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人教物理九上13.1.1 认识热量 比热容(PDF,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练】人教物理九上13.1.1 认识热量 比热容(PDF,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 13 章 内能
第 1 节 热量 比热容
第 1 课时 认识热量和比热容
1: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就是温度
B.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答案:B
解析: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者含有多少热量。
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水温度都升高 50 ℃ 。则( )
A. 甲杯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B. 乙杯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C. 乙杯水含有的热量较多
D. 甲、乙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答案:D

3:在物理学科中,有些物理量是由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比如比热容 = 吸 。对于某一铁块
( 0)
的比热容 c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3/170
第 13 章 内能
B. 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温度升得越高,比热容越小
D. 吸收的热量跟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答案:D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温度和热量无关,铁块的材料和状态不变,比热
容不变,即吸收的热量跟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是恒量。
4: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 J/(kg ℃)] ,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是( )
水 4.2 × 103 铝 0.88 × 103
煤油、冰 2.1 × 103 铁、钢 0.46 × 103
沙子 约0.92 × 103 铜 0.39 × 103
A. 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 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 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 1 ℃吸收的热量是 4.2×10 J
D.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高
答案:D
4/170
第 13 章 内能
5: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比较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
(1)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
______________( “加热后温度的高低”或“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从而比较
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这里采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和______法。
答案:加热时间长短;转换
解析: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线是___( “a”或“b ”),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 J/(kg ℃)[ 水=4.2×10
J/(kg ℃)] 。
答案:a;2.1×10
解析:升高 20℃时,a的加热时间为 6min,b为 3min,吸热之比 2:1,水的比热容大,图线
为 a;根据 = Δ 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热量与比热容成正比,
1
煤油比热容为 = × 4.2 × 103 J/(kg ℃) = 2.1 × 103 J/(kg ℃)
2
(3)分析图像可知,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较多的是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
同的温度,则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
5/170
第 13 章 内能
答案:煤油;水
解析:吸收相同热量时煤油升温多;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热多。
6: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 1 kg ,丙物体质量为 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 1 ℃ ,吸收热量
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温度升高 1 ℃,需吸收 2 000 J 的热量
B.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 1 ℃ ,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C. 甲的比热容小于丙的比热容
D. 乙的比热容大于丙的比热容
答案:D
解析:甲吸热 3000(J( A错误);乙放热 2000J,甲放热 3000(J( B错误);甲比热容 3000 J/(kg ℃),
乙 2000 J/(kg ℃),丙 1000 J/(kg ℃)(C错误,D正确)。
7:已知某种物质吸收的热量 Q与比热容 c、质量 m 和温度变化量 Δt之间满足 Q=cmΔt 。加
热初温相同的液体甲、乙、丙,图中的 3个点分别对应液体甲、乙、丙在温度 t 随吸收热量 Q
而升高的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已知液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但种类不同,液体乙和丙的质量不同
但种类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液体甲的比热容小于液体乙的比热容
B. 液体甲的质量大于液体丙的质量
6/170
第 13 章 内能
C. 升高相同的温度,液体乙吸收的热量多于液体丙吸收的热量
D. 吸收相同的热量,液体丙升高的温度低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
答案:D
解析:甲、乙质量相同,升温相同时甲吸热多,比热容大(A错误);乙、丙比热容相同,升
温相同时丙吸热多,质量大,甲质量小于丙(B错误);升高相同温度时乙吸热少于丙(C错
误);吸收相同热量时丙升温低于甲(D正确)。
8:将质量相同的三个金属块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
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比热容最大的是金属块____。
答案:丙
解析:丙下方石蜡熔化最多,放出热量最多,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相等时,比热容最大。
7/170
第 13 章 内能
9:小周进行“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
质量为 50 g 的煤油和水,并用酒精灯同时对两液体进行加热(假设每分钟液体吸收热量相同)。
实验完成后,他绘制了实验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注了关键信息(如图所示)。(已知
煤油=0.8×10 kg/m )
老师看了小周记录的实验结果后,发现了两处科学性错误。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指出错误
并说明理由。
答案:
