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二模)摸底考试试卷(4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二模)摸底考试试卷(4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湖南省洞口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化学摸底考试试卷(4月)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码
本试卷(共23题) 总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1.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2.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3.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H-1 C-1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题3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A.氨气、干冰 B.氯化钠、水银
C.金刚石、氨气 D.石墨、苯
2.(本题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振荡试管 D.处理废弃药品
3.(本题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4.(本题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2、NO2以及臭氧等
5.(本题3分)以下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是
A.Na B.C C.Ca D.Fe
6.(本题3分)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锥形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7.(本题3分)2025年3月12日是植树节,志愿者植树添新绿。为促进树木生长,需追加化肥,下列肥料属于氮肥的是
A. B. C. D.KCl
8.(本题3分)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下列节日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煮元宵 B.舞狮子 C.猜灯谜 D.踩高跷
9.(本题3分)油茶是北方地区的一种小吃,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油脂 C.维生素 D.无机盐
10.(本题3分)大国重器,苍穹之眼——“中国天眼”是一座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达到了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位于贵州省的崇山峻岭之中。望远镜的“眼镜片”是由金刚砂制造而成,其中的化合价为+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金刚砂是一种耐酸碱、耐高温的固体
C.中与的质量之比为7:3 D.已知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所以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11.(本题3分)柳林县旅游景点“四十里抖气河”两岸有近百眼温泉汇入。冬天河水不会结冰,河面上雾气笼罩,鸳鸯成群嬉戏,犹如仙境,对此现象的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河水受到地热发生汽化现象 B.雾气中的水分子发生了分裂
C.水蒸气液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河水形成雾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2.(本题3分)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C919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C.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更大 D.超高强度钢属于一种铁合金
13.(本题3分)数字和符号是化学重要表征,下列化学符号中的“3”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O3:表示 3 个氧原子 B.3H:表示 3 种氢元素
C.Al3+:表示铝离子失去 3 个电子 D.:表示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14.(本题3分)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这种镅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5个质子和14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95 B.146 C.241 D.51
15.(本题3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为2:1
B.该实验说明水由H2与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b管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本题4分)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制取乙醇的方法:以高粱、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得,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关于乙醇和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请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空)。
①乙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②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③乙醇是一种化石燃料
④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⑤使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有利于粮食转化,促进农业生产
(2)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本题6分)化学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1)了解家用制氧机的相关信息如下表。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①与②的不同点是 。
表常见家用制氧机的原理
方法 原料 原理
① 空气 利用分子筛过滤出氧气
② 水 电解水制取氧气
③ 过碳酸钠 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2)利用常见材料制作模拟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所示。B瓶中加入过碳酸钠、水和二氧化锰可制得氧气,A瓶中水的作用有:增加氧气中水蒸气含量、去除氧气中少量固体杂质,以及 。
(3)与②相比,方法③可能具备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18.(本题6分)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该溶液的溶质是 ;
(2)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分散在水中,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 ;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19.(本题6分)分类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请把以下物质按要求进行分类。
a.冰水混合物b.空气c.氧化铜d.糖水e.五氧化二磷f.铜g.液氧
(1)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2)含有氧分子的是 。
20.(本题8分)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象征着中国文人高尚的品格。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分子在 。
(2)在种兰花的土壤中施加适量的,兰花开得更茂盛。 (填“是”或“不是”)复合肥。
(3)竹笋吃起来有涩味是因为含有草酸(),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 。
(4)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其中糯米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本题8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碱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的五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填字母)。
(2)D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写出E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结束后,将B试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C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开始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若将A试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C试管中,可观察到溶液由紫色逐渐变为蓝色
b.若直接向C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c.溶液变为红色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a2+、OH-和Cl-
22.(本题12分)小明同学发现自家的水壶用久以后底部会附著一层白色固体,查阅资料后得知,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溶于水中的可溶性钙和铁的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于是他邀请同学小雪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探究一 自家的井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取少量井水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振荡,出现大量浮渣,由此得出结论:自家的井水属于 。
探究二,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Ⅰ: CaCO3。
猜想Ⅱ: (填化学式)。
猜想Ш: CaCO3和Mg(OH)2。
[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小明认为:猜想I正确,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雪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经过两人反复讨论,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述实验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猜想Ш成立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3.(本题5分)为处理实验后含盐酸的氯化铜废液。某同学取废液100g倒入烧杯中,然后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转化成沉淀物,沉淀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总质量为 g。
(2)求废液中氯化铜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化学摸底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氨气、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均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银(金属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苯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苯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正确;
C、振荡试管时,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防止液体溅出,不能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振荡,图示操作错误;
D、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A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故选A。
4.A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故,可用于食品的防腐,选项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选项错误;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选项错误;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二氧化碳虽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被计入污染物,选项错误;
故选:A。
5.D
【分析】人体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共C、H、O、N、Ca、P、K、S、Na、Cl、Mg十一种。
人体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Fe、Zn、Mn、F、I、Se等。
