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增殖能力越强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有核膜的消失和重建
C.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D.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均无同源染色体分离
2.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年个体中所有细胞均是衰老的细胞
B.衰老的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C.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是有利的
D.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3.已知小麦的高产(A)对低产(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产抗病(AaBb)和低产感病(aabb)的小麦杂交,子代中高产感病个体与低产抗病个体的比例理论上为( )
A.1:1 B.3:1 C.9:1 D.1:3
4.下列关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C.豌豆种子的黄色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D.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一定为杂合子
5.如图为DNA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表示胸腺嘧啶,⑤表示氢键
B.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C.③与④的比例越高,DNA的结构越稳定
D.DNA复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或后期
B.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
C.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子代出现dd个体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7.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利用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B.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运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D.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梅塞尔森等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8.植物细胞的纺锤丝分为动粒微管和极间微管(如图),W基因突变导致有丝分裂后期动粒微管缩短和极间微管伸长的时间改变,使细胞分裂异常。下列关于W基因突变细胞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分裂过程仍可形成一个梭形纺锤体
B.染色体着丝粒无法在赤道板上排列
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仍能正常加倍
D.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可能受影响
9.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幼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中心粒在前期倍增
C.网织红细胞不能分裂,也不能进行蛋白质合成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转录
10.下图中的“●”和“○”分别表示哺乳动物某细胞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号顺序表示它们的运动轨迹。下列关于着丝粒位置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①到②,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
B.位于③时,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C.由②到③,细胞内始终存在四分体
D.由③到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11.蜂群中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表观遗传(主要形式为DNA的甲基化修饰)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甲基化修饰可遗传给后代B.DNA的甲基化修饰不改变遗传信息
C.雄蜂的形成体现卵细胞具有全能性D.雄蜂、工蜂和蜂王都是二倍体生物
12.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三个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③时期的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B.①③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行为相同
C.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②③①D.①②③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13.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①②⑤
B.过程②中RNA链由5'端向3'端延伸
C.过程⑤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D.正常细胞中都能发生过程①②③④⑤
14.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capS为带有荚膜合成基因的DNA片段,capR为不带有荚膜合成基因的DNA片段
A.S型细菌DNA断裂成多个片段是由于氢键被破坏
B.图中转化的原理是R型细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据图可知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是capS
D.S型肺炎链球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15.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属于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
A.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B.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C.子二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接近3:1
D.推测测交后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16.青蒿素是一种脂质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疟疾,如图为黄花蒿产生青蒿素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为①②过程中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
B.过程①以FPP合成酶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
C.促进SQS基因表达是提高青蒿素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D.该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7.为避免小麦育种过程中“近亲繁殖”造成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等缺点,我国著名育种专家周中普运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远缘杂交(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等方法精心培育成“中普彩色小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但不一定能获得所需性状
B.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都叫做基因突变
D.通过显微镜观察无法确定“中普彩色小麦”发生了基因突变
18.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玉米非甜性状的是显性基因
B.甜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玉米籽粒是杂合子
C.非甜玉米果穗上的籽粒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甜玉米果穗上有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籽粒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19.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其羽毛特征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类型。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B.鸡的羽毛特征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
C.实验二的亲本芦花公鸡为纯合子
D.两个实验的F1芦花公鸡基因型不同
20.下图表示人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病患者出生时不一定表现出相应病症
B.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群体中发病风险较高
C.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保证调查群体足够大且随机取样
D.出生前是染色体异常病高发期,可通过检测致病基因进行诊断和预防
二、解答题
21.暗绿绣眼鸟是蜗牛的天敌之一,可通过捕食对蜗牛种群施加选择性压力。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蜗牛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 。
(2)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若蜗牛种群内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A基因的频率为 。
(3)研究人员对某地活着的蜗牛和破损(死亡)的蜗牛壳进行计数,数据如下表。
类型 有条纹 无条纹
活着的蜗牛 264 296
破损(死亡)的蜗牛壳 486 377
由表可推测若干年后, 的基因频率将会增加,在这一过程中蜗牛发生了进化,蜗牛的进化是以 作为基本单位的,其方向是由 决定的。暗绿绣眼鸟与蜗牛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
22.屠呦呦及其团队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发现者。早期青蒿素主要从野生青蒿中提取,野生青蒿为二倍体(2n=18),随着对青蒿素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科学家们利用野生青蒿人工培育出四倍体青蒿。
回答下列问题:
(1)四倍体青蒿体细胞中具有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
(2)采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青蒿的 可以获得四倍体青蒿,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科学家在培育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三倍体青蒿植株,其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不能产生可育配子。
(4)近年来青蒿素在使用中出现了“抗药性”难题,疟原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是 (填变异类型)的结果。
23.图中①-③表示细胞内的物质,I、Ⅱ表示反应过程。
本题用到的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为:ACG-苏氨酸,GUG-缬氨酸,GUA-缬氨酸,CAC-组氨酸
回答下列问题:
(1)I表示 过程,需要的酶是 (填“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
(2)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 (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
(3)图中③表示 ,其携带的氨基酸是 。mRNA1和mRNA2指导合成的肽链相同,从密码子特点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24.中国大黄鱼为二倍体(2n=48),宁德是其养殖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宁德部分养殖区域出现大黄鱼繁殖率下降的现象。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大黄鱼雌鱼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若不能正常分离,将导致子代性腺发育异常,这是繁殖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下图1是大黄鱼细胞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大黄鱼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中含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 个DNA分子。
(2)图2细胞②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细胞④的基因组成为 。
(3)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异常的水温变化、水质污染或频繁使用抗生素,可导致雌鱼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无法分离,产生的异常卵细胞可能含 条染色体。
(4)请从环境对大黄鱼减数分裂影响的角度提出保障大黄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写出一点即可)。
三、实验题
25.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红色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D/d、E/e)控制,为研究该植物的花色遗传规律,研究人员用纯合紫花植株甲和纯合红花植株乙进行杂交。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植株全为紫花,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紫花:红花=9:7。由此可推测,两对基因位于 (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2)为确定某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思路:将该紫花植株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代植株中紫花与红花的比例为 ,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DDEe或DdEE;
若子代植株中紫花与红花的比例为1:3,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若子代植株中 ,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B B C A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C D A C D D D
21.(1)基因库
(2)48%
(3) a(无条纹) 种群 自然选择 协同进化
22.(1) 4 9
(2)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3)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4)基因突变
23.(1) 转录 RNA聚合酶
(2) 从左到右 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
(3) tRNA(转运RNA) 缬氨酸 密码子的简并性
24.(1) 4 2
(2) 极体(第一极体) aB
(3)25或23
(4)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建立水温变化预警机制;优化养殖环境
25.(1) 两对 1/9
(2) 1:1 DdEe 全是紫花(紫花:红花=1:0) DDE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