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48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48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语”君 初 相 识
恰 似 故 人 归
原因一:培根铸魂,传承文化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时期,除了使用屠刀,还妄图从文化上来摧毁中国人。他们成立伪教育部,强迫学生学习日语,禁止说中文。这套教育体系实行数年之后,导致大量东北学生基本只会说日语,汉语只会几句常用话。许多东北低年级学生只知自己是满洲人,而不知自己是中国人。这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被同化被消灭,那么这个民族就很危险了。
原因二:培养审美,提升内涵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
惠子说:“我有一个顶大顶大的葫芦,大到可以当水缸用,可惜它的皮儿太薄,装满水就承受不住水的压力而立刻垮掉;如果把大葫芦一剖两半当作水瓢来用,可又没有足够的地方能放下它。当水缸不行,当水瓢也不行,这个大葫芦也太没用了!一气之下我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笑了笑说:“这个大葫芦怎么能没有用呢?你何不把它绑在腰上,跳进江湖中惬意地畅游一番呀!要我说,你的心被蓬草给塞住了,还是不开窍啊!”
原因二:培养审美,提升内涵
语文远不能只是“知识”,只是“有用”;语文应该超越“知识”,需要“无用之用”,语用、意趣、情怀、审美、逻辑、文化……这些看似抽象的要素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只有超越考试,才能赢得考试。
原因二:培养审美,提升内涵
每天睡前照镜子反省,我怎么可以这么帅?
想你
有钱任性
别睡了,起来嗨
你咋不上天呢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emo文学
——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阁下何不因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生活中的语文很有魅力!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日、月、卿。
日为朝,月为暮,
卿为朝朝暮暮。












那些触及内心的台词……
1、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2、我有莫扎特陪我,在我脑子里,在我心里。这就是音乐的美妙所在,他们无法把它从你这儿夺走,你们对音乐没有这种感受吗?有了它,你才不会忘记,这世上有一些地方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在你内心深处,有一些东西是他们夺不走摸不到的,只属于你一个人,希望。
3、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原则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






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甄姬: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
庄周: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扁鹊: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出自我国唐代李白的《侠客行》一诗中。
出自曹植的《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改编自庄周的作品《庄子》:“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原句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原因三:语文分值高,是学习的基础
高中语文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学科。
得语文者得天下!
福建省第三名
泉州市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150分 数学124分
英语142分 历史74分
地理94分 生物94分
总分678分
钟南山作为抗疫英雄、功勋人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特别提到语文,他说:“我经过了至少七十几年的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学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以后,你才能够往上走。学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语文,这样才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
数学家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经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
近年高考在数学、化学、物理等科目中为了强化语文学科重要性,大量增加题目字数,并在题干中加入古文,以这种方式变相增大试题难度。
原因四:准确表达,有效交际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女排:谁都赢不了;男足:谁都赢不了。
我一把把把把住了。
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
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
5. 用毒毒毒蛇,毒蛇会不会被毒死?
6. 校长说:“校服上除了校徽别别别的。”
请挑战!
语文学得好的人,往往既会说,又会写;既会做人,又会做事。他们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观点,也静得下心来潜心专研。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让人感到平和,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翻看历史,晏子使楚、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语文。
董宇辉以卖货为“副业”、以讲课为“主业”,成为直播界一股清流。
初中语文
初中的时候,
一节课教你和面,
作业和面;
一节课教你擀皮,
作业擀皮;
直到教会你包饺子,
考试就考包饺子。
高中语文
高中了,
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
作业是回家蒸包子;
考试的时候,
考的是烙馅饼。
你要学会举一反三,
找到不同和相同的规律。
高中,该靠思维吃饭了。
全国卷结构及题型(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题号 板块 分值 题型
一(一) 现代文阅读I 议论文、说明文 19分(5题) 单选题3+问答2
一(二) 现代文阅读II 小说、散文 16分(4题) 单选2+问答2
二 古诗文阅读 35分 古文(20分) 单选3+翻译2 +简答1
古诗(9分) 单选1+简答1
理解性默写(6分) 填空3