【详解】A、钠属于常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B、碳元素属于常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C、钙属于常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D、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锥形瓶可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器,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试管可用于少量药品反应的反应容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烧杯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配制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CO(NH2)2(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该选项正确;
B、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是单纯的氮肥,该选项错误;
C、Ca3(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属于氮肥,该选项错误;
D、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属于氮肥,该选项错误。
故选A。
8.A
【详解】A、元宵煮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舞狮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猜灯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踩高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B、油脂能为人体能提供能量;符合题意;
C、维生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但是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D、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A、SiC中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根据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可知,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选项错误;
B、由金刚砂的用途可知,金刚砂是一种耐酸碱、耐高温的固体,选项正确;
C、SiC中Si与C的质量比为28:12=7:3,选项正确;
D、SiC结构和金刚石相似,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SiC由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故选A。
11.A
【详解】A、河水形成雾气的过程中,河水受到地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河水形成雾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水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没有分裂,故B错误;
C、水蒸气液化时,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误;
D、河水形成雾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A、钢是铁的合金,钢中含有铁元素、碳元素,其中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不符合题意;
C、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也更好,故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更大,不符合题意;
D、钢是铁的合金,超高强度钢属于一种铁合金,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A、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则O3中的“3”表示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该选项不正确;
B、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3H中的“3”表示3个氢原子,该选项不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则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该选项不正确;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则中的“3”表示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镅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5个质子,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95。
故选A。
15.D
【详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A说法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C说法错误;
D、b管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明b管收集的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6.(1)①⑤
(2)
【详解】(1)①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符合题意;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③乙醇不是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④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能减少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与温室效应无关,不符合题意;⑤使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有利于粮食转化,促进农业生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①⑤;
(2)乙醇燃烧即乙醇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1)①属于物理变化,②属于化学变化
(2)能观察生成氧气的速率
(3)节约能源
【详解】(1)利用分子筛过滤出氧气,这一过程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转化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①属于物理变化,②属于化学变化。
(2)A中水除了题中给出的作用外,还可能通过观察气泡逸出的速度来观察氧气产生的速度。
(3)②中方法需要通电,消耗电能,由此可知③与②相比,优点是节约能源。
18.(1)氯化钠/NaCl
(2)乳化现象/乳化
(3)压强
【详解】(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该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
(2)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分散在水中,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降低,故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19.(1) bd/db ace
(2)bg/gb
【详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糖水中有糖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物是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的化合物。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氧化铜是由铜、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e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①bd;②ace;
(2)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其中含有氧分子;g液氧即氧气的液态形式,也含有氧分子。故填:bg。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要理解和熟记混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以及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20.(1)不断运动
(2)是
(3)+3
(4)糖类
【详解】(1)闻到“暗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
(2)KH2PO4 中含有钾、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3)设草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1)×2+2x+(-2)×4=0,解得x=+3,所以草酸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4)糯米富含淀粉,属于糖类。
21.(1)C
(2)有白色沉淀产生
(3)
(4)bc
【分析】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属于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
A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试管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明显现象;
D试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
E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由分析可知,上述实验的五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C;
(2)由分析可知,D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3)E试管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试管发生反应为:,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三种情况:
①氯化钙
②氯化钙和氯化氢
③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将B试管中的溶液(氢氧化钙和酚酞)逐滴加入C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开始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色,可知C试管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反应后稀盐酸过量,开始B试管中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溶液不变色,一段时间后盐酸反应完,氢氧化钙过量,溶液呈碱性,变为红色,可确定C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
a. C试管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若将A试管(氢氧化钙和紫色石蕊)中的溶液逐滴加入C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逐渐由酸性至中性,最终变为碱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故可观察到溶液由红逐渐变为蓝色,说法错误;
b. 若直接向C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法正确;
c. 溶液变为红色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则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a2+、OH-和Cl-,说法正确。
故选:bc。
22. 肥皂水 硬水 Mg(OH)2 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存在时,也可以有类似现象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详解】探究一:
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取少量井水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大量浮渣,由此得出结论:自家的井水属于硬水;
探究二:
假设与猜想: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时会形成沉淀,结合其它猜想,故猜想Ⅱ:Mg(OH)2;
实验与探究:
小明认为猜想I正确,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钙,所以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由于当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也可观察到类似现象产生,白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故小明的结论不严谨;
实验步骤:
由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根据结论猜想Ⅲ成立,所以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所以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说明白上层清液中含氯化镁,即白色固体中含氢氧化镁,故猜想Ⅲ成立。
23.(1)280.4
(2)解:设100g废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x=27g
废液中氯化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废液中氯化铜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7%。
【详解】(1)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200g-19. 6g=280. 4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