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6卷第5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19年9月)摘录目录马克思学说马克思学说批评俄国革命之哲学基础(下)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马克思传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老子的政治哲学1919年后的《新青年》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山东 青岛 1919 沈泊尘 作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 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根据漫画与评论,想想这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小组活动:根据图片,讨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国内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5月4日-6月4日学生北京示威游行(罢课)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释放,罢免,拒签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工人阶级结果被捕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演变为全国性群众运动,体现了广泛的群众性,促进了民众的新觉醒。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不准在路行丐,免妨碍国人救国行动;罢市期内,无失窃之事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签字废除21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帝国主义---反帝北洋军阀政府---反封建3、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彻底的斗争精神彻底的革命性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1: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彭明《五四运动史》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五四运动的意义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罗家伦起草 (1919年5月4日)人类之生事愈繁,所需于抵抗力者尤巨...盖失其精神之抵抗力,已无人格之可言;失其身体之抵抗力,求为走肉行尸,且不可得也...抵抗力之薄弱,为最深最大之病根。——陈独秀《新青年》这次运动里有三种真精神,可以关系中国民族的存亡。第一,这次运动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第二,这次运动是社会裁制的精神。第三,这次运动是民族自决的精神。——罗家伦《 “五四运动”的精神 》五四精神抵抗精神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五四精神活动1:思考以下几张图片之间的关系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以后,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没有人敢公开反对民主与科学。——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郑大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风起云涌。——1921年2月 25日《东方杂志》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2:简要介绍图中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中所作的贡献李大钊陈望道毛泽东有三本书……,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摘编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外部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支持【思考】结合书本内容和图片,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陈独秀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法租界,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内容:①通过纲领,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建党:中共一大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用阶级斗争的手段,铲除私有财产制度,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二大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 中共“二大”,修正党的纲领,提出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问题:怎样理解陈独秀所说的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从中共一大和二大的文件来看,这个新创建的政党对中国革命提出了哪些新的构想 反映出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诞生带来了什么开天辟地的新希望?新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材料一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材料二 广东根据地的这种危机形势使孙中山增加了争取苏联援助的紧迫感……一方面,孙中山需要苏联的援助,另一方面,内外交困的局面也促使孙再度对俄国人的组织宣传方法发生兴趣。——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实力弱小②国民党迫切需要苏联援助③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以“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民族 反满 反对帝国主义民权 建立共和国 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享有民权民生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国民党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合作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共产党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区各级地方党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负责人。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建立“党军”。以党治国以党建军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5成立国民政府1926国共合作北伐19274.12蒋介石反革命政变19277.15汪精卫分共珠江流域广州长江流域上海武汉由 南 向 北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192-1927)高潮失败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材料 在意识形态子系统中,国共两党均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国民党只想利用群众大革命打倒军阀,结束割据,但并不希望横扫地主阶级,北伐一胜利,就要求停止革命。共产党则与群众运动中工会、农会干部之利益一致,要彻底消灭资本家和地主。随着群众运动的发展,国共两党的矛盾也越发尖锐,最后达到势不两立的地步。——金观涛《开放中的变迁》【拓展】国民革命失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根本原因:两党在阶级性质和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国民党右派力量十分强大。主观原因:1.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对国民党妥协退让,忽视掌握军事力量的重要性。2.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本课小结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北伐战争)一个开端一次传播一个政党一次革命高潮一次合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D2、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A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