渐远离地球。再者,太阳是一个输出巨大能量和物质且极富变化的天体。它所输出的X射线,8分钟就可到达地球;输出的高能量带电质子、电子,几小时内能到达地球;以每秒数百千米到上千千米的超音速向外吹出的太阳风暴,在两到三天内可以吹到地球。太阳爆发活动常激起太阳风暴侵扰地球空间环境,使20—30千米以上的中、高层大气条件和粒子辐射、电磁辐射等条件发生急剧变化,给人类的航天、通信、电网、导航定位以及现代军事活动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造成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历史事实表明,每次太阳活动峰期来临时,太阳风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非常严重。1989年3月,发生了近代科学史上罕见的由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球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在此期间,对地静止通信卫星为维持其正常姿态,两天内消耗的燃料相当于正常运行一年的用量;因地球电离层扰动,低纬度无线电通讯几乎完全失效,轮船、飞机的导航系统失灵,海军的卫星高频通讯网络在全球范围发生中断……这次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给众多国家的空间、地面技术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几年来,空间天气特别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报,已成为全球科技热点之一。此外,一些近地小行星因与地球有关联的复杂轨道也对地球有潜在的威胁。因此,科学家们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地球,以增进对地球的认识。据学者分析,1950年之前,世界人口达到17亿,用了数千年;而50年后,世界人口翻三番,只用了50年。人口增长形成的资源缺乏和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在地球上,适宜人们生活的范围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而在这少之又少的范围内,各国的经济开发活动愈来愈大,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环境。不顾后果地开采有限资源,滥用化学品,使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不能再生;很多工厂没有环保措施,排出滚滚浓烟;许多落后的汽车尾气超标……地球大气层和人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因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滥伐树木、偷猎等行为,则使地球开始失去原有的勃勃生机。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们终于认识到,地球可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奢侈、浪费和贪婪;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地球环境。(取材于李良的《宇宙中的地球》)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火星上看到的太阳,一定会比站在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要大。B. 土星和木星都是气体星球,但土星上有很多木星上没有的宝石。C. 海王星和天王星都在外太阳系,而且二者都有冰冻卫星相伴随。D. 火星的颜色是独特的,和天王星、土星等行星的颜色都不相同。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宇宙中茫无际涯的海洋范围极大,让人们难以想象。B. 宇宙中,很多小星球都被淹没在了宇宙中的海水里。C. 在宇宙之中,只有一颗行星上的人类开始探索宇宙。D. 人类正在返回的家园,是容纳有无数个星球的宇宙。3. 下列对材料二第四段所举例子的意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表明1989年3月发生的事件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B. 论证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报已成全球科技热点。C. 阐述近地小行星带来的威胁比太阳风暴带来的小。D. 警示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增进对地球的认识。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冥王星和海王星都做着近似圆周的运动。B. 土星的冰冻卫星距离地球比较远,因此它对地球没有什么影响。C.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的月亮,和现在的月亮大小不相同。D. 地球是生机勃勃的星球,它的活力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化而减少。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地球的特点。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业种树。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取材于柳宗元的同名文章)梓人[1]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2]其门,愿佣隟宇[3]而处焉。所职寻、引[4]、规、矩、绳、墨,家不居砻[5]、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取材于柳宗元的同名文章)注释:【1】梓人:建筑师。【2】款:叩。【3】隟宇:空房。【4】寻、引:度量工具。【5】砻:磨。6. 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驼业种树 业:擅长 B. 故病且怠 病:疲倦C. 愿佣隟宇而处焉 处:担任 D. 不炫能,不矜名 矜:夸耀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致其性焉尔 指而使焉B. 苟有能反是者 能者进而由之C.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吾指使而群工役焉D.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吾儿,久不见若影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他种树者虽然能用郭橐驼教的方法种树,但种的树都比不上郭橐驼种的。