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借助品读“中华不振”和对周恩来心理的揣摩以及自己读书目的的书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树立远大志向,报效国家的情怀。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思维能力:探究周恩来面对中华不振的内心,感受周恩来立志的心路历程。审美创造:通过拓展阅读,了解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努力与贡献,从而产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读书的志向。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方法将三件事情说清楚,并弄清楚他们的关系,将这三件事情连起来说清楚。教学过程:板块一:理解课题,导入课文。1.同学们,之前张峰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哪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出示:普罗米修斯)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2.当课文只讲述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当我们遇到一篇课文中讲述了几件事或多件事情的时候又能通过什么方法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周恩来的故事。这是他14岁时所说的一句话,也是他那时就立下的读书志向,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名言(指名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2. 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名说课题的意思?板块二:检查预习,初步理解。1.昨天大家进行了预习,老师现在来检测一下。出示生字词,检测读。2.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方法指导:根据时间和地点的线索来分一分)板块三: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默读1——10自然段,请大家边读边圈出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想一想这一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表格:时间 地点 人物在做什么新学年开始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同学们(答) 周恩来(答) 魏校长(赞)指名说,要求将内容说清楚、完整,语言简洁。2.让我们再回到这件事情中,在这件事情中出现和多个人物,有魏校长、同学们,周恩来,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概括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要把所有人物的言行都说一说呢?(不是),那要怎么办?对了,我们只要抓住主要人物。这里的主要人物是谁?(魏校长和周恩来),为什么说魏校长和周恩来是主要人物?是的,他们在这个事件中占有中心地位,是这件事情不可或缺的人。那么像同学们这样的次要人物以及他们所说的话或所做地事情就都可以省略不说。3.接下来谁能再根据表格将这件事情说一说,记住,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求内容清楚完整,语言简洁。谁能试一试?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在做什么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同学们(答) 魏校长(赞)指名说4.刚才呀!这位同学在说这件事情的主要内容时,还说到了这一句(出示):当学生说魏校长连声赞叹:“好哇!有志者当效此生。”引导学生认识,只说前半句,这句话的意思不变。后半句是对赞叹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的部分在概括的时候可以省去。出示练习句: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5.好!现在,我们将次要人物省略不说,较长的句子进行了压缩,接下来请大家用1——2句话来说一说这件事情的主要内容。同桌练说指名说6.你瞧!我们在把握这件事情的主要内容时是通过什么方法?是的,是通过抓住主要人物+事件来把握事情的主要内容的(板书)。7.年仅14岁的周恩来为何立下此志向,魏校长又为何会对此称赞有加呢?这里面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是哪些人哪些事影响了他,出示小组合作单。小组合作单1.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根据学习单的提示在书上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或做批注。2.依照图表,说说课文的第二、三部分分别讲了什么事情?3.出示表格,小组合作时间 地点 人物在做什么第二件事第三件事4.小组汇报,边汇报边出示PPT时间 地点 人物在做什么第二件事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第三件事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外国人(肇事) 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不惩外、训斥围观的中国人(中能劝慰)周恩来(看见、体会)5.汇报:指名说第二件事情。6.汇报:指名说明第三件事情。板块四:理清三件事的关系,把握课文内容。一、理清关系1.这三件事情我们都弄清楚了,但是要说清楚像这样讲述了多件事情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不容易的,我们还要理清楚这几件事情的关系。首先,让我们从时间上来看,你有什么发现吗?A.指名回答B.你们认为对了吗?请说一说理由。2.这篇课文比较特殊,文中的三件事没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而最后发生的事写在了最前面,所以我们需要理清顺序后再连贯起来说一说。记住,这次我们不仅要将内容清楚完整,语言简洁,我们还要连贯着说。同桌之间先说一说指名说二、结合三件事,连起来把握课文内容。1.同学们,我们刚才是根据时间把三件事情串起来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再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梳理一下。请大家看这三件事情,哪些部分是讲述的原因,哪一部分是讲述的结果?指名回答2.那现在大家可以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一次我们挑战要更加简洁,建议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来说一说。指两名说主要内容。3.刚才同学们通过因果关系简洁的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现在咱们反过来思考: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再来说一说吗?指名说4.归纳方法:同学们,对于这种不只写一件事的文章,咱们是怎么说清楚主要内容的?是的,我们抓住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先弄清楚每一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说一说。板块五:布置任务,链接新课。1.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志不在年高,少年时代就有如此伟大的抱负,心怀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下一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祖国是怎样的水深火热才激起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追求进步、积极斗争与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同学们布置几个课后任务:(1)用几句话把课文主要内容写下来,要求内容清楚、完整,语言简洁、连贯。(2)课文多次出现“中华不振”这个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人物 + 事件 内容清楚、完整语言简洁、连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