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土地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土地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土地资源
Situational introduction
情境导入
2024年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该主题由自然资源部发布,旨在强调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Learning Objectives
学习目标
1.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及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地形、气候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综合思维)
3.通过实例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地理实践力)
4.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政策。(人地协调观)
CONTENTS
目录
国情特征
National conditions
01
分布特点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02
政策措施
Policy measures
03
国情特征
PART 01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结合我国陆地国土面积世界排名和世界面积前六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2020年)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世界面积前六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2020年)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
中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
林地
草地
湿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耕地
园地
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提供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等。
2.种类齐全,耕地紧缺
我国还有一些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如沙漠、戈壁等。
以现在的技术,你们还难以开发利用,先回去吧。
戈壁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戈壁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在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世界面积前六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2020年)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我国农耕历史悠久,适宜耕作的土地基本开垦殆尽,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种类齐全,耕地紧缺
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修建梯田的主要方式
“层层叠叠似螺旋,直把稻田堆山巅”。梯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从南到北,几乎遍布山间。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我国平原少、山区多,为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要,我国耕地开发从平原逐渐扩展到丘陵、山地,缓解了耕地不足的问题。山区坡度大,土地开垦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为此,人们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变坡地为平地,既能保水、保土、保肥,又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思与学
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是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途径。收集、分析家乡土地利用数据,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1. 收集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2. 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并绘制饼状图。
3. 根据饼状图,描述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活动
……
分布特点
PART 02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
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
1.分布不均
中国主要耕地的分布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
2.相对集中
中国主要林地的分布
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4个省级行政区的林地面积,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4%。
2.相对集中
中国主要草地的分布
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6个省级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94%。
2.相对集中
中国主要耕地的分布
中国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类型 干湿地区 农业部门
耕地
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种植业
2.相对集中
中国主要林地的分布
中国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类型 干湿地区 农业部门
耕地
林地
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种植业
山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林业
2.相对集中
中国主要耕地的分布
中国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类型 干湿地区 农业部门
耕地
林地
草地
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种植业
山区
林业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牧业
2.相对集中
政策措施
PART 03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宜耕则耕:山前、河道两侧的绿洲,地形平缓,水字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宜林则林:降水较多的山地,生长森林,适宜发展林业。
宜草则草:高山气温低,山地下部降水少,草地放牧,适宜放牧。
宜湿则湿:河湖水域及周边低地宜留作湿地,发挥其生态价值。
宜沙则沙: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大规模改造。
1.统筹安排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边界示意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等安全,我国针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设定了开发和保护的边界。
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即1.2亿公顷)耕地红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规范城镇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
保护生态用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2.开发与保护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全国土地日
全国土地日,是每年6月25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8亿亩耕地红线仍须坚守:将粮食安全作为底线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2022年11月30日,国家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宣告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
1.收集资料,说说我国首批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的位置。
2.阅读下面的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区域,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
青藏高原:这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共设置13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这里脆弱而重要的生态环境。
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11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长江大保护与经济发展奠定生态基底。
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这里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活动
……
国家公园
三江源
国家公园
大熊猫
国家公园
东北虎豹
国家公园
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武夷山
土地资源
归纳总结
国情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种类齐全,耕地紧缺
政策措施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开发与保护
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
相对集中
1.据图可知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是( )
A.总量多、人均少 B.山地多、平原少
C.高质量耕地少 D.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2.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总面积高于印度 B.总面积仅次于美国
C.人均面积低于世界平均值 D.人均面积大于巴西
当堂检测
我国国土辽阔,但耕地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49%。如图为中国与部分国家及世界耕地资源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
C
3.我国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
A.建设用地 B.草地
C.耕地 D.林地
4.我国耕地按气候、地形等因素划分为七大类型,这能直接反映我国( )
当堂检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建立耕地用途监测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图示意2022年我国土地资源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D
A
A.地域辽阔,是陆地大国 B.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C.疆域广阔,是海洋大国 D.是濒临海洋的国家
5.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
A.东北、西南及东南部的山区 B.西北和华北地区
C.东南沿海区及西北内陆 D.长江和黄河流域
6.下列对我国林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林地少的原因是人为的砍伐
B.青藏高原地区由于人口较少对森林的破坏较轻,森林覆盖率较高
C.我国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降水丰沛,土壤深厚森林广布
D.东部季风区由于人口密集农业生产发达,所以林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
当堂检测
下图为“中国林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D
7.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针对《加强耕地保护》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加快生态建设 B.扩大城市规模 C.坚持农田农用 D.发展现代农业
8.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应该( )
A.砍伐植被,增加水田面积 B.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粮食生产
C.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D.过量使用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当堂检测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们国家把每年6月25日作为全国土地日,2024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如图为一幅耕地漫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