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案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但对 “如何在生活中具体践行” 缺乏系统认知,易出现 “知道但做不到” 的脱节现象。他们思维活跃,乐于参与情境体验和实践讨论,但对 “见义勇为需智慧”“孝老爱亲要延伸” 等深层要求理解不足。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二、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到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增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认同。道德修养:理解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等美德的践行要求,学会在生活中主动践行,提升个人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树立 “践行美德从我做起” 的观念,勇于承担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做到知行合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做法(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教学难点:理解 “践行美德需智慧与行动结合”(如见义勇为要兼顾勇气与方法,孝老爱亲要扩展到社会),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五、教学过程环节 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5 分钟 1. 播放短视频:《美德在身边》(片段包含:学生坚持晨跑克服惰性、医生坚守岗位救死扶伤、志愿者帮助老人过马路)。2. 提问:“视频中的人们在践行哪些品质?如果是你,会怎么做?”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探究具体做法。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初步感知 “践行美德” 的具体场景。 用生活化案例激发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美德践行就在身边,自然导入主题。新知探究一:做自强不息的人 7 分钟 1. 展示案例:“谷爱凌在训练中多次受伤仍坚持,最终夺得奥运冠军”“学生小王因病缺课,通过线上自学补上课程”。2. 提问:“他们为什么能克服困难?这体现了什么美德?”3.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 P68,总结 “自强不息” 的做法:自立自强、顽强意志。4. 追问:“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 分析案例,提炼 “自强不息” 的内涵;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克服困难的方法(如制定计划、拒绝拖延)。 通过榜样案例和自我反思,让学生理解 “自强不息” 的具体表现,学会将其应用于生活。新知探究二:做敬业乐群的人 7 分钟 1. 展示图片:“教师备课至深夜”“小组合作完成科技作品”。2. 提问:“图片中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质?敬业和乐群有什么关系?”3. 结合教材 P69,明确做法:对待学习 / 工作专心尽责,与他人团结协作。4. 组织 “情境小讨论”:“小组合作时,有人偷懒怎么办?如何做到‘乐群’?”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 “合作中的矛盾解决”,分享做法(如主动沟通、分工明确)。 用师生、生生场景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理解 “敬业乐群” 对个人和集体的意义。新知探究三:做扶危济困的人 7 分钟 1. 引用名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P69),提问:“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扶危济困’?”2. 分享案例:“社区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物资”“学生为灾区捐款”。3.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做法:主动伸出援助之手。4. 活动:“我的助人故事”——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及感受。 列举扶危济困的行为(如帮同学讲题、给流浪动物喂食);分享个人助人经历,体会 “助人者,人恒助之”。 通过名言和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扶危济困的温暖,强化 “主动助人” 的意识。新知探究四:做见义勇为的人 8 分钟 1. 展示情境:“放学路上,看到有人欺凌同学;发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2. 提问:“此时你会怎么做?‘见义勇为’就是‘直接冲上去’吗?”3. 结合教材 P70,强调做法:敢于挺身而出,更要运用智慧(如及时报警、寻求他人帮助)。4. 组织 “情境模拟”:分组扮演 “被欺凌者、旁观者、老师”,演示如何智慧制止欺凌。 思考并回答问题,纠正 “见义勇为 = 鲁莽” 的误区;参与情境模拟,练习 “智慧助人” 的方法(如喊老师、记证据)。 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掌握见义勇为的 “勇气 + 智慧”,避免盲目行动,保护自身安全。新知探究五:做孝老爱亲的人 7 分钟 1. 播放短片:“习近平总书记陪父母散步”“学生为父母捶背、给社区老人读报”。2. 提问:“‘孝’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从‘孝亲’扩展到‘爱众’?”3. 结合教材 P70-71,明确做法: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延伸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4. 活动:“我的孝亲计划”—— 让学生写下本周为家人或社区老人做的一件事(如洗碗、陪聊天)。 观看短片,理解 “孝” 的本质是 “爱与敬”;制定并分享 “孝亲计划”,明确具体行动。 用领袖案例和生活小事,让学生体会孝老爱亲的层次性,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新知探究六:传承美德,重在践行 4 分钟 1. 提问:“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答:践行)”2. 总结: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美德融入日常(P71)。3. 强调:“美德不是口号,而是一点一滴的行动。” 齐声回答问题,记录核心观点,强化 “知行合一” 的意识。 梳理本课逻辑,突出 “践行” 的重要性,为后续巩固提升做铺垫。巩固提升 8 分钟 1. 发放 “美德践行卡”,内容为: - 面对学习难题:(自强不息) - 与同学合作时:(敬业乐群) - 看到他人有困难:______(扶危济困)2. 指导学生填写卡片,分组分享,互相补充。3. 点评学生回答,强调做法的可行性。 独立填写卡片,小组内分享交流,完善自己的践行计划。 通过结构化卡片,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强化 “学以致用”。总结拓展 4 分钟 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践行美德的方法?你最想尝试哪一种?”2. 教师升华:“中华传统美德需要代代相传,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做起,让美德之花处处开放。”3. 布置作业:完成 “美德践行卡” 上的行动,下周分享践行过程和感受。 主动分享收获,明确自己的践行方向;记录作业要求,准备实践。 通过总结和实践作业,让学生从 “知” 走向 “行”,延伸课堂效果。六、板书设计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怎么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敬业乐群:尽责协作扶危济困:主动助人见义勇为:智勇兼备孝老爱亲:爱敬延伸关键:践行(知 + 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