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试题卷)
命题人: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隋朝完成了“政治上的南北统一”和“经济上的南北统一”,与两大“统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消灭陈朝 修建运河 B.隋朝建立 消灭陈朝
C.开创科举 修建运河 D.隋朝建立 修建运河
2.毛主席评价武则天:“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请问以下哪项属于武则天的功绩( )
A.开创“贞观之治” B.打败东突厥
C.设立安西都护府 D.创立殿试制度
3.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做一个抛物线形状(如下图所示),那么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蕃会盟
4.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茶叶、丝绸、蔬菜种子、工艺品,以及医药、佛经、历法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与吐蕃的这次和亲(  )
A.推动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推动了青藏高原的部落统一
C.确立了吐蕃正式归中央管辖 D.促进了吐蕃的社会经济发展
5.如图所示,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鉴真 玄奘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明确提出“宰相需用读书人”,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上述举措表明宋初统治者( )
A.完善科举制度 B.主张精简政府机构
C.分割宰相权力 D.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7.下列民族、人物、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
A.契丹族—阿骨打—辽 B.女真族—阿保机—金
C.党项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铁木真—元
8. 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B. 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 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9.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
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四等人制 元朝形势图(1330年)
10.司马光主持编写某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后,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将其定名为《资治通鉴》。据此可知,《资治通鉴》的价值在于( )
A. 提供历史经验以警示后人 B. 详细记载了北宋前的历史
C. 详细记录了帝王将相的活动 D. 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1.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以上现象说明北宋( )
A.政府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城市规划井然有序
C.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D.文学艺术成就显著
12.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标志着明帝国灭亡的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B.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占领北京城
C.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D.皇太极指挥的清军入主中原
13.对如下所示大事年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4.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明太祖“八股取士”、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 )
A.加强思想控制 B.维护封建统治
C.鼓励文学创作 D.发展社会经济
15. 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6.这是中国明代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涉及种植、纺织、熬盐、制糖、制陶、冶铸、制造车船、 造纸、采矿、兵器、酸酒等数十个行业领城,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这部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大题,其中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6分,共52分)
17.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四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2分)
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2分)
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2分)这一机构的设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根据材料四判断图一中A代表什么朝代 (2分)B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b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科技文化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行不通。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两项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4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49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经济作物方面,棉花的种植更加盛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棉产区,东北也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地;甘蔗的种植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也十分普遍;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兴修水利,康熙时“淮黄故道,次第修复,而漕运大通”。
(1)材料一图中的农具是什么?(2分)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6分)
20.对外交流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动力,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 郑和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团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以及巩珍著《西洋番国志》,分别记录了航行诸国的见闻。《郑和航海图》和郑和的《针位编》,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的资料。
材料三 清朝时期,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材料二中的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分)
(2)材料三所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分)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阅读上述材料,以“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后”为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成文,不低于120字)(10分)
2025年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ADADB 6∽10.DCBCA. 11∽16.CBABAC
二、非选择题
17. (1)三省六部制(2分)
(2)废除丞相制度(2分)
(3)军机处(2分)影响:使皇权空前强化/皇权强化到顶峰。(2分)
(4)A:元朝(2分)b.伊犁将军(2分)
18. (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4分,任答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
(2)实用性特征的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彻底改变;大一统专制统治社会结构无法得到改造(或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4分,任答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4分,意思相近即可)
(1)秧马(2分)
(2)经济重心南移(2分)南宋(2分)
(3)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发展,兴修水利。(6分)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影响: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3)(10分)示例:观点: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后。
论述:唐朝时期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推动了中外交往,如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华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推动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通过与亚非70多个国家的广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繁荣和进步。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明朝在海外的影响,推动了国家发展。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错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最终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列强打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综上所述,对外交流促进国家发展,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为国家发展提供新机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