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遵化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评估七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准确把握阶段性历史特征是学习历史课的有效方法,下图是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其中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大一统的维护和深化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隋唐时期,随着北方对茶叶需求的增加,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无论从运量、运费还是便利上,大运河都是茶商们的首选。这表明大运河的开通( )A.促进了沿线城市发展 B.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C.便利了南北经济往来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3.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4.“贞观初年,太宗欲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魏征认为不可,太宗怒,责备魏征……魏征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于是收回成命。”这说明唐太宗( )A.励精图治,勤于政事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抑制权贵,整顿吏治5.生产工具的改进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下四幅图中出现在唐代的是( )A. 耧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秧马6.如果把一个王朝的兴衰过程看作一个抛物线形状(下图所示),那么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末农民战争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7.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以下教学问题,据此推断,老师讲述的课题名称是(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课题名称教学问题★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公主做哪些有益于吐蕃的事? ★第一个被尊奉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南诏崇尚儒学的原因?A.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 B.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C.宋元发达的中外交通 D.宋代民族关系的发展8.隋唐时,朝廷设置了太医署,主管全国医药学人才的培养。唐高宗时,下诏官修医典,659年《唐本草》修成颁行。这说明隋唐时期( )A.医药领域名家辈出 B.政府重视医药学发展C.医学家的医德高尚 D.医药学进入总结阶段9.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唐朝( )A.和睦的民族关系 B.多彩的文学艺术C.繁荣的中外交流 D.先进的生产技术10.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财政赤字更达到1570余万缗;王安石实施变法后,熙宁、元丰年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盛况。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A.提升了宋朝军事实力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11.七年级某班同学在进行“中华英雄谱”的项目学习中整理了如下笔记: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该班学生从学习中能感悟到的是( )A.杜甫报效国家的理想 B.辛弃疾诚挚无私的情怀C.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D.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气概12.小奇同学摘抄了宋朝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据此分析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现象1:“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现象2:“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现象3:“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A.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B.民族交往交融的加深C.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1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列史实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灭亡南宋 D.统一全国14.《梦粱录》有关“铺席”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房、酒肆、果子、香烛、油酱、食米等铺。这些现象,说明宋代( )A.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 B.商业繁荣的程度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 D.新的商业区出现1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我们初步学会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589年隋军渡过长江灭掉陈朝B.唐朝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C.岳飞率军在郾城击败金军主力D.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6.一天早晨,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A.八股取士 B.创立内阁 C.设立锦衣卫 D.废除行省制17.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与亚非各国保持友好往来,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以下史实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B.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C.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 D.永嘉南渡和北魏孝文帝改革18.“张居正将赋役杂项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史称‘一条鞭法’,规定‘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悉并为一条’。”这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以实物劳役为主,白银为辅 B.按人口征收固定税银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 D.完全依赖商税收入19.梳理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列时间轴反映了( )A.君主专制主义不断强化 B.早期国家的产生发展与变革C.地方行政权力不断削弱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20.“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一种货币单位),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现象(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C.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趋势21.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该条约是( )A.《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B.《尼布楚条约》C.《澶渊之盟》 D.《南京条约)22.雍正年间,江西科考出题:“维民所止”。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俩字去了头!于是,下令将命题人全家逮捕严办。这表明清政府在思想领域实行(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八股取士” D. “文字狱”23.下图中的材料反映清王朝( )广州十三行 相关史事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A.重农抑商 B.闭关政策 C.对外开放 D.鼓励贸易24.小明同学在阅读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时发现有一部巨著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铁、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这部书后来传到了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25.《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下列中国古典小说故事情节中,出自《红楼梦》的是( )A.诸葛亮七擒孟获 B.林冲风雪山神庙C.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D.猪八戒义激美猴王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2分,共50分)2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沧桑,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影响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制作名片——了解伟大工程】图一 图二工程名称: 意义:它的开凿,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工程名称: 意义:它的修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也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材料二【梳理成就——感受科技力量】活字印刷术 罗盘针 火药武器(1)阅读材料一,将名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2)请你在材料二的科技成就中任选两项,论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6分)27.民族自信是指民族认识到自己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崇高价值。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唐气象让人荡气回肠,锦绣两宋,大元一统,流光溢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盛世大唐】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阅读材料一,指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相关史实。(4分)【锦绣两宋】材料二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2分)结合所学,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4分)【大元一统】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行中书省十有一。——摘编自宋濂《元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列举一例元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2分)(4)综上以上信息,请你说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坚定民族自信。(2分)28.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 (赵匡胤)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朝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材料三 明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巩固统治……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到了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说明该制度的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为解决藩镇割据采取了哪些措施。(军事、政治各一例)(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分)29.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均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摘编自《资治通鉴》材料二 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盟约,此后很长时间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摘编自《宋史》材料三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摘编自《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的研究》(1)材料一中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友好关系。(2分)(2)材料二中的“盟约”指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分析该“盟约”的签订有何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所采取的措施。(4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1--25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BCDBC 6--10DABCB 11--15CCABD16--20CBCDA 21--25BDBDC26.(10分)(1)图一:大运河(2分);图二:长城(2分)(2)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论证: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经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传播至世界各地,极大的推动人类社会进步。(6分)27.(16分)(1)“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玄奘西行(2分)“把唐文化传播四方”:鉴真东渡(2分)(2)机构:市舶司(2分)原因:经济繁荣;政府鼓励;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任答两点得4分)(3)地方制度:行省制度(2分)措施: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设立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西藏。(任答一条得2分)(4)做法:学习历史,了解民族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坚定文化自信。(2分)28.(12分)(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作用:提高了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任答一点得2分)(2)军事: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任答一点得2分)政治: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任答一点得2分)(3)举措:废除丞相,权分六部(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29.(12分)(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2分)(2)盟约:澶渊之盟(2分)影响:宋辽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2分)(3)基本原则: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2分)措施: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金瓶掣签制度(任答一点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