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5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是诗人杜甫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桃花细胞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 桃树和鸟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C. 桃花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层次D. 花青素分子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2. 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进行生命活动最主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机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水分子中氢键的存在,因此水具有较低的比热容B. 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导致其是一种良好的溶剂C. 机体内的大部分水与物质结合形成特殊的结构D. 随着气温降低,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变小3. 下列有关构成机体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人体缺乏钙离子的摄入,可能会导致出现抽搐的现象B. 西瓜味道清甜,是因为其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C. 加热变性的蛋白质失去原有功能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 缺少镁离子会导致植物叶片发黄,且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 鸡红细胞中,每个血红蛋白分子有4条肽链,包括两条链和两条链,每条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每条链由146个氨基酸(含有半胱氨酸,分子式为)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半胱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其R基为B. 一个鸡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574个肽键C. 鸡成熟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D. 与的遗传物质相比,鸡红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特有碱基是T5. 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其进化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 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 古生物学家推测蓝细菌进化为叶绿体,因此叶绿体和蓝细菌含光合色素的种类完全相同C. 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能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氧气和有机物D. 古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该种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6. 细胞膜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的结构也赋予了细胞膜重要的功能。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自由流动和大多数膜蛋白也能运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实现细胞之间信息交流所不可缺少的结构,所有信息都是靠其传递C. 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的细胞膜模型不能解释变形虫的运动7. 下图为溶酶体形成的两条途径局部示意图。进入A中的某些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MGP受体识别,引发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与溶酶体酶形成相关的细胞器除结构A外还有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B. 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可能会导致一些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等在细胞内积累,造成代谢紊乱C. 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从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的,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D. 研究发现分泌到细胞外的溶酶体蛋白酶不具有生物学活性,最可能的原因是胞外pH不适宜8. 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组分为核纤层蛋)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如图,核孔复合体在核内外的物质转运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核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核外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且和内质网膜相连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该结构参与核质间的信息传递C. 核孔数量随细胞种类以及细胞代谢状况不同而改变D. 核孔复合体具有双向性,可以参与物质的入核运输和出核运输9. 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载体蛋白都以逆浓度梯度的方式运输物质进出细胞B. 载体蛋白与运输物质相结合.通道蛋白不与运输物质相结合C. 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的数量对所通过的物质运输速率无影响D.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需要借助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10. 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胞吞、胞吐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B. 性激素等蛋白质是通过胞吐过程从性腺细胞中分泌C. 溶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内加工后·通过胞吐运出细胞D. 加入呼吸酶抑制剂会影响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过程11.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物质甲溶液中,发现原生质体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曲线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线段AB中不存在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过程B. D点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C. 动物细胞也会发生类似曲线BC段的质壁分离现象D. P点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C点时的细胞液浓度12. 酶和ATP是生命活动过程中两种重要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TP和某些酶的组成元素可能相同B. 酶和ATP均可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C. 酶和ATP发挥作用时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D. 无氧呼吸相关酶发挥作用时都伴随着ATP产生13. 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研究小组利用图中a、b、c、d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探究无氧呼吸时d装置组装后应立即连接b装置观察现象B.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b瓶判断酵母菌是否产生CO2C. 探究有氧呼吸可以选择的装置及连接顺序为c→b→a→bD. 取d瓶液体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可用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14. 如图为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CO2吸收速率和遮光后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光照条件下,A的面积越大植物生长速度越快B. 遮光后叶绿体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都立即停止C. 遮光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C3比值会降低D. 遮光前,该植物叶片固定CO2速率为10umol·m-2·s-115. 某兴趣小组发现樱桃受到机械损伤后容易腐烂,查阅相关资料后推测樱桃腐烂可能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有关。图1表示樱桃的细胞呼吸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为验证机械损伤是否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忽略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②③④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E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 图2中将樱桃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樱桃表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D. 与完整未损伤的樱桃相比,若图2装置中放入损伤的樱桃则有色液滴向右移动更快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 对寒冷环境做出反应并保持体温相对稳定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脂肪组织通过非寒战产热在抵御寒冷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两种,储存能量,则负责消耗多余脂质和葡萄糖,结构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在外部刺激下中会出现与功能类似的米色脂肪,即白色脂肪“褐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一般呈固态B. 与相比,内线粒体较多,产热效率较高C. 促进产热和 “褐变”是防治肥胖的可能途径D. 人体中转化为米色脂肪,有利于机体适应寒冷环境17.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在血液中含量长期过高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被称为“坏胆固醇”。已知LDL表面覆盖有单层磷脂分子,且溶酶体能将LDL中的胆固醇分离出来。下图为LDL在细胞内代谢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LDL表面覆盖的单层磷脂分子的尾部朝向内侧B. 由图可知,LDL进入细胞内,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帮助,且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 胞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后,经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水解后的产物都能被细胞重新利用D. 由题可推知溶酶体中含有水解磷脂和蛋白质的酶18. 已知焦磷酸激酶能够催化无机焦磷酸分解为磷酸盐与的同时,也能够转运进入液泡内。如图表示和出入液泡膜的生理过程,蛋白以相反的方向运输两种离子,运输过程中会发生构象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B侧为液泡膜内侧,其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B. 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 蛋白是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其运输过程具有专一性D. 通过蛋白的跨膜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ATP的水解19. 种皮会限制O2进入种子。