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我是什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我是什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2. 我是什么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晒、极”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神奇的变化,感受各种各样云的色彩。 4.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学习 重难点 1.借助图片、关键词、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2.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任务一:情境设计,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自然界不仅有有趣的动物,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你知道吗?
跟老师猜一猜: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跑。(云)
2.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雪花)
4.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冰雹)
师: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同学们,今天的课文就是一个大谜语。教师板书:(我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课题——我是什么。
任务二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结合“自主预习卡”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反复读两遍。
2.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读书情况。(评议要点: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畅。)
教师重点强调被圈出的生字、词语的读音。(如:“晒”和“冲”是翘舌音,“猜”是平舌音,“没”是多音字,在本课是漫过的意思,读mò。)
任务三:质疑导学,随文识字
1.引导学生读文并质疑。
教师重点提示:文中的“我”究竟是什么?(水)你能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看到的水吗?
(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说出自己积累的词语: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明确要求:请5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读错的地方,帮他纠正过来。
3.它都能变出什么?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变出了什么?
(1)晒太阳 北极 傍晚 越来越好 水滴 溪水 奔跑 海洋 破坏 淹没 冲毁 房屋 灾害 猜谜
顺着读、倒着读、先中间后两边读、齐读。
教师引导:读了这么多遍,相信红色的生字你一定记牢了,选一个说说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教师总结: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识记生字的办法。这些办法可以让我们把生字掌握得更准、更牢!
(2)红袍 雹子 比较“袍”和“雹”
教师提示:我们发现这两个生字里都有“包”这个部件,其实“包”字家族的成员可多了,你知道都有谁吗?
教师讲解:炮、跑、泡、刨、抱、胞、苞、饱
(3)读好词语,学习多音字“没”和“稼”的变音。
学生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4.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课件出示会写字中的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特点。
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大小相当;“片”是独体字;“极、傍、海、洋、作、坏、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重点指导笔画笔顺。如:“变”的上面先写点、横,再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写竖、竖、左点、右点,左点、右点的收笔分别与横的起笔和收笔上下对齐;“极”右边的“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捺;“海”中的“母”先写竖折、横折钩,再从上到下写点、横、点;“片”先写撇,再写竖、横、横折;“带”的上面先写横,然后从左到右写竖、竖、竖。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用小手跟着书空。
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带”的写法和组成,再把“常”和“带”放在一起比较异同,“带”不要多写“口”,“带”上下窄,中间的秃宝盖最宽。
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任务四: 品读文字, 感受神奇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 “我”都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化的?(板书:我会变)
教师提示:咱们按顺序一起说一说。水被太阳一晒,先变成汽,升到天空,就变成了云。水有时候会变成雨,有时候会变成雹子,冬天还会变成雪。(板书:汽 云 雨 冰雹 雪)
2.句式练习。
填空:水娃娃先变成了 ,然后变成了 ,最后变成了 。
谁还有其他说法:
水娃娃先变成了汽、云、雨、雹子,最后变成了雪;
水娃娃变成了汽、云、雨、雹子,还有变成了雪;
水娃娃有时变成汽,有时变成云,有时变成雨,有时变成雹子,有时变成雪。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