B. 郭橐驼揭示“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体现了柳宗元对当时弊政的批评。C. 梓人认为,如果没有他在建筑工地指挥,其他工匠们连一栋房子都建不成。D. 在整修京兆尹官署的现场,看到了梓人的表现后,作者改变了对他的看法。9. 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1)翻译句子。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2)用“/”断句。彼 将 舍 其 手 艺 专 其 心 智 而 能 知 体 要 者 欤 能 者 用 而 智 者 谋 彼 其 智 者 欤10. 以上两文都运用了类比说理方式,请分别解说作者运用这一方式的思路。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1. 按要求回答问题。(1)下列对《论语》语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孔子认为,施行德治的国君、卿、大夫等,可以得到人们的拥护。B.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基于自身的经历,孔子劝勉那些只看重思考的人一定要重视学习。C.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孔子有力地指出,礼仪是指玉器、束帛等物,音乐是指钟鼓之声。D.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有助于人们涵养自身的仁德。(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①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②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③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请结合材料①和材料③,谈谈你对材料②中画线部分的理解。12. 按要求回答问题。(1)下列对《红楼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甄士隐对寄居于葫芦庙的贾雨村的款待与接济,体现了他的真诚。B. 在梨香院居住期间,薛蟠因受到贾宅族中子侄的影响而变得儒雅。C. 在中秋夜宴上,贾赦所说父母偏心的笑话隐含了他对贾母的不满。D. 经历家族变故并领悟世道人情的甄宝玉,性情发生了显著的改变。(2)请简析选文中宝玉的性格特征,并结合《红楼梦》中的另一情节加以阐述。《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湘云说道:“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忙道:“不止时事,这也是有出处的。”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记载并无,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原来都在唐诗上呢!”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沁园春刘过[1]欲诣稼轩[2]。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斗酒彘肩[3],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4],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注释:【1】刘过:南宋文学家,和辛弃疾的友情深厚。【2】稼轩:辛弃疾的号。【3】斗酒彘肩:《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项羽称樊哙为“壮士”,赐其“斗卮酒”和“生彘肩”。【4】林和靖:林逋,北宋诗人。13.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树”句描绘白云和绿树静静地环绕着水边沙堤的美丽景象。B. “嬉嬉”句描写湖边钓鱼的老翁和湖上采莲的少女欢乐的样子。C. “斗酒”三句表述作者有冒着风雨渡江前去拜访辛弃疾的打算。D. “白云”两句记述白居易描绘天竺寺的美景来挽留作者的想象。14. 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词都以杭州为表现对象,描绘了此地百姓安乐的生活。B. 两首词的开头都采用铺叙的手法,形成了畅达流利的气势。C. 两首词中都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了杭州美丽的自然风光。D. 两首词中都化用了典故,表现了两位词人英勇豪迈的气概。15. 请分别赏析两首词中的画线句。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1)黄庭坚《登快阁》中的“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___”,化用“伯牙绝弦”和《晋书·阮籍传》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难觅知音的感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犹及清明可到家”,化用陆机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安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化用赤壁之战的典故,表现了周瑜潇洒的风度、沉着的性格与辉煌的战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化用刘裕北伐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渴望北伐的豪情壮志。(2)杜牧《扬州慢》中的“_______,犹厌言兵”,运用拟人手法,蕴含了词人的哀时伤乱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将“云”和“鸟”拟人化,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的释然。(3)苏轼《石钟山记》中“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看法。《劝学》中的“_______,功在不舍”,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坚持学习的作用。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无滞之境①陶渊明是否会弹琴?对这一问题向来众说纷纭。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出“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又在《自祭文》中写下“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实难想象内心丰赡的他是一个乐盲。