豌豆干种子吸水萌发实验中子叶耗氧量、乙醇脱氢酶活性与被氧化的NAD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无氧呼吸中,乙醇脱氢酶可催化乙醇的生成,与此同时NADH被氧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醇脱氢酶催化乙醇生成时伴随ATP的合成B. Ⅰ、Ⅱ阶段种子子叶主要依靠无氧呼吸供能C. p点后种子吸收的氧气显著增加有利于彻底分解有机物D. Ⅳ阶段子叶耗氧量降低主要原因是有氧呼吸酶活性降低20. 某生物社团利用金鱼藻和数字实验APP进行了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用于探究CO2浓度和光质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B. 去掉单色滤光片会使金鱼藻叶绿体基质中NADPH含量升高C. 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变化可直接计算金鱼藻总光合速率D. 该装置处于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氧气释放速率会随时间逐渐减小至0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 天山雪莲果果肉汁多且晶莹剔透,口感甘甜爽脆,含有丰富的钙、镁、铁、锌、钾、硒等元素,具有调理胃肠道、控制胆固醇和糖尿病、降火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雪莲果为实验材料,对其组织样液进行了有机物的鉴定。回答下列问题:(1)为鉴定雪莲果中是否含有脂肪,可选用果实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检测。使用_______________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2)为鉴定雪莲果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试剂B液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已知雪莲果和苹果中的还原糖含量均较低,为选出两者中还原糖含量更低的水果,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方法步骤:①取A、B两支试管,向A试管中加入新鲜的雪莲果研磨液2mL,向B试管中加入新鲜的苹果研磨液2mL。②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制成检测试剂后,取1mL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摇匀。③将A、B两支试管放入盛有_______℃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并比较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a.若____________,则说明雪莲果的还原糖含量较苹果低。b.若____________,则说明苹果的还原糖含量较雪莲果低。22. 下图甲为某同学绘制的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为该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某种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相应的结构名称)(1)甲图中含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 ]__________:图中[4]__________上有__________ ,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图乙中的C结构主要由物质A和B组成,A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B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A、B的单体都以__________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物质A可通过指导B的合成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B的合成场所是甲图中的[ ]__________。(3)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__________相互连接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可以通过该通道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3. 肠腔中的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由两种特异性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共同完成,如图1所示。SGLT1从肠腔中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再经GLUT2转运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回答下列问题:(1)SGLT1主要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其他组织细胞中不存在,原因是___。(2)有同学认为SGLT1转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与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该同学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答一点)。影响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因素有___(答两点)。(3)最新研究表明,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葡萄糖主要通过载体蛋白(GLUT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如图2。同时也发生着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SGLT1)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但SGLT1容易达到饱和,所以主动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要比协助扩散运输葡萄糖的速率慢很多。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论。实验步骤:第一步:取敲除SGLT1载体蛋白基因小肠上皮细胞作为甲组、敲除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作为乙组、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作为丙组,三组细胞数量相同且其他生理状况均相同。第二步:将甲、乙、丙三组细胞分别置于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第三步:检测培养液中___的浓度。实验结果:若___,则验证了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主动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较协助扩散运输葡萄糖的速率慢。24. 萤光的生成通常分为以下需要荧光素酶催化的两步反应:萤光素+ATP→萤光素化腺苷酸+PPi,萤光素化腺苷酸+O2→氧化萤光素+AMP+光。能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荧光素酶催化上述反应发出荧光的能量来自____(填“远离”或“靠近”)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水解,相比自然状态下的荧光素氧化发光,荧光素酶可显著提高荧光强度,其作用机理是____。(2)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荧光素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研究人员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结合实验材料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荧光素溶液、ATP溶液、荧光素酶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甲、乙两种物质通过)、试管、烧杯等。实验设计思路:取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荧光素酶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____,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____并观察荧光。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重复实验,观察各组荧光强度。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出现结果①:____。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②:____。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③:____。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④: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荧光强度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荧光强度比透析前强;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25. 图1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或消耗量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增大植被面积可以有效改善气候,主要与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两个过程有关,理由分别是______。(2)据图2可知,在横坐标给出的m1、m2、m3三个种植密度中,______最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如果种植密度大于m4则有些番茄会生长衰弱,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3)观察图3中的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______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前先将番茄幼苗置于暗处一夜,目的是______。高二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5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题答案】【答案】AB【17题答案】【答案】ABD【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BC【20题答案】【答案】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题答案】【答案】(1)苏丹 Ⅲ 染液(2) ①. 双缩脲试剂 ②. 试剂 B 液自身颜色(浅蓝色 )会干扰紫色反应的观察(3) ①.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且还原糖含量越高,砖红色沉淀颜色越深 ②. 50 - 65 ③. 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深浅(或显色程度 ) ④. A 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浅于 B 管 ⑤. B 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浅于 A 管【22题答案】【答案】(1) ①. 5线粒体 ②. 核膜 ③. 核孔(2) ①. DNA ②. 蛋白质 ③. 碳链 ④. 8核糖体(3)胞间连丝【23题答案】【答案】(1)SGLT1基因主要在小肠上皮细胞中表达,其他组织细胞中不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 ①.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能量,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能量(答一点即可) ②. 葡萄糖的浓度;载体蛋白(GLUT2)的数量;温度等(答两点即可)(3) ①. 一定相同且较高浓度的葡萄糖的细胞培养液(合理即可) ②. 葡萄糖 ③. 丙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甲组,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乙组【24题答案】【答案】(1) ①. 靠近 ②. 酶可显著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2) ①. 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 ②. 等量荧光素溶液和等量ATP溶液 ③. 透析后,两组的荧光强度均比透析前高 ④. 透析前后,两组的荧光强度均不变 ⑤. 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荧光强度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荧光强度不变【25题答案】【答案】(1) ①. BC ②. 通过B过程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通过C过程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2) ①. m2 ②. 种植密度大于m4时,植物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体内无法积累有机物(或“植物体内干物质不能增加”)(合理即可)(3) ①. CO2 ②. 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