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纠错练习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纠错练习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
学校
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

-----------------------------

------------------------------------------------
线
-----------------------------------
----------------------------------------

-----------------------------

------------------------------------------------
线
-----------------------------------
)五年级语文纠错练习 2025.1
一、小宝在写学习感悟时,有些字词忘记怎么写了,请你帮他写一写。
我爱大自然,因为一花一鸟总关情,那yōu rán ▲ 的白鹭,那香飘十里的桂花,那既jǐng jué ▲ 又guāi qiǎo   ▲  的松鼠都寄托着作者满满的情意;我爱听故事,为了拯救村民,jiāo jí ▲ 催促村民离开的猎人海力布,面对秦王威逼háo bù shì ruò  ▲  的蔺相如,在yǐn bì  ▲ 的地道中dǎ jī  ▲ 日本侵略者的战士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爱阅读,那些语言zhì pǔ  ▲  、饱含zhēn qíng shí gǎn   ▲  的文章,我都读得jīn jīn yǒu wèi   ▲  。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间隔(jiàn) 依偎(wēi) 削弱(xuē) 人影绰绰(zhuó)
B.冤枉(wang) 允诺(nuò) 勉强(qiǎnɡ ) 诲人不倦(huǐ )
C.垂蔓(màn) 嫉妒(jì) 眼睑(jiǎn) 玲珑剔透(tī)
D.驯良(xùn) 侮辱(rǔ) 拗不过(niù) 悄无声息(q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噪声 阴喑 完璧归赵 B 脊背 纠正 心旷神怡
C 歇息 酷暑 难以至信 D 玲珑 追随 富丽堂煌
(3)下列加点字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干将发硎(磨刀石) 万马齐喑(沉默) B. 学而不厌(满足) 春芳歇(休息)
C. 地履其黄(踩,踏) 余尝谓(无所谓) D. 乃翁(你们的父亲) 敏以求之者也(聪敏)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这个苹果水分充足,又脆又甜。 / 植物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我错过了公交车,心里十分急。
C.九州生气恃风雷 / 孩子打碎了花瓶,妈妈很生气。
D.姿态万千的菊花吸引了众多游客。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5)下列加点的词或诗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请教。
B.来到繁华的临安城,大家不由得发出赞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D.近期,广西23个可爱的“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个个得意忘形,玩得开心极了。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爱之舟》是通过写“我”的梦境来表达父爱的,文章的故事都是作者梦到的,不是真实发生的。
B.学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C.《珍珠鸟》写出了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照料、细心呵护下由“不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D.“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通过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书中我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朱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阅读,汲取新知识,才能使内心澄明,“ ▲ ,▲ 。”“孔子说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 ▲  ,  ▲  ,诲人不倦。”
在阅读中我也感悟到了真情。真情,有时体现在 ▲  (作者)对松鼠细致而生动的介绍中;有时寄托在琦君童年时代摇落的阵阵 ▲ 里;有时还凝结在刘章家乡小溪里摆着的 ▲ 上;有时是 ▲ 至死心系祖国对孩子“ ▲ , ▲ ”的临终叮嘱;有时是梁启超那慷慨激昂的号召:“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 ”;有时是纳兰性德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 ▲ ”。
四、课外阅读。
(1)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民间故事像神话故事那样往往也有神奇的情节,虽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一个结局都是美好的。
B.民间故事是通过书面文字一代一代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讲民间故事时可以有点儿小创作,比如在讲《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先讲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海力布的故事。
C.田螺姑娘、徐文长、巧姑都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精彩人物。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指的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八仙过海》和《白蛇传》。
D.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往往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寄寓某种道理,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
(2)小宝读中国民间故事《马头琴的传说》,我知道这个传说是( ▲ )的民间故事。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3)根据故事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 )那天,白素贞在丈夫的要求下勉强喝了一口雄黄酒;后来为救被自己吓死的许仙,到( )盗灵芝草;之后白娘子被法海压在了( )。
A.清明节 灵山 峨眉山 B.端午节 灵山 雷峰塔
C.端午节 金山寺 净慈寺 D.中秋节 净慈寺 雷峰塔
(4)《田螺姑娘》这个故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 ▲ )
A.好心未必有好报 B.要保持善良和勤劳,要懂得感恩并回馈他人
C.只有神仙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D.遇事一定要弄个明白,不能稀里糊涂
(5) 话剧社团的同学想把下面民间故事改编成话剧,请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序( ▲ )
①三年同窗情谊深 ②阴阳相隔伤别离 ③化作蝴蝶共蹁跹
④再次相见明真意 ⑤依依惜别难分离 ⑥女扮男装去求学
A.⑥①⑤④②③ B. ⑥②①⑤③④ C. ①⑥⑤④③② D. ③⑥⑤②①④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铁路边的孩子们》故事中的三个孩子,是因为爸爸吃了冤枉官司,所以才被妈妈领着住到了乡下铁路边。爸爸最终被证明是清白的,并且回来与家人团聚了。
B.列那狐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
C.《柳林风声》的作者是英国的肯尼斯·格雷厄姆,这是一本以动物为主角,关于友谊,关于家园的童话故事。小宝说给他印象最深的动物是鼹鼠,因为它老成持重,热情好客。
D.学校举办“中国民间故事会”,小宝指出其海报上印有列那狐的图案是不恰当的。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鸟的天堂(节选)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晴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晴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主要写了 ▲ 。
2.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 ▲ 态描写的方法,从 ▲ 觉和 ▲ 觉两方面描写鸟儿多。
3.选文最后一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 ▲ ,第二个指 ▲ 。
4.展开想象,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把“起初周围是静寂的”的情景写具体。

