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高一生物试题( 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高一生物试题( 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高一生物试题
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缺乏细胞核,不能进行代谢反应
核孔是各种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核膜含两层磷脂分子,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③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时可形成杆状结构
2.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蛋白作为重要的组成物质参与构成肌肉纤维 B. 胰岛素能够调节机体血糖的平衡
C. 胃蛋白酶能够运输氧气给胃壁细胞利用 D. 抗体有免疫功能,可以抵御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3.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哈维·阿尔特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HCV(丙肝病毒)为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CV的构成成分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
B. HCV极易变异,研制疫苗的难度大
C. HCV中的蛋白质、RNA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 HCV寄生在活细胞中,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4.下图为ATP分子的结构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五碳糖为核糖 B. 图中虚线框中的基团是腺苷
C. 该分子中有两个特殊的化学键 D. 该分子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为核糖核苷酸
5.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B. 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C. 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 D. 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
6.下列各项中,短时间内会显著降低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能力的是 (  )
A. 细胞内能量不足
B. 细胞外药物影响膜蛋白结构
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上升
D. 细胞内O2浓度下降
7.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入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入人体深部的组织和器官。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最相似的是(  )
A. 黑藻 B. 草履虫 C. 蓝细菌 D. 艾滋病病毒
8.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用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时,可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075 g/mL)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时,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
B.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
C. 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9.在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内,存在着各种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差异的细胞,这是因为 (  )
A. 细胞发生了变异 B. 不同细胞的基因不同
C. 某些细胞失去了全能性 D. 不同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10.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对研磨液过滤时需要在玻璃漏斗的基部放一层滤纸
B.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提取出4种光合色素
C. 选材不同,4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
D. 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
11.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的
B.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 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12.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其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仓库中玉米种子的储藏需要低温、低氧、湿润的环境
B. 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温室种植蔬菜的产量
C.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代替无氧运动,可有效避免肌肉酸胀
D. 稻田适时排水,可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利于水稻生长
13.某同学进行实验,图甲为实验开始状态,图乙为实验结束状态。另一位同学想在图乙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继续进行实验时需要用到蔗糖酶和斐林试剂
B. 若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无砖红色沉淀、b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C. 若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D. 若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无砖红色沉淀、b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14.已知提高植物细胞质基质中K+/Na+比,对提高植物耐盐性至关重要,下图是某种耐盐植物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通过NHX运输到细胞外和液泡中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K+通过KUP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C. 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一种离子只能由一种转运蛋白转运
D. H+-ATPase转运H+能间接为NHX、KUP、CLC转运Na+、K+、Cl-提供动力
15.迁移率为色素在滤纸条上移动距离与层析液移动距离的相对比值,是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各种色素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以菠菜为实验材料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并测得各种色素的迁移率,如上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色素时,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代替无水乙醇
B. 画滤液细线时,连续画2~3次可增加色素含量,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C. 纸层析分离色素时,色素的迁移率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呈负相关
D.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色素1和2的含量较多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鼠的纤维母细胞 诱导干细胞 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
A. 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 图示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
C. 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质数量完全不同
D. 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
17.图甲、丙为某生物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图乙、丁分别表示核DNA含量变化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对应图乙中的CD段,对应图丁中的FG段
B. 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示意图,这一时期对应图乙、丁中的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 图甲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 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图甲、丙所示时期
18.采摘后的香蕉果实在自然成熟过程中,淀粉、葡萄糖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果实去皮并研磨成匀浆后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第10 d的果实匀浆与碘液混合后会出现蓝色反应
B. 将第25 d的果实匀浆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不会出现紫色反应
C. 若要鉴定第15 d的果实活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D. 将第15 d的果实匀浆与斐林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9.下列有关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
B.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相同
C. 判断某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存在状态
D. 细胞周期中处于中期的细胞最多
20.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 ②处和③处都能产生大量ATP 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油料种子的贮藏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的一种细胞器)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油料种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生产上,油料种子播种时要适当浅播,请从元素组成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脂肪属于脂质,脂质中的___________包括性激素,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用___________洗去浮色。
(3)通常人们只给家禽、家畜饲喂谷物等淀粉类饲料,但是它们可以迅速育肥,原因是___________。
22.某科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有氧呼吸的场所及过程,进行了如下3组实验,待充分反应后,分别用澄清石灰水和斐林试剂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请回答:
注:“+”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每组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应该保持____________。
(2)比较第__________组结果可推测,葡萄糖首先在________发生分解。经测定,葡萄糖分解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
(3)比较第________组的结果,可推测葡萄糖分解的产物移动到________继续分解产生________。
(4)本实验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说明O2参与哪一阶段的反应。
23.如图A是某生物细胞内的核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B表示在上述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结束。(用图中字母表示)
(2)图A中,d点开始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3)图B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__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该时期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____个核DNA分子,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4)从图A可以看出,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核DNA,所以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24.选用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且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处理10天后,得到相关数据平均值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知,光照强度对某植物的__________都会造成影响。
(2)叶绿素a分布于叶绿体__________,实验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____。
(3)植物的呼吸速率须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测定。植物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这些CO2以__________方式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引起环境中气体组成的变化。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植物的呼吸速率__________。
(4)如果24小时中,条件下将第1组处理的植株置于____________小时光照条件下,植株就可以正常生长。如果将第2组植株置于第1组条件下,短时间内植物内C5的含量会__________,净光合速率将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高于”)20μmol·m-2·s-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人体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____中,其通过____的方式形成多种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的核基因组成情况____(填“相同”或“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____(填“相同”或“不同”)。在有氧条件下,成熟红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____。
(3)有同学认为: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____。
参考答案
1-5DCCBD 6-10BCBDB 11-15DABDA
ABC 17.ABC 18.AD.19BD 20BD
21.
(1)水   油料种子中富含脂肪,而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播种时浅播利于种子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2)固醇   50%的酒精
(3)家禽、家畜在饲喂淀粉类饲料时,能在体内将多余的糖类转化为脂肪
22.
(1)一致(相同) (2)1和2 细胞质基质
(3)2和3 线粒体 CO2 (4)不能
23.
(1)f k (2)后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3)cd或hi 8 8 4 (4)遗传(或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24.
(1)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含量   
(2)类囊体膜上   升高
(3)黑暗(无光;光照强度为0 Lux)  线粒体基质   自由扩散   不变
(4)大于14   下降   低于   因为1组时叶绿素含量低
25.
(1)骨髓   增殖和分化
(2)相同   不同   无氧呼吸
(3)不正确,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细胞器,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