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教学课件(共25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教学课件(共25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
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理解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图表分析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形成的背景。
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特点。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阅读史料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行辨证分析的评价。
家国情怀:认识到90年代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认识到中国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责任,激励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000多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因战火造成的损失折合成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如果把这5000年当作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小时在打仗。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伤3000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9000余万人。
——根据崔佳《人类战争的历史》改编
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成为当时的主题。
20世纪下半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确立依据:历史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时代要求:①维护、促进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②解决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环境等)的共同需要;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互依存制约。具体原因:①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留下了生存空间;②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在全球发挥了独特而有效的作用;③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
20世纪下半叶:和平与发展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背 景 二战结束后,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了有效作用。P138第1段
由于长期和平,世界各方面取得了惊人的发展。P138第1段
发展中国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138第1段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P139第2段
古巴导弹危机中自我控制 中国维和部队 不结盟运动
1 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呼声空前高涨
越南战争期间,反战运动在全美各地的大学校园高涨。一份受总统委托由学者完成的调查报告指出:对学生来说,和平就是“立即停止屠杀”;
对政府而言,和平就是确保越南南部的“正义”与“和平”,战争必须继续进行。总统相信只有把战争进行下去,才能维护“国家的名誉”,而大多数学生认为正是越南战争损害了国家的名誉。
看到美国大学生和总统对和平的不同观点。你会作出什么解释?
2 世界各地期盼发展的要求空前强烈
发展中国家:
我们有资源与人力。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将本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机会。
发达国家:
如果不实现“良政”,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全球化给它们带来的最大机遇,即消除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机会。
1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期盼各是什么?
2 两者观念之间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3 在你看来,“和平”与“发展”这两个主题有什么关联?
4 在这两大主题中,你是否赞同“发展”是核心问题,理由是什么?
材料1: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材料2: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
和平: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
发展: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相辅相成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材料1: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界定为和平与发展,是指我们这个时代从总体上讲实现了和平,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从主流上看大家都在致力于搞建设、图发展。但它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与发展,应该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理论中心组《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
材料2:
1、发展问题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很多。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除了下列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1 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后长期处于战乱状态;
2 发展中国家缺少推动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
从历史的角度看: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
3 长期受殖民者掠夺,经济基础差;
4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优势长期处于贸易领先地位;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等。
2、和平问题
(2)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阿以冲突
新冠疫情分布图
美国的霸权主义
中日有争议海域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21世纪以来,国际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人类进入了核技术与导弹技术加速扩散的新时期,伊朗核能力稳步增长…非国家行为体成为核技术与核材料扩散的重要主体。最近几年,美国全面否定了奥巴马倡导的“无核世界”政策主张。提出发展强大导弹防御系统,研发新型战略武器;制造低当量核弹;退出伊朗核协议。
——王辉《国际核秩序及其面临的挑战》
核扩散无法根本阻绝,有着种种动因。当国际安全环境不能给一个国家提供足够的安全信心时,那个国家在具备一定的工业能力后,就可能倾向于研发核武器以策安全此,防扩散固然在整体上可能有利于地区稳定,但人们首先还是应该去营造一个有利于不扩散核武器的大环境。
——沈丁立《核扩散缘何难以遏止》
根据材料,分析核扩散的原因。
大国推行霸权政治,弱小国家对自身安全环境的担忧,地区冲突加剧等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这些挑战,也不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2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参加与欧洲领导人的视频会议时,向世界发出“美国回来了”的宣告。同日,美国正式重新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表示气候问题将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
——【中国网评】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中美合作或现转机。2021.2.27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发挥原有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组织
稳定汇率和世界贸易秩序的国际金融机构
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的国际金融机构
调节国际贸易纠纷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组织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建设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二十国集团(1999)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全球层面
地区层面
上海合作组织(2001)
金砖国家
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新开发银行
构筑一个共同的金融安全网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上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提出了什么方案?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二)中国方案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方案 身体力行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
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
☆知识拓展
特朗普第一任期
2018年5月——2020年1月:三次301关税调查对2500亿美元中国出口产品加征了25%的关税;第四次301关税调查分阶段对剩余3000亿美元产品也加征15%的关税
2020年1月:第四批次的部分产品关税得到豁免,剩余部分产品的关税税率下降到7.5%,但是此前的关税并未取消
特朗普第二任期
2025年2-3月:2月对中国加征额外10%的关税;3月再提升中国的关税10%
4月3日: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中国采取对等措施
4月9日:对中国商品再加征50%关税,总税率104%,中国对等反制
4月10日:进一步加征41%关税,使总税率达到145%;中国加征41%关税,由于部分商品豁免,实际总税率为125%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5月14日:中美相互调整关税正式实施,关税战暂时落幕
(三)难题?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合万邦 悠悠共长
☆时代回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一旦“中国被需要”成为大势,中国就真正获得了塑造地区乃至世界秩序的国际基础。
——2017年10月《世界知识》封面话题
思考:
在日常中该如何推动和谐校园呢?
【思考角度】对己(个人习惯养成、精进自己、做有修养有素质的人)对集体(小组、宿舍、班级、学校、社会)
☆“我”的答卷:响应国家号召
本课小结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概念
2、表现
1、全球治理
2、中国方案
1、发展问题
2、和平问题
3、原因
3、启示
一、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时代问题——危机与挑战
三、时代潮流——合作与共赢
☆小试牛刀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
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
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
合的是(  )
A.结伴而不结盟
B.改善南北关系
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B
☆小试牛刀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
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
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3.世界经济在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下急剧下滑,世界银行预测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3.8%降为1.3%。说明(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C.和平与发展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和平与发展是先后相继,因果相承
A
☆小试牛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