三 基础及表达运用 20分(5题) 单选1+问答3+填空3
四 写作 60分(1题) 作文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题结构与题型
2025年全国新高考I卷考情分析
2025年全国新高考I卷题型变化
阅读Ⅰ
【材料选取创新】:以《花经》中种植入门问答为材料,采用问答体,形式新颖。这种结构使行文逻辑严密、语言浅近易懂,将复杂知识转化为易懂内容,同时凸显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蕴含教育哲理。
【题型设计创新】:第4 小题要求考生理解原文结构脉络,推测作者行文逻辑,找出逻辑缺环并提出全新问题,考查信息整合与逻辑推理能力,且不设唯一答案,鼓励个性化思考。第 5 小题强调教考衔接,通过与教材选篇《种树郭橐驼传》比较,打破单一文本格局,提供更多观察视角。
2025年全国新高考I卷题型变化
阅读Ⅲ
【材料组合创新】:四则材料来源丰富,包括《左传》《列女传》《韩诗外传》《考信录》,内容浑然一体。文献来源以先秦两汉为主,题材涵盖史实、故事、议论,语言风格多样,多文本组合有利于考查不同考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考查要求创新】:第14 小题要求考生具备辩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综合材料、提取信息、归纳思想,并针对崔述观点谈自己的认识,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2025年全国新高考I卷题型变化
写作
【主题设计创新】:“民族魂” 作文题围绕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主题,由阅读 Ⅱ 材料和补充材料组成,体现统编教材教学理念,彰显教考衔接与延伸阅读导向。
【能力考查创新】:要求考生基于审美体验写作,调动阅读积累和文化积淀,以真诚文字表达情感和认识,避免套路化和概念化,考查文学审美与写作能力,对语文核心素养要求高。
必修(上/下)
8学分。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选择性必修(上/中/下)
6学分。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选。
选修(6册)
12学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备考。
这套教材由温儒敏任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2019年编订问世。有必修教材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上中下3册,共计5册。后续还有选修教材6册。
课堂教学,注重积累
作文立意,加强训练
作文素材,专题积累
书单推荐
经典文本●兴趣拓展●必读书目
经典文本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鲁迅《呐喊》和《彷徨》、矛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路遥《平凡的世界》;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悲惨世界》、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海明威《老人与海》、莫迫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
兴趣拓展
《人类简史》
《小顾聊绘画》
《小顾聊神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科普类
《不原谅也没关系》
《遇见未知的自己》
《梦的解析》
《悲剧的诞生》
心理类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全球通史》
《易中天中华史》
历史类
以教材为中心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工具篇
一、准备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六版
工具篇
二、准备三个笔记本
1、摘抄本:用作同一主题的素材积累(名人名言、新闻热点、人物素材、文艺作品等)
每周摘抄内容:4个成语+2则素材(要有日期)
举例: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2、笔记本:课堂记录(专题知识点:字词音形义、典故成语、文常知识、答题方法等)
3、默写本:用于平时默写,错别字在旁边订正并抄写3遍(必须用红笔),默写不合格者,须按规定时间重新默写。
规矩篇
(1)早读:不许迟到!站立式早读,大声朗读,前20分钟自背,后10分钟抽查,背诵必默写。(篇目长的前一天就要背,第二天早读要抽查!)
(2)课堂:语文课上只有语文!
预习:阅读课文、知人论世、研读注释、圈点勾画、批注思考。
复习:整理、记忆、理解、消化。
(3)作业:按时独立完成,书写工整!
VS
我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枪。因为年少无知,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伤。我认为自己开了
空枪。后来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
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
——读者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写下的评论
我们学过很多的诗、古文、课文。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想学习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
谁又会像古人一样,整天说着这些文绉绉的话呢?
可是,在整个高中阶段,
也许我们会经历刷题刷到崩溃想放声大哭的时刻,
也许会有考前焦虑,吃不下饭,辗转难寐的时刻,
也许我们会迷茫、会失落、会想放弃,
会在一个又一个夜晚咬紧牙关却又孤军奋战,
如果你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我们会在崩溃与失落的时候想起: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等到高考毕业,你们去外地求学,远离家乡,在车站、在机场,
在一次次别离与父母大包小包为你送行时,
你们才会明白朱自清的《背影》,这里面藏着的,
是父母沉甸甸的爱。
等到你们大学毕业,各奔东西,
多年后重聚再一起,再想重温年少时光时,
你可能会在一瞬间隐约记起那句诗: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当毕业了找工作,我们想起了孔乙己的长衫。
当挤进了大城市,见到世界繁华却跟自己没几分关系,
我们想起了送东阳马生序。
当考研考公上岸,我们想起了中举的范进。
当工资发下来时,我们才真切地理解了,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里说的:
换到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
这样的时刻,太多太多。
那些学生时代学的一篇篇课文、读过的古诗
就像是过去的“子弹”
当我们三十岁的时候
忽然听到子弹呼啸的风声传来
再回首,也许会泪流满面。
教育是一个闭环。
我们的一生,
都在等待着一场与文学的重逢。
愿大家可以爱上语文
不止为了考试
更为了浪漫诗意的生活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