率性而为的陶公,真的有必要为自己弄一个多才多艺的虚假“人设”吗?看法不一的原因在于他有一张无弦琴。②为何会有那样一张琴?据《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律,但雅好琴韵,便弄了一张弦徽不具的琴,每每与朋友相处之际,即抚而和之。还自我解嘲地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宋书·陶潜传》的作者也沿用此说,认为陶渊明虽备有一张素琴,其实不懂操琴。附庸风雅,怎么看都不像不惮于给人生做减法的陶渊明之所为。搁在那个时代,反倒让他更像哗众取宠的行为艺术家。还是陶渊明的隔代粉丝苏东坡说得削切中理。他认为,陶渊明自言“和以七弦”,不可能不通琴艺,应该是琴弦坏了,从此不再更换。到了陶渊明那种境界,反倒觉得无弦琴自有无尽妙用。苏东坡对这种乐趣颇有同感。他被流放海南,一时衣食维艰,随身携带的东西能卖的尽数变卖,唯有一只荷叶杯横竖舍不得卖,闲来无事就拿出来把玩。想来,明人张岱对这种雅癖也是深以为然的,他直截了当地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③沉浸于内心世界的陶渊明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他的确有一张无弦琴,但出发点不是装点门面,而是抚弄以寄意。对于有精神洁癖的陶渊明来说,他大可以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慨然挂冠归去,下定决心,从今往后要皈依田园,在东篱下采菊,在南山下种豆,过着至为淳朴的生活。载奔载欣,回到故里,他感慨万分,顿时觉得今是而昨非,庆幸自己在迷途上走得还不算太远。这个超逸绝尘的有趣的灵魂有一种魔力。他轻抚无弦琴的当口,仿佛琴声正从拨动的指尖流出来,如银瓶迸水,似月光泻地。一如我邂逅了一片旖旎的风光,脑海中便浮起与之相衬的背景音乐。④一张无弦琴对陶渊明意味着什么?或许原本就无所谓有没有无弦琴,它不过是取自广漠之野中的一段朽木;不过到了陶渊明手里,就化腐朽为神奇,让朽木变成了魅力四射的琴。他间或沉浸其间,一番抚弄,那些懂音律的朋友通过他娴熟的指法听到潺潺的水声、浮云的低唱,看到了山之黛、月之白、菽之青、菊之黄……无弦琴能助他进入自由的状态,让他倏忽之间已然抵达无滞之境。倘有好事者趁他沉浸于一曲时,悄然将木头拿开,他也依然会将心曲弹奏到终了。⑤有一种弦,名为“自由之思”。克尔凯郭尔[1]高度评价这每每被人忽视的瑰宝,他甚至有些抱怨,说人们几乎从来没有善用已经拥有的自由,比如思想的自由,反倒要求什么言论的自由。这并不是说后一种自由是可以委弃泥涂的权利,而是前一种自由明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却没有被人充分利用。⑥我也曾有一张松风之琴。如今,天籁之音又仿佛在我耳边响起。二十岁以前,我生活的圆心是华中腹地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比屋连甍的天井院落后面,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我的琴天造地设,只待空灵的风之手来拨动。晚秋的夜风尤其强劲,好似战旗猎猎的冬之大军在向恋栈于斯的晚秋叫阵。于是两军在松林陷入鏖战,一浪接一浪的松风在黑黢黢的夜里响个不停。那松风之曲,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寒宵。⑦即使是白昼,松风有时也会在林海辽阔的怀抱里浅吟低唱。在远处“哗哗哗——”,到近处就变成了“呼呼呼——哈哈哈——”,稍息之后又一浪接过一浪,如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落叶纷飞,林间铺满了各种杂木的落叶。林间的天籁就是落叶的歌曲吧,唱给满山落叶,唱给悲喜交汇的秋,也唱给我。因为就在电光石火之间,地上斑驳的落叶令我想起了克尔凯郭尔的战栗与不安,他的话发人深省:如果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出现如同林中的树叶,如果一代人取代另一代人如同林中的鸟鸣声,如果一代人穿过世界,如同船只穿过大海,如同风暴穿过沙漠,只是一种没有思想的行为……那么,生活该多么空虚啊!⑧对于重视精神生活的人来说,随遇而安是一种优势策略。下雨由它下,刮风由它刮,如果猝不及防,那么就在栉风沐雨的同时且听风雨唱和。那是一种至情至性的无羁和淡泊之美。让我心心念念的无滞之境,它是内心澄澈的欢乐吗?回首曩昔,它不时地闪现。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可以想象那种顺滑如绸缎般的快乐。⑨生的挂碍是什么呢?好似月明之夜,苏东坡与三五同道中人泛舟于赤壁之上,开怀畅饮,有人扣舷而歌,有人吹起洞箫以和,呜呜的箫声扣人心弦,在泛着一层乳白色月光的江面上飘荡,令人有感于在茫茫大地和悠悠高旻之间浮游一世的缥缈,有客不胜伤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种伤怀,换一种说法就是海德格尔[2]所言,一种极为个体化的感受——畏,知道生命有终,惴栗恐惧油然而生。畏,可以转变为激励人成长的能量,促使人去认识和把握自己当下的全部可能性。对于人生致命的滞碍,我们一向讳莫如深,不知从何时开始还学会了委婉地安慰自己,从一切不幸与磨难中提取出“正能量”。我们的亚圣孟子早就将磨难视为命运的考验与积极的准备,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苏东坡对有涯之生有一种更为感性的认识。在他看来,人生固然短暂,却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不辜负大自然的美好,不与天地间的无尽馈赠当面错过。⑩天地间,何所有?我说:这里有皎然的月光,有自由的清风,有无邪的微笑……(取材于金克巴的同名散文)注释:【1】克尔凯郭尔:丹麦诗人。【2】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17. 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削切中理 中理:意为正确的道理B. 被人忽视的瑰宝 瑰宝:比喻自由的思想C. 恋栈于斯 恋栈:比喻舍不得离开D. 浮游一世的缥缈 缥缈:形容空虚而渺茫18.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第①段运用设问表达了对陶渊明是否有无弦琴的看法,能吸引读者的注意。B. 作者在第②段引用明人张岱的话,意在表达对苏东坡喜欢荷叶杯这一雅癖的赞美。C. 作者在第⑥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描绘了自己弹奏用松制成的琴发出的乐声。D. 作者在第⑨段借助想象和哲学家之言表达对生的挂碍的理解,为结尾段作了铺垫。19. 请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0.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标题“无滞之境”的涵义。