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二)课标解读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核心作用及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 “三座大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阶段,让学生明白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理解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从而增强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题。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艰辛探索,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各阶段紧密相连,凸显了党的领导的连续性和重要性。教材通过丰富的史实、案例及 “探究与分享” 等栏目,为学生理解党的领导作用提供了直观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政治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初步认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这为理解本课内容提供了一定的认知条件。然而,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政治意义和党的领导的必然性理解不够深入,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党的领导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内在联系和重要作用。同时,学生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运用所学分析现实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需结合生动的时政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政治认同。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法治意识 在教学中渗透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四)公共参与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及意义。详细阐述党如何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关键。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意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历史性变革,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正朝着强起来的目标大步迈进,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一观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结合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党的领导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根本性保障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 2025 年 “七一” 前夕,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新闻报道,如某大型国企组织员工参观党史纪念馆,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党的奋斗历程;某社区举办 “党史故事分享会”,老党员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等。引导语:“同学们,在 2025 年,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全社会对党史学习的热情。从这些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铭记与传承。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启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3.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1956—1978年)(1)艰苦探索;(2)成就;(3)意义。议学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展现青年学生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场景,随后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的图片及中共一大召开的相关资料。 教师活动:结合视频和资料讲解,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犹如一道曙光划破黑暗的中国。从此,党领导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和图片,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分组讨论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每组代表发言。 议学提示:从党的性质、宗旨、革命纲领、组织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思考。 议学总结: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在革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自身建设,领导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实行改革开放(1)时间(2)地位2.改革开放的目的3.改革开放的意义议学情境:展示 2025 年春节期间,某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区图片,人来人往、商场繁荣,与改革开放初期该城市破旧渔村的老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呈现一组我国近年来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的数据图表。 教师活动:讲解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结合数据图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数据图表,思考并讨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及意义,分享自己家庭或身边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故事。 议学提示: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分析,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感受变化。 议学总结: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议学情境:播放 2025 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新闻视频,如我国新的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完成,宇航员在太空进行多项科学实验;展示我国在 5G 通信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图片。 教师活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经济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科技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众多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和图片,思考并讨论新时代中国的变化及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分组交流对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认识。 议学提示:从党的领导、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成就原因,结合时代特点思考党的使命。 议学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步迈进,中国人民强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这一伟大飞跃的根本保证。 知识点汇总(整理)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 1840-1919年 1919-1949年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政治目标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失败或成功的原因 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3.过渡时期(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民主政治成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及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说明】选择题经常考我国什么时候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探索(1)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2)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3)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改革开放(1)★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目的: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③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建设)(5)★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7.进入新时代的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8.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的作用(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9.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0、(拓展补充)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站起来,到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富起来,再到新时代向着强起来迈进的历程。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作用,以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四)课后练习1.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③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红船破雾,唤起民族觉醒;长征万里,踏出信仰征途;改革开放,奏响发展华章。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奇迹。关于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作出的历史贡献,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推倒三山迎丽日,改天换地谱新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改革春风吹大地,万千气象谱新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蛟龙入海探深渊,北斗巡天探月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④工农携手改旧天,公私合营共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从1927年开篇到1952年结束,电视剧《西北岁月》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观看这一电视剧,我们可以( )①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②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探索精神③理解党如何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④感知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党造就的历史辉煌有( )①开辟了一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②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走向强起来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BAAA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对于抽象的理论观点,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应多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引导,确保学生围绕主题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七、反馈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团队协作能力等。对于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课后了解原因,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短文,从观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评价。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批注,在课堂上选取优秀作业和典型问题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根据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