错误一:水和煤油的液面高度相等;理由: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密度不同,体积不同,倒入相
同烧杯中,液面高度应不同。
错误二:水的加热时间小于煤油的加热时间;理由: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
的加热时间长。
10:两实心金属块甲和乙的质量相等,要比较它们比热容的大小,实验如下:
步骤 1:将甲、乙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都降低到 0 ℃ ;
步骤 2:把甲、乙取出,立刻放入质量相等、温度都是 23 ℃ 的水中,并将容器用隔热材料密
8/170
第 13 章 内能
封,如图所示;
步骤 3: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测得M 容器内水的温度为 20 ℃;N 容器内水的温度为 17 ℃ 。
(不考虑水、金属与外界的热传递)
(1)实验中,M 容器的水放热为 ,N容器的水放热为 ,则 ___ (( “< ”“=”或“> ”)。
答案:<
解析:M容器水温降低 3℃,N降低 6℃,质量相同, < 。
(2)比热容较大的是____( “甲”或“乙”),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乙;甲和乙的质量相等,Δt_甲>Δt_乙,又 甲吸 < 乙吸,由 = 可知, 甲 < Δ 乙。
你可以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PS文字中,点击“文件”→“另存为”,选择“DOCX格式”保存即可。
9/170第 13 章 内能
第 1 节 热量 比热容
第 1 课时 认识热量和比热容
1: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就是温度
B.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水温度都升高 50 ℃ 。则( )
A. 甲杯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B. 乙杯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C. 乙杯水含有的热量较多
D. 甲、乙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3:在物理学科中,有些物理量是由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比如比热容 = 吸 。对于某一铁块
( 0)
的比热容 c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B. 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温度升得越高,比热容越小
D. 吸收的热量跟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3/112
第 13 章 内能
4: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 J/(kg ℃)] ,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是( )
水 4.2 × 103 铝 0.88 × 103
煤油、冰 2.1 × 103 铁、钢 0.46 × 103
沙子 约0.92 × 103 铜 0.39 × 103
A. 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 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 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 1 ℃吸收的热量是 4.2×10 J
D.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高
5: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比较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
(1)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
______________( “加热后温度的高低”或“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从而比较
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这里采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和______法。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线是___( “a”或“b ”),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 J/(kg ℃)[ 水=4.2×10
J/(kg ℃)] 。
(3)分析图像可知,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较多的是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
同的温度,则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
4/112
第 13 章 内能
6: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 1 kg ,丙物体质量为 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 1 ℃ ,吸收热量
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温度升高 1 ℃,需吸收 2 000 J 的热量
B.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 1 ℃ ,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C. 甲的比热容小于丙的比热容
D. 乙的比热容大于丙的比热容
7:已知某种物质吸收的热量 Q与比热容 c、质量 m 和温度变化量 Δt之间满足 Q=cmΔt 。加
热初温相同的液体甲、乙、丙,图中的 3个点分别对应液体甲、乙、丙在温度 t 随吸收热量 Q
而升高的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已知液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但种类不同,液体乙和丙的质量不同
但种类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液体甲的比热容小于液体乙的比热容
B. 液体甲的质量大于液体丙的质量
C. 升高相同的温度,液体乙吸收的热量多于液体丙吸收的热量
D. 吸收相同的热量,液体丙升高的温度低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
5/112
第 13 章 内能
8:将质量相同的三个金属块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
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比热容最大的是金属块____。
9:小周进行“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
质量为 50 g 的煤油和水,并用酒精灯同时对两液体进行加热(假设每分钟液体吸收热量相同)。
实验完成后,他绘制了实验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注了关键信息(如图所示)。(已知
煤油=0.8×10 kg/m )
老师看了小周记录的实验结果后,发现了两处科学性错误。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指出错误
并说明理由。
6/112
第 13 章 内能
10:两实心金属块甲和乙的质量相等,要比较它们比热容的大小,实验如下:
步骤 1:将甲、乙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都降低到 0 ℃ ;
步骤 2:把甲、乙取出,立刻放入质量相等、温度都是 23 ℃ 的水中,并将容器用隔热材料密
封,如图所示;
步骤 3: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测得M 容器内水的温度为 20 ℃;N 容器内水的温度为 17 ℃ 。
(不考虑水、金属与外界的热传递)
(1)实验中,M 容器的水放热为 ,N容器的水放热为 ,则 ___ (( “< ”“=”或“> ”)。
(2)比热容较大的是____( “甲”或“乙”),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