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陈钦《北洋大时代》1916-1927年,由于一个强权人物的消失产生了离心力,令国家陷入杂乱无序的状态。军阀为了权利和自我扩张而互相攻伐,毫无理智、逻辑可言造成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导入新课时空定位课程标准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1912.1.1——1912.3北洋(北京)政府:1912.3——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中华民国袁世凯专制独裁:1912.3—1916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时空坐标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目录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1916年袁世凯逝世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府的实权相继由皖系、直系、奉系控制。从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前期准备1912年3月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3月宋教仁案二次革命1913年10月袁世凯在北京当选正式大总统,标志北洋政府正式形成。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12月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5.5 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一)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间 袁世凯的活动 革命党人的斗争1912191319141915《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各省宣告独立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总体特征?】1.大权独揽的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之路,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2.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3.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名存实亡)。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案(?);解散中国国民党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0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二)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北洋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派系 首领 支持者 控制地区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一)军阀割据的概况1.太平天国运动后: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3.清末新政时:4.武昌起义后:5.袁世凯去世后:中央权威下降,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东南互保”,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袁世凯编练新军,兵权下移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知识拓展】军阀割据混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与晚清以来中央集权受冲击相关时间 北洋政府 革命党人的斗争1917 黎、段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护法运动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思考点: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阵营 人物 职位 背后势力 政治立场总统府 黎元洪 大总统 国民党、亲英美派 保守派,反对对德宣战国务院 段祺瑞 国务总理 皖系军阀、亲日派 激进派,力主对德宣战第三方 国会议员 立法机构 国民党vs进步党 分裂对立督军团 各省军阀 支持段祺瑞 武力施压黎元洪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国民革命时期创建黄埔军校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二)军阀割据的特点1917.8.14 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影响: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三)加入协约国参战(一)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1.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最主要)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发展此起彼伏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2.表现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以荣氏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3.特点①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②民族资本力量薄弱,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③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④地域分布不平衡,多在沿海地区(一)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4.影响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 698家,资本为33082万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①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②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使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③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和党的成立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一)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二)社会生活:除旧布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剪发辫西式婚礼易服饰废缠足改称谓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是为挽救民主共和而开展的启蒙,是为告别中世纪而进行的思想革命。除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一类由外来移民为主体组成的现代国家,任何国家要走出中世纪都必须经历这一思想启蒙。——陈乐民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一)原因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在1915年兴起?兴起的原因有哪些?(1)直接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根本原因: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東缚着。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二)概括兴起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为《新青年》)主要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主要阵地 《新青年》(思想阵地)和北京大学(活动基地)《北大钟声》,又名《宽容》。右图反映了当时北京大学怎样的情况,为何图片又名《宽容》?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二)概括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二)概括内容:(1)核心: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旧政治、旧道德民主是什么?——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不仅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拥护“赛先生”,反对就艺术、旧宗教科学是什么?——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材料:《一个贞烈的女孩子》阿毛:“爸爸呀,你当真看着我饿死吗?”┄┈王举人:“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死后第二天,县太爷派人送来“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二)概括内容:(2)道德革命: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二)概括内容(前期):(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胡适《尝试集自序》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日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日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载《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内容(前期):(4)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材料一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材料二 1931年8月淑妃文秀通过律师向废帝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二)概括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材料: 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新青年》第6卷第5号,1919年9月)内容(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二)概括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④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⑤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三)影响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材料:“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三)影响消极: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兴起: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内容:高举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意义:推动思想文化革新,解放思想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参加一战北洋军阀割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改用阳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文化袁世凯统治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散国民党→《中华民国约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日民四条约”→洪宪帝制护国战争复辟帝制原因:民国建立、政府鼓励、忙于一战、群众反帝概况:荣氏兄弟面粉厂、纱厂影响:产业工人增加1915.12云南独立,1916.3袁取消帝制段破坏《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本课小结真题演练1.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2.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