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标准化操作和时间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后来,这一理念得到列宁的认同,“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应当在俄国研究和传播泰勒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这A有利于美国摆脱世界经济大危机B.推动了内燃机的发明C加快了苏俄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有助于美苏改善关系21.图4为1916年美国《(Li论》当时刊登的一幅地图(局部):同盟国赢了会怎么样?如果德国一方取得胜利,美国就会被瓜分,本士大部由德国占领,只能保留南部的一小块领地,大西洋沿岸的佛罗里达半岛划归士耳其,太平洋沿岸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归属奥地利,加利福尼亚被分给了日本。这幅地图主要反映计是氏,两贵武实说装炎图4合向的家由中AA.同盟国占据了战场优势B战胜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C.世界形势影响美国社会D.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22.1934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互惠税则法》。法律赋予总统缔结双边、多边互惠贸易协定的权力。此后,美国的关税税率降低至37.3%,相比于1934年降低了20.1%。这种做法A.导致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B缓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会是窗的太亚AC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的形成发金国D标志着美国放弃干预经济23.从1939年9月3日到1940年5月9日,在德国西部边境的英法联军与德军隔壕相峙,英法没有对德采取过重大军事行动。这被称为“静坐战”“假战争”或“奇怪的战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法拒绝对德开战B.反法西斯同盟存在分歧C德国军事力量强大D.英法对德存在妥协幻想24.表1为1928年一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统计表。与一五计划相比,影响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前期工业总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年份年均增长率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一1932年18.3%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一1937年16.5%第三个五年计划前期:1938一1940年21.8%表1A.经济大危机导致西方生产过剩B.国际形势的刺激C苏联农业集体化提供充足资金D卫国战争的需求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7页)25.1949年,杜鲁门总统提出“第四点计划”,对落后地区进行技术援助和开发。至1953年,美国共向3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445名技术人员,拨款3.11亿美元,但未能触动结构性贫困。该计划A.加剧第三世界的贫困B,主张国际协作理念C.改变美苏竞争的规则D.服务美国冷战战略26.1958年,日本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到了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1965一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这表明当时日本A强调教育服务国家战略B.顺应政治多极化趋势C.系统借鉴西方教育模式D推行教育民主化改革27.1957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设置经济行政区,将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改为由经济行政区管理。1963年,赫鲁晓夫又重新加强中央集中管理,设立最高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工业和建筑业。这一变化说明A.经济行政区管理日趋僵化B.美苏实行军备竞赛C.“新经济体制”效果显著D,苏联改革陷入困境28二战后,新社会史学派注重关注工人、贫民的生产状态,挖掘黑人、妇女、移民等边缘群体,并要求书写“被殖民者的历史”。据此可知,新社会史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A社会经济与民权运动发展B.经济全球化的冲击C.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9,美国财长耶伦访问赞比亚时,要求其重组170亿美元的债务,才能获得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13亿美元贷款。中国则主张国际债权方共同减免赞比亚债务,而不是只让中国减免债务。这一差异反映了A.中国倡导国际合作B.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弊端C.和平成为时代潮流D美国奉行多边主义政策30.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覆盖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十国等15国,通过削减关税、统一原产地规则等措施深化区域合作。2022年生效后,成员国间90%的货物贸易逐步实现零关税。这一协定的签署表明A.亚太地区的贸易壁垒彻底消除B.国际合作削弱国家经济主权C.平等协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D.中国主导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盟同对在高一历史试题第5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