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讲话内容,理清文本思路。
2、诵读文中感彩强烈的句子,感受毛泽东讲话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3、通过本文学习,领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百年屈辱,百年战争,在岁月的苦难里,中华民族一步一脚印走到今天实乃不易。忆往昔峥嵘岁月,极不平凡的今天,来之不易的成果,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说起不平凡和来之不易,首先要回望的当然是1949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这一年,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任务一:识伟人,明宣言之文体
1、作者简介——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2、文体介绍——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主持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结束语则需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语领起一段,比如“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等。
开幕词的特点:①结构逻辑性 ②内容针对性 ③语言感染力
任务二:理结构,循逻辑之声脉
预习检测,划分结构,理清文本思路。
第1~2 段:介绍与会人员,宣布开幕。
第3~4 段:回顾过去,总结历史教训,点明会议意义。
第5~8 段:立足当下,点明会议的任务,明方向鼓干劲,提醒大家时刻保持警惕。
第9~11 段:描绘未来,分别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
最后4句独立成段:悼念人民英雄,庆祝伟大胜利。
任务三:析文本,破译宣言密码
活动1:再读标题,寻味“站起来”之意义
请在文中找出依据,思考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①“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站起来代表独立;
②“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站起来代表平等;
③“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站起来代表强大;
④“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站起来代表获得尊重;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站起来代表人民当家作主。
活动2:追寻历史,感受“站起来”之不易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是什么?
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②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③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活动3:立足当下,夯实“站起来”之基础
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
①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第7段)
②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第8段)
③做好经济建设、做好文化建设、做好国防建设。(第9、10、11段)
任务四:品语言,感磅礴之声情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最有感染力的句子,并品味其中的情感。
参考:
1.“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试品味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感悟:本句表现出作者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由于蒋介石及其帮凶,才破坏了三年以前的政治协商会议。“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是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
2.“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试品味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感悟:这句话体现出作者极大的骄傲和自豪。“共同”写出了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表明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中国有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迎来了独立,“站起来了”就是获得独立自由了,中国以一个独自自主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了,为此中国人是的自豪与骄傲的。
3.“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试品味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感悟:这句话体现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新和警惕,不可掉以轻心。“每日每时”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甘于自己的失败。“必然的”“毫无疑义的”“务必”等词语的运用,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警惕性,时时刻刻要提防他们破坏和捣乱,要巩固我们的胜利成果,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4.“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试品味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感悟:这句话表现出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对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自信心。“发抖”是一个细节刻画所在,在强大、团结、英勇的人民面前,国内外的反动派也只是能够发抖而已。“稳步”“不屈不挠”体现了人民的自信心。
5.“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试品味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感悟:这句话不仅是对英雄的礼赞与缅怀,也是对后继者的鼓励。我们必将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课堂小结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作业设计
重温毛主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篇宣告民族新生的开幕词,我们心潮澎湃。历史的火炬已传递到新时代青年手中。请以《从“站起来”到“____起来”:续写时代的宣言》(请在横线上填写体现当代精神的关键词,如强、富、智等)为题,结合历史荣光与现实责任,撰写一篇约200字的发言稿,阐述我们如何继承先辈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蓝图贡献青春力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