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课前准备:教材、大单元学程、双色笔、激情!课前检查:1.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2.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学习目标】1.研究史料,分析一战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及特点,并辩证认识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2.结合教材资源及推荐书目,探究现代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判断未来历史大趋势。3.结合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谈谈我国应对当前“大变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变”在何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罕遇,变就变在立破并举、涤旧生新。这个大变局,概括起来说,就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全面认识和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何成,《光明日报》“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图表分析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形成的背景。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特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阅读史料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行辨证分析的评价。家国情怀:认识到90年代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认识到中国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责任,激励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一、目录CONTENTS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客户进共同发展。”这面旗帜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凝聚了党中央对时代问题和世界形势的深邃理论思考,阐发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理论中心组《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根据材料,引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阅读教材P139,请回答“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分别指什么?二者是什么关系?和平: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发展: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两者相辅相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20世纪初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帝国主义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1940年 毛泽东: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1985年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1992年 江泽民: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2007年 胡锦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2012年 习近平:这个世界,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时代主题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回顾20世纪上、下半叶历史,思考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确立依据:历史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时代要求:①维护、促进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②解决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环境等)的共同需要;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互依存制约。具体原因:①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留下了生存空间;②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在全球发挥了独特而有效的作用;③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20世纪下半叶:和平与发展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界定为和平与发展,是指我们这个时代从总体上讲实现了和平,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从主流上看大家都在致力于搞建设、图发展。但它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与发展,应该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理论中心组《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着哪些危机与挑战?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结合教材,思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着哪些危机与挑战 1.发展遇到的问题: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世界影响大)。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最富国与最穷国人均GDP对比(货币单位:美元) 年份 最富国 最穷国 差值 倍数1981 21115 198 20917 1061991 32471 213 32258 1522001 39931 164 39767 2432011 65860 422 65438 156邓小平: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2.和平方面的问题:①地区热点问题(民族、种族、宗教、领土)此起彼伏。②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犯罪、气候变化等。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④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杨外长,您好。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如何看待国际上要求“全球治理”的呼声?杨洁篪:我们认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国际社会各方要普遍参与、普遍受益,方式应当是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平台主要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全球治理”应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相反。——摘自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2011年3月7日)杨洁篪外长阐述的“全球治理”与“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相比有什么不同?“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大国主导,小国、弱国稍有或没有话语权的体制。“全球治理”:国际社会普遍参与,平等协商,共同受益。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指出以下图标代表的是什么?尝试说出它们的作用二十国集团宗旨:(1)促进工业化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对话;(2)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框架;(3)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G20: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等金砖国家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建设性力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推动务实合作,始终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持续注入新动力。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P140倒数第2段最后1句。G20峰会 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洲投资银行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未来的大国之争,争的是什么呢?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根据材料指出当今“世界潮流”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未来的大国之争,争的是什么呢?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权利流变的大势意味着霸权政治必将退出世界的舞台。未来的大国之争,不是霸权之争,不是实力之争,也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对世界融合的贡献率之争,是对世界全体人民的人心之争。某种意义上,能否理解和尊重小国,是一个大国是否成熟、理性、和自信的标志之一。一旦“中国被需要”成为大势,中国就真正获得了塑造地区乃至世界秩序的国际基础。——2017年10月《世界知识》封面话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内容依据意义实践【自主学习】阅读第三目,认识“中国方案”并完成下列表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3)、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2015)、设立丝路基金(2014)等具体措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从经济层面而言,将改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将提升沿线国家的合作往来,实现经济共荣、文明共生。也能够增加收入、提供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安全。将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并形成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亚洲和平稳定。增强对全球经济波动的免疫力,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将一定程度改变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自主权与发言权。有助于打破战后半个多世纪南北对立、东西对抗的世界格局。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课小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时代问题——危机与挑战时代破题——合作与共赢发展方面和平与安全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原有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治理新的国际治理组织与机制全球层面: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地区层面: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金砖国家(BRICS)与2015年新开发银行(ND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行动中国方案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原因制约战争的因素单元知识网络随堂演练1、1986年,美国和苏联的核弹头数已分别达到12846枚和10716枚,但截至1991年苏联解体,双方也无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一现象可以表明当时( )A. 多极化格局已形成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C. 世界科技快速发展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2、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国际恐怖主义泛滥B.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B随堂演练3、自新世纪以来,中、朝、日、韩、俄、美等国多次在北京进行六方会谈,各方均.表示将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此事件说明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A①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④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随堂演练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的具体措施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①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②精准扶贫③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④设立丝路基金随堂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