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B)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B)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丰城九中初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B卷(开卷)
命题人: 2025年6月16日
考试范围:八下;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合题意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田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总结,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会议确立的“民主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5.下图反映了新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召开中共八大 D.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6.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B.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7.八年级(2)班同学正在进行“历史资料旧物展览。在一展窗里,小明发现了“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从这种旧物可以断定该展窗展出的资料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革”时期的 D.三大改造时期的
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9.近来我国科技喜讯不断: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成功登陆水星;5月30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成就与此属一个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10.下面是1959—2019年西藏GDP变化示意图,对其增长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政府支援西藏地区的发展 B.西藏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C.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西藏广大民众的努力奋斗
11.《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12.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通信在不断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B.2016年,沪昆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C.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D.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13.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14.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
A.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成功范例
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与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15.李华同学在利用“学习强国”APP软件平台进行学习时,摘抄到我国不同时期的相关制度建设的学习笔记,其中属于新时期的制度创新是( )
A.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多党协商参政议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D.一国两制加速推进了祖国统一历史进程
16.如下图为“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折线图。其中两个高峰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科技水平的提高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土地面积的增加 D.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17.“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铁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 B.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C.袁隆平培养出籼型杂交水稻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2014年,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然要求( )
A.依法治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20.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下水,为海军生日添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二、综合题(21题8分,22题11分,23题12分,24题9分,共40分)
21.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
(1)请把①②处的思想理论补充完整。
材料二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P53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雅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中国外交将坚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五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序号①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序号②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序号③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时间和标志。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材料五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同心《思想之光照亮脱贫征途》2021-02--28 19:30:25求是网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感悟。
24.历史人物·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张謇和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开始生产棉纱 1903年开始筹建分厂,一战期间发展迅速,获利丰厚,并投资公益事业 1905年创办国内第一家自建公共博物馆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对比张謇和孙中山在时代大潮中的救国实践有何异同之处。(各答一点即可)
材料二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事例,说明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举一例说明即可)
材料三
时代 偶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雄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革命英雄江竹筠(江姐)、邱少云、保尔·柯察金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爱八十年代,在世界大赛上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成为偶像
——摘编自刘钰雯《偶像时代变迁及现实思考》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代偶像崇拜的特点。
(4)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