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
纠正就能回到大道上来,在偏见和大道之间徘徊就会迷惑
B.无欲无恶,无始无终
他们不偏爱不憎恶,既不只看到开端也不只看到结果
C.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
心生来就有知觉,有知觉就能觉察异常
D.偷则自行,使之则谋
懈怠的时候就会随意想象,使用它的时候就会谋划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人多会被偏见蒙蔽,从而失去对正道的追求。
B.掌握大道的人也会被持有各种偏见的君臣尊重。
C.圣人用道作为标准去衡量事物,所以没被蒙蔽。
D.没有掌握大道但追求道的人也能达到澄明之境。
10,文章第三段阐述了解大道的方法时,提到了“虚壹而静”,请分别谈谈你对虚、壹、静
的理解。(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8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里仁》)
②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④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注释:【1】党:类。
(1)第①则材料中“观”有两种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省已”,有人认为是“察人”。请
选择一种你认为合理的理解,解释这则材料的含义。(2分)
(2)根据上面材料,谈谈儒家认为君子犯错后应该怎么做。(6分)
高二语文第5页(共10页)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四))
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3】,三公【41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千戚,一使有苗平)?
注释:【1】天宝十载(751),杨国忠命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征讨南诏,最终全军覆没。杨国忠掩其败
绩,仍叙其战功,扩大对南诏的战争,本诗即作于此背景。【2】专城:州郡长官。【3】白日:
喻皇帝。紫微:指皇宫。【4】三公:指代朝廷最高大臣。【5《帝王世纪》载:“有苗氏负固不
服,禹请征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吾前教由未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
之,有苗请服。”干,盾牌。戚,大斧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檄”两句,描写朝廷紧急向地方征调军队的场景。
B.“白日”四句,写皇帝和大臣们各安其位,天下清平。
C.“怯卒”四句,写被征士卒怯懦厌战,不忍与家人离别。
D.“困兽”两句,写前线士卒充当困兽穷鱼,以诱敌深人。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鸟皆夜鸣”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百姓积极备战救边的场景。
B.“借问此何为”用反问强调征兵目的,呼应下文“渡泸”之事。
C.本诗善于使用形象鲜明的比喻,富于表现力,蕴含丰富情感。
D.本诗是古体诗,和《离骚》一样采用了回旋复沓的方式表达。
14.前人评此诗“得感讽之体”,即有感于现实而讽谏,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6分)
高二语文第6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