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梅兰芳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品质,增强学生爱国情感。语言运用:通过借助资料、情境体验、批注阅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受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思维能力: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审美创造:运用提取关键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提升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2.感受梅兰芳因为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而遇到的困难和危险,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师生浅谈:“同学们,你有喜欢的明星吗?”“你喜欢他/她的原因是什么?”师:“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近中国近代史上举世闻名的超级大明星——梅兰芳。我们将一起推开历史的大门,穿越到梅兰芳生活的时期,去深入了解他。你们准备好了吗?”任务一:初识梅兰芳先生(一)照片引入,谈最初印象照片1、2:他是戏台上的美丽旦角,尽显女子的贤淑美好;照片3、4:他是舞台下的英俊男子,尽显男儿的温润儒雅。(二)活动1 阅读短文《梅兰芳学艺》,谈了解请学生快速浏览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梅兰芳学艺》,请学生谈对梅兰芳的了解(提炼关键词: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活动2 初读课文《梅兰芳蓄须》,谈认识照片5:“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导入课题《梅兰芳蓄须》认识“蓄”(“保留”的意思,蓄头发、蓄指甲、储蓄、积蓄)梅兰芳语录:“别瞧这一小撮胡子,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用处。日本人假定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如果他们还懂得一点礼貌,这块挡箭牌,就多少能起点作用。”1.阅读课文学习提示,提取关键信息点了解:梅兰芳主演过《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享誉世界、是京剧大师;思考:问题一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问题二在拒演过程中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2.带着两个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3.借助学习单中的表格提示,尝试梳理事件 原因 办法 危险和困难1937年 日军占领上海 1938年底 应邀至香港演戏 不断纠缠 藏身租界 深居简出 不再登台 虚度生命1941年12月 香港沦陷 多次逼迫 随时随地的骚扰 长期不演戏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不堪其扰 生活困顿1942年12月 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 强令上台 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任务二:细品梅兰芳先生活动1 小组研学结合文本,利用“小组研学资料袋”中的资料补充,在组内展开研究性学习,完成研究性汇报。梅兰芳语录:“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资料袋内容:1.《梅兰芳蓄须》一课中的名词解释(诠释“京剧”、“旦角”、“梨园”(“戏园子”);“租界”、“帝国主义”、“侵略者”、“大东亚圣战”;“伤寒预防针”)2.“在抗战中蓄须明志”3.“君子已逝 梅魂永驻”4.“梅兰芳当年有多红”5.“在生活中学习表演的梅兰芳”自取感兴趣的材料:①自学(提取关键信息)、②共学(分享交流)活动2 汇报交流组内代表分享:结合文本与补充材料,“我了解到:梅兰芳......(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从中感受到:梅兰芳是一个......的人。”总结人物特点:技艺精湛、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德艺双馨名字中的“梅”(寓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兰”(寓意:真挚、忠贞、坚韧、高洁的品质)推荐:北京梅兰芳纪念馆、江苏泰州梅兰芳纪念馆任务三:静思梅兰芳先生活动1 赏析片段,静思体悟2分钟的视频资料“百年芳华 梅香如故”,再了解梅兰芳。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茫茫青史写春秋,不畏“坐牢、杀头”,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他这样的大师应该是我们应该追的星!”活动2 留言寄思梅兰芳请在与梅兰芳告别之际,写下2—3句最想对他说的话,寄托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六、作业设计1.阅读“拓展链接”《难忘的一课》;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与“京剧”相关的知识;3.选一位最崇敬的中国名人,制作分享卡片:我最喜欢的“星”。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