(二)21世纪的能源
飞机在蓝天上 ▲ 靠什么?火车在原野里 ▲ 靠什么?轮船在大海里 ▲ 靠什么?它们靠的都是能源。
当今,我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新的能源将得到普遍使用。
威力最大的能源要算原子能。1吨铀(yóu)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00万吨煤。一座功率1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一天要烧掉上千吨煤,如果改用铀,只要0.5千克就够了。有了原子能,一些从前办不到的事,都将变成现实。比如潜艇可长期在深海里潜行,十几年不用加燃料。
最清洁的能源要算太阳能。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而且又不会带来污染。太阳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住宅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伙伴。
最便宜的能源要算地热。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大锅炉,越往地下越热,距地面5千米深处的温度可达摄氏300度以上。
未来新的能源不止这几种,还有很多很多。海水表面和深部的温差,呼啸的大风,都将被人类利用起来发电,甚至连垃圾也能收集起来发电,成为一种能源。
1.仔细体会、比较“遨游”、“翱(áo)翔”、“奔驰”三个词语意思的不同,根据短文内容,分别填入第一小节的横线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 ▲ 。
3.原子能的特点是 ▲ ;太阳能的特点是 ▲ ;地热的特点是 ▲ 。
4.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新能源?(填序号)
A海水表面和深部的温差 B 地热 C 煤炭 D呼啸的大风
(三)父母的时间表
①中午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晚上六点我乘坐的火车会准时到站。母亲在电话里惊呼:“也不早点说,我要买你最爱吃的菜,还要给你打扫房间,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②火车晚点,不过还好,只晚了十分钟,多听一两首歌的工夫。走出车站,一眼就看见父亲站在寒风里,正焦急地盯着走出来的每个人。看见我,他一个箭步冲过来,一边抢过我手中并不沉重的包,一边不满地嘀咕:“都晚了十分钟了,还以为出啥事了呢,把我急坏了!”一路上,父亲一直在念叨这十分钟,为这十分钟愤愤不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日理万机,十分钟能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来。其实,他一天光晒太阳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个十分钟。
③不过区区十分钟,在父母看来,居然比十个小时还要漫长。这十分钟里,他们从满怀期待到失落,到担心,到害怕,每一种情绪,都像鞭子一样,狠狠抽打着他们的心。
④在家待了足足半个月,母亲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父亲也不到老年活动室打球了。临走时,行李包增加到了三个,每个都塞得满满的。忙完这些,母亲擦擦额上的汗,微微地叹气:“怎么那么短啊,你又要走了!”父亲也在一旁附和:“是啊,这一走,又得好长时间!”
⑤十分钟的等待,他们嫌太长,半个月的相聚,他们又嫌太短。实际上,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家一两次,分开的时间不会比半个月长多少,可是,被父亲这么一说,仿佛我一去不回似的。
⑥这样的情景,总是时常上演。
⑦那年高考,从考场里出来,母亲长舒一口气:“终于出来了,时间真长啊,站得我两腿发软!”而当高考结束,我背起行囊准备奔赴大学时,她又有些失落地感叹:“时间真快,不知不觉,你都高中毕业了!”整个高三,三百多个日夜,她比我还忙还累还紧张,在她看来,却比区区的一场考试短暂。
⑧每年开学,父亲都要陪我去学校报名,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未缺席。每次,在排成长龙的报名队伍里,父亲总是焦急地搓着手,不停地引颈张望,并不满地嘀咕:“怎么还没轮到我们啊,都等那么久了,不知道今天报不报得上!”其实,他等待的时间从来不会长过一个小时。而当我大学毕业,终于不用再报名时,他又有些伤感地感慨:“唉,一眨眼,你都长成大人了,真快啊!”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他时刻为我操心,每天为我劳累,弯了腰身,白了头发,居然还觉得,这时间比报名时的那会儿等待要短暂得多。
⑨在父母那里,时间总是显得如此不合理,与世界上所有最精确的钟表背道而驰。等待儿女的时间,为儿女争取利益的时间,他们总是觉得太长太长,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和儿女相聚的时间,为儿女服务的时间,他们又总是觉得太短太短,一年不过一眨眼。
⑩我想,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钟表。这个钟表,用奉献做壳,用爱做指针,它为我们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爱在跳跃。
(1)阅读全文,文章围绕“父母的时间表”写了哪些场景,用简洁的语言填一填。
(2)读下列第②自然段中的句子,体会这一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看见我,他一个箭步冲过来,一边抢过我手中并不沉重的包,一边不满地嘀咕:“都晚了十分钟了,还以为出啥事了呢,把我急坏了!”

(3)读文章的结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 )
A.文章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体现了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
B.文章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表达了每一个父母对子女无限的爱。
C.文章结尾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父母的爱比作钟表,点明了中心。
D.文章结尾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蕴含了作者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
(4)“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钟表。这个钟表,用奉献做壳,用爱做指针。”你的父母心里
一定也有这样特别的钟表。请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写一写你父母心里的钟表。

六.习作。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值得我们珍藏,可能是一个心爱之物,可能是一处难忘的美景,可能是一份珍贵的情谊……请以“ ,我把你珍藏”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围绕话题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按一定顺序分段叙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