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1. 语言基础运用。①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②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发展过程之中的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和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③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在浑盖之争的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再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④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⑤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尽管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不多见。⑥因此,完全有理由说,浑盖之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句中,“三”和“四”之间的顿号应删除。B. 第③句中的“圭臬”,可以用“准则”来替换。C. 第④句和第⑤句都有语病,但语病类型不同。D. 第⑥句中,“有理由说”之前可加上“完全”。(2)请将第②句改写为3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原意,使其与上文语意连贯。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微写作。班级开展以“时代与人生”为话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从下面的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写作。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22. 本学期,班里有同学用DeepSeek给自己写老师布置的需要独立完成的作文。针对此现象,班级要开展演讲活动。请你写一段演讲词,表达你对此现象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符合演讲词的特点,不超过150字。23. 班级组织以“我从人物得启发”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请你从阿Q、翠翠、大堰河、王利发等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你对相关作品中这一人物的理解,写出你受到的启发。要求:有理有据,语言简明,不超过150字。24. 为了勉励同学们满怀自信地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三,班主任向同学们征集作品,创办专刊。请以“笑迎高三”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5. 根据要求写作。奋斗,即为实现目标而付出持续努力的行为。学问、能力、经济、文化、个人、家庭、集体、国家等层面的进步,都离不开奋斗。请以“在奋斗中进步”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参考答案【答案】1. B 2. C3. D 4. C5. ①地球是人类的家园。②地球具有适宜生命栖息的环境优势。③地球受月球影响自转发生变化和受太阳直接影响。④地球面临着生存挑战。【答案】6. D 7. B8. A 9. ①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②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10. 《种树郭橐驼传》:文章先讲郭橐驼种树的道理和方法,指出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然后将种树的道理类比到做官治民上,指出政令频出干扰百姓生活,揭示了当时官吏扰民的社会现象。《梓人传》:先描述梓人在建筑工地的指挥情况,体现梓人善于指挥、把握建筑的关键。接着将梓人的建筑之道类比到治国理政上,指出治国要选择合适的人才,让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柳宗元对治国之道的思考。11.【答案】(1)C (2)“君子求诸己”的本质是:以自我修养为根基(修己),通过持续学习(致道),实现从个人完善到社会责任的内化担当。材料①的阶梯式修养与材料③的治学比喻,共同印证了这一内核。12.【答案】(1)B (2)①宝玉的性格特征是聪明机敏、善于应变,且熟悉诗词典故。在这一情节中,宝钗以“宝”字出题,宝玉立刻领会其指向自己的通灵玉,并用“钗”字回应,还引用旧诗“敲断玉钗红烛冷”作解,展现了他的聪慧与对诗词的熟稔。②另一情节:元妃省亲时,命众人作诗。宝玉起初构思不佳,经黛玉提示,他迅速领悟并作出“绿玉春犹卷”等佳句,得到元妃赞赏。这一情节也体现了他的机敏与在诗词方面的才思。【答案】13. A 14. C15.《望海潮》①意象层叠:“重湖”“叠 ”“桂子”“荷花”四幅画面,空间上错落有致,时间上跨季,时空交错,浓缩杭州美景之精华。②声色交融:桂子之“香”与荷花之“色”,一香一色,“十里”极言其广,“三秋”极言其久,从嗅觉、视觉调动感官,展现香色弥漫,时空俱美的自然景观。《沁园春》①以动写静:“绕”“堆”,化静为动,写出山水的灵动与蓬勃生机,表达词人徘徊不忍遽去的豪情逸兴。②排比蓄势:以“纵横”“东西”“南北”“高下”形成纵横开阖之势,显出词人目不暇给的惊喜。③白描:用白描依次描写“涧”“水”“峰”“云”这些实景,使天竺山川如在目前。16.【答案】 ①. 青眼聊因美酒横 ②. 素衣莫起风尘叹 ③. 樯橹灰飞烟灭 ④. 气吞万里如虎 ⑤. 废池乔木 ⑥. 云无心以出岫 ⑦. 鸟倦飞而知还 ⑧. 水石相搏 ⑨. 声如洪钟 ⑩. 驽马十驾【答案】17. A 18. D19. ①内容上:揭示无弦琴对陶渊明的意义——象征精神自由,强调其超越形式的境界。以“化腐朽为神奇”呼应“无滞之境”,说明内心丰盈可超越物质局限。②结构上:承接前文对无弦琴的争议,启下引出“自由之思”与作者的“松风之琴”。为后文探讨精神自由奠定基础。20. “无滞”既指破除物质形式的滞碍,也指超越精神层面的束缚;“无滞之境”指超脱外物束缚、心灵自由通达的精神境界。21.【答案】(1)C (2)浑盖之争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发展过程之中。它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它也让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了诸多重要成就。22-25.略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