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青春激扬 意象灵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内容解读学习目标1.认真阅读、欣赏本单元课文,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2.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3.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从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4.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目交流独特的青春感悟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交流独特的青春感悟活动二:五首诗歌创作时间不同,作者创作这些诗歌的年龄不同。再查找资料,用简短的一两句话描述“诗人处境”。请进一步品味,研读作品所展示出的“青春情怀”。篇名 作者 时间 年龄 诗人处境 人物 形象特征 思想情感 青春价值《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 32 20世纪20年代,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同学少年 昂扬向上,以天下为己任 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昂扬奋发,责任担当《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1919 27 “五四运动”时期 “我” 积极向上,热烈而执着追求 对力的赞美,摧毁旧事物的勇气和坚定 勇于进取,积极创造《红烛》 闻一多 1923 24 20世纪20年代初期 “红烛” 燃烧丰羡 对“烧腊成灰”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爱国、奉献牺牲的赤诚《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1962 26 “文革”前夕,“反右”扩大化 “我” 坚韧顽强 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坚韧顽强《致云雀》 雪莱 1820 28 英国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云雀 欢乐、自由、光明、爱 追求光明、蔑视黑暗、向往崇高 超越痛苦、逆境,勇于追求【学习任务一】交流独特的青春感悟活动二:五首诗歌创作时间不同,作者创作这些诗歌的年龄不同。再查找资料,用简短的一两句话描述“诗人处境”。请进一步品味,研读作品所展示出的“青春情怀”。篇名 作者 时间 年龄 诗人处境 人物 形象特征 思想情感 青春价值《百合花》 茹志娟 1958 33 “文革”前夕,“反右”扩大化 通讯员、新媳妇 淳朴善良,纯真高洁 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战火中的青春与人性美、人情美《哦,香雪》 铁凝 1982 25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香雪凤娇 淳朴善良、追求上进 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对他们纯美的心灵的赞颂 改革开放之初的青春的梦想与追寻【学习任务一】交流独特的青春感悟活动三: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以上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青春特点与时代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 他们的青春特点都打着鲜明、典型的时代烙印。毛泽东、郭沫若和闻一多所处的时代,中国积贫积弱,他们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所以他们才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自己的赤子之情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昌耀在特殊时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没有消沉,所以他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雪莱生活在英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耳闻目睹现实中的种种黑暗、凄惨,才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通讯员身处解放战争前线,对敌斗争激烈残酷,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了宝贵、崇高的品质。香雪本来生活在闭塞的山村,是改革开放后“火车”所象征的现代文明为她打开了梦想之窗,点燃了她对现代文明向往、追求的勇气。每一代人的青春都脱离不了时代环境,唯有投身时代,心怀梦想,青春才会熠熠生辉。【学习任务一】交流独特的青春感悟活动四:通过感悟作品中的青春情怀,你对“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有什么新的看法 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谈谈认识,跟同学分享。【明确】 示例一:青春的价值就是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青春的航标,“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心中有理想,奋斗为底色,青春才会有逆风而行的勇气,闪耀出璀璨的光芒!毛泽东——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造就了他异于普通书生的胸襟、气度;正是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精神品质支撑着他激流勇进,永不言败!这才是青春的风范,这才是青春的价值: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不囿于迷茫痛苦,经天纬地,再造乾坤!我们成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更应该让青春理想与“中国梦”一起跃动,“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永远在路上。探究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学习任务二】探究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活动一:本单元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请进一步品读作品,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作品 意象 特点 情感内涵 抒情手法《沁园春·长沙》 寒秋、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苍茫大地、同学少年 意象宏大,意境开阔,格调昂扬 激昂的革命热情,高远的理想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借景抒情,情景合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 意象壮丽,气势磅礴 破旧立新的强烈愿望,蓬勃昂扬的生命力 直抒胸臆《红烛》 红烛 由表及里,由微显著 燃烧自己,创造光明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学习任务二】探究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活动一:本单元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请进一步品读作品,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作品 意象 特点 情感内涵 抒情手法《峨日朵雪峰之侧》 雪峰、太阳、山海、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博大苍凉,虚实结合 生命卑微,但依然努力;生命渺小,但依然蕴含强劲的生命力 即事抒情,以形显神《致云雀》 云雀、太阳、云霞、星星、明月、少女、萤火虫、玫瑰等 联想丰富,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歌颂,为建立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浪漫主义,借物抒情【学习任务二】探究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活动二:按照出现时代的不同,意象可分为古典意象与现代意象,如“戈矛”是典型的古典意象,而“火车”是典型的现代意象。找出本单元诗歌中比较典型的古典意象与现代意象并加以比较,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古典意象 在古诗词中的一般象征义 在本单元现代诗中的象征义寒秋 ①凄清萧瑟,哀怨伤怀 生机勃勃,壮阔高远少年 反衬自身的落魄失意 ②青春朝气,壮志凌云白云 清逸自在,恬淡闲适 ③翻卷涌动,不断创新蜡炬 ④惜别、奉献,又有凄楚伤心之哀 主动献身,创造光明,炽热赤诚现代意象 在本单元现代诗中的象征义 内涵相似的古典意象地球、太平洋 视野广阔,气势雄壮,破旧立新的气魄 ⑤黄河之水,大江东去,金戈铁马等雄鹰、雪豹、蜘蛛 ⑥雄健与渺小相对,突出生命平等的理念与“生”的坚毅 大鹏、野草等【学习任务二】探究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活动三:比起其他文学体裁,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古人判断的诗作最高境界即“意新语工”或“语意两工”(谢榛《四溟诗话》)。进一步品味本单元诗歌的语言,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诗人 历史背景 (重大事件) 体现时代特征的诗句 体现青春个性的诗句 体现的诗人形象 诗歌的语言风格毛泽东 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 粪土当年万户侯 独立寒秋;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意气风发、自信昂扬的青年革命家 激昂慷慨,铿锵有力郭沫若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 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勇敢激进、冲击旧制度的先驱者、创造者 雄浑壮丽,节奏紧凑【学习任务二】探究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活动三:比起其他文学体裁,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古人判断的诗作最高境界即“意新语工”或“语意两工”(谢榛《四溟诗话》)。进一步品味本单元诗歌的语言,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诗人 历史背景 体现时代特征的诗句 体现青春个性的诗句 体现的诗人形象 语言风格昌耀 劳动改造 石砾不时滑坡…… 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坚定信念、清醒理智的时代攀登者 凝练奇崛,陌生化闻一多 废除“二十一条”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理想主义者 含蓄真切,整齐和谐雪莱 圈地运动 荒凉的黑夜……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蔑视黑暗、向往光明的歌唱者、奋斗者 华美生动【学习任务二】探究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活动四:根据表格内容,结合相关阅读体会,讨论、总结:现代诗歌的语言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明确】 现代诗歌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口语化,散文化。摆脱了文言束缚,打破了古典诗词对仗、押韵等比较严格的要求,形式灵活自由。②含蓄凝练,讲究留白。使用意象表情达意,多用隐喻、象征,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③音乐性,韵律感。虽句式灵活多变,一般也不押韵,但讲究内在的节奏变化、抑扬起伏。④跳跃性,陌生化。使用成分省略、语句凝缩、语序倒置、词性转变、反常搭配等手法,创新性强,表达独特、微妙、复杂、深邃的现代生活感受。赏析小说的描写艺术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学习任务三】赏析小说的描写艺术活动一:细读文本,勾画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环境描写、人物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品味其在人物塑造、情节推动、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并在课本上做简洁批注。找出《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并分析作用。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深入的描写。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例:“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作用:体现了体现出他的单纯与羞涩。【学习任务三】赏析小说的描写艺术活动二:茅盾曾评价《百合花》“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从这一角度细读小说,分析除了贯穿小说的“百合花”意象之外,小说中还有其他几处相呼应的细节描写特别精彩,试就以下几处作简要赏析。(1)对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两次描写。1.使情节前后照应2.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以及临近战斗仍然从容不迫的性格特点(2)对新媳妇的百合被三次描写:①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②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③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1.刻画了人物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2.点明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学习任务三】赏析小说的描写艺术活动二:茅盾曾评价《百合花》“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从这一角度细读小说,分析除了贯穿小说的“百合花”意象之外,小说中还有其他几处相呼应的细节描写特别精彩,试就以下几处作简要赏析。(3)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四次描写: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③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 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明确】第一次: 既照应了前文写的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又表现了他的执拗。第二次: 这一方面呼应前文,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写出“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关怀,为下文写小通讯员负伤牺牲埋下伏笔。第三次:小通讯员无私、无畏,一心扑在自己工作上的高尚品质。第四次: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感情:有对当初小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饱含着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学习任务三】赏析小说的描写艺术活动四:《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但也有着诸多之处,请比较两篇小说在人物、手法、主旨等方面的共性和独特之处。梳理角度 《百合花》 《哦,香雪》人物 共性 心灵的美好、羞涩、腼腆、善良、贴心、质朴、纯真。都经历了成长的蜕变,如通讯员:在家劳动——主动革命——英勇牺牲。新媳妇:不肯借被——借出被子——含泪献被。香雪:躲看火车——做买卖,打听外面世界——跳上火车 独特之处 ①通讯员:憨厚朴实、舍己为人 ③香雪:至纯、至真、至善、至美又自尊、上进②新媳妇:俊俏活泼、淳朴善良 手法 共性 前后呼应的、典型的细节;强烈的抒情意味;以女性视角展开叙述 独特 之处 ④以细节描写为主,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我”是故事情节的参与者,小说始终围绕“我”“通讯员”“新媳妇”展开叙述,小说情节的推进中融入了“我”对通讯员的情感变化 ⑤有大量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小说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作者站在城市人的视角,以一群生活在封闭山村中的普通少女为描写对象,展开叙述”主旨 共性 都体现出对不同时代的青春美、人性美的讴歌 独特之处 ⑥重在表现“青春的价值” ⑦重在表现“青